拔罐法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是因为古人以兽角做罐治病,故而得名;其遵循中医理论,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的指导下,用罐具通过吸拔病变部位或特定经络、穴位,在负压的作用下,打开毛细血管及毛汗孔,使局部产生收缩和冲挤的相互作用,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而致淤血,将充斥于体表、经络、穴位乃至深层组织器官内的风寒、瘀血、热毒、脓血等排出体外,使邪出正复,气血通畅,起到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除湿逐寒、协调脏腑、调节阴阳、扶持正气及促进病体康复的作用。
一、拔罐的适应证
拔罐疗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临床上早已从早期的疮疡发展到现在治疗100多种疾病,主要用于风湿痛、老寒腿、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痹痛”、筋骨酸楚、伤风伤寒所致的感冒头痛、腹痛及哮喘等症。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通络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
二、拔罐养生常用方法
1.增加活力法
取穴:劳宫、涌泉、三阴交、足三里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主穴,回阳九针穴之一,具有振奋阳气、清心泻火、宽胸利气、增加活力的功能,配合涌泉、三阴交、足三里,效果更加明显,经常在此拔罐可使人解除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
2.祛除浊气法
取穴:涌泉穴、足三里
涌泉穴位于足心,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肾为主水之脏,肾的生理功能异常则水液代谢出现障碍,人体就会出现湿毒侵袭的现象,常阻塞经络气血,引发其他各种疾病。涌泉穴经常拔罐可以及时祛除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肾经,使经络气血通畅,肾脏功能正常,肾气旺盛。配伍足三里更可使人体精力充沛,进而延缓衰老,体质康健。
3.疏通经络法
①任、督二脉透罐法
任、督二脉透罐法是对传统腹背阴阳配穴法的继承和发展,在任、督两脉透罐可以通透全身的阴经与阳经,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
②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
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纵贯整个颈背腰部,五脏六腑之经气均在此流通。现代医学证明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位于人体脊髓神经根及动、静脉丛附近,在这两处腧穴用走罐之法,可以疏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整全身气血经络的协调,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尤其对颈椎病、腰椎病更可以收到明显的疗效。
三、拔罐后颜色图解
1.罐印紧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瘀,如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较重也会出现此印迹。如印迹数天不退的,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理,如走罐时出现大面积黑紫印时,提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对症驱寒为主。
2.罐印呈鲜红散在点的,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不高出皮肤,如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提示此穴所相关的脏腑异常或存在病情。
3.罐印淡紫发青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斑点在穴位处明显的,表明此相关内脏虚弱,比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
4.罐印鲜红而艳,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会出现。
5.罐印呈分散性的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症。
四、注意事项
1.拔罐时室内须保持温暖,避免风寒侵袭。
2.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无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上碘酒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注意不要把水泡外皮扯掉。
五、拔罐的禁忌证
拔罐缓解疼痛,功效迅捷,但并非所有病症都适用,为了避免延误治疗,以下病症应当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1.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不宜拔罐;对于癫痫患者则应在间隙期使用。
2.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络拔罐,以免引起大出血。有严重肺气肿者,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拔;恶性肿瘤患者、严重水肿患者、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骨折病人在未完全愈合前不宜拔罐。
3.皮肤有溃疡、破裂处,不宜拔罐。在疮疡部位脓未成熟的红、肿、热、痛期,不宜在病灶拔罐。面部疖肿禁忌拔罐。局部原因不明的肿块,亦不可随便拔罐。
4.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孕妇的腰骶及腹部、女人经期、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不合作者均不宜拔罐。
5.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部及静脉曲张部、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肌肉瘦削、露骨不平、毛发多之处均不宜拔罐。
(作者: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 顾宁宁 责任编辑:杨华)
相关知识
成为中医保健拔罐师,证书认证有多重要?
正确拔罐减肚子图 拔罐可以辅...@省中医张涛的动态
拔罐能减肥吗 盘点有效的中医拔罐减肥3大方法
针灸拔罐减肥多少钱一次
拔罐方向的医学
拔罐方法不对=缩短生命,中医提醒,拔火罐警惕四个禁忌!
中医拔罐瘦腰原理是什么?拔罐五大穴位塑造美腰
2023 肚子拔罐减肥多久拔一次 肚子拔罐减肥位置
中医减肥 拔罐法妙招
中医拔罐减肥方法 磁罐拨出健康好身材
网址: 中医拔罐知多少? https://m.trfsz.com/newsview615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