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据说巧克力有益心脏,那一天应该吃多少巧克力?

据说巧克力有益心脏,那一天应该吃多少巧克力?

巧克力的外观、质感和溶化特性视乎其脂肪成分;而味道则主要来自可可固体,即可可浆加可可脂的含量。

巧克力的配方和口味不尽相同,成分标准亦因应国家及地区各异。传统上,巧克力以可可脂制造,但近年有些生产商会以价钱较便宜的「非可可植物脂」来制造。

根据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的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标准,巧克力是由可可原料制成,可能加入牛奶制品、糖或甜味剂,以及其他添加剂如乳化剂、调味料、抗氧化剂及色素等。若产品在巧克力外加入其他食品,而成分不多于完成品总重量的40%,便称为巧克力制品。

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使用可可脂以外的植物脂时,须不多于完成品总重量的5%,以及不影响可可原料的最少含量。以100克的黑巧克力为例(最少须含18%可可脂),如要使用植物脂,其含量不可多于5克(即5%);另外,可可脂亦不可因而减少至低于所定的最少含量,即可可脂最少要有18克(即18%)。

上述标准以成分及类型(或形状),订定了十多种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的成分含量;下列为三种最常见的类别:

1. 黑巧克力

主要由可可浆、可可脂、糖及调味料制成;须含不少于35%总可可固体(以干物量计),其中最少18%为可可脂及最少14%为无脂可可固体。

2. 牛奶巧克力

主要由可可浆、可可脂、糖、奶(或奶类制品)及调味料制成;须含最少25%可可固体(以干物量计),其中最少2.5%为无脂可可固体,而奶固体含量须占12%至14%。

3. 白巧克力

属于「其他巧克力制品」,主要由可可脂、糖、奶(或奶类制品)及调味料制成,不含无脂可可固体;须含不少于20%可可脂(以干物量计)及14%奶固体。

巧克力对健康的影响

巧克力是高糖和高脂的食品。根据英国食物标准局的健康饮食指引,以每100克食物计,总脂肪含量多于20克、饱和脂肪多于5克、糖多于15克,均属偏高。这次调查中,有个别产品的总脂肪每百克计达44.8克,差不多接近一半是脂肪,亦有样本每百克含糖达56.7克,消费者宜适量进食,以免影响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饮食之道,应减少摄取脂肪、游离糖及盐分,增加水果及蔬菜进食量,这可有效平衡能量,保持健康体重。

摄取过量脂肪会引致肥胖,增加患上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及某几类癌症的风险;摄取过量游离糖有机会导致不健康增磅,儿童进食过甜食物亦会增加蛀牙的机会及养成嗜吃甜点的习惯。

世卫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建议,每日总脂肪、饱和脂肪和游离糖的摄取量应分别少于人体每日所需能量的30%、10%和10%,以成人每日摄取2,000千卡能量为例,其总脂肪、饱和脂肪和游离糖的每日摄取限量分别为60克、20克和50克。

巧克力对心脏有益?

有研究发现可可所含的一种多酚化合物--黄烷醇,对血压、胰岛素抵抗、血管和血小板功能有正面影响,可能有助维持心脏健康。

《柳叶刀》医学期刊(The Lancet)有研究指出,牛奶巧克力和白巧克力通常只含少量或缺乏黄烷醇,对心脏健康没有帮助。即使黑巧克力可能含较多可可固体,不同产品的黄烷醇含量亦有分别。尽管黄烷醇可能对心脏健康有帮助,你亦要注意黑巧克力所含的脂肪、糖和能量。想有益健康,在进食适量含丰富黄烷醇的黑巧克力的同时,亦须减少进食其他食物,以平衡所摄取的能量。

巧克力储存有法

要保持巧克力的质量,最佳储存环境是18℃至20℃,相对湿度低于50%至55%。 有时,你会见到巧克力的表面呈暗哑灰色,原因是表面形成了一层糖霜或油霜,但这只会影响巧克力的外观,对味道没有太大影响。

糖霜一般是由表面水分产生。水分会溶解巧克力的糖,当水分蒸发后,糖便会在巧克力的表面结晶。虽然储存环境湿度过高是形成糖霜的主要原因,但当巧克力在短时间内由温度较低的环境转移至较暖的地方时,空气中的水分便会在巧克力的表面凝结,亦有机会产生糖霜。

油霜是由于储存温度过高引致。当巧克力的脂肪因环境温度过高而溶解,便会渗透到巧克力的表面,凝结后便形成一层油霜。

因巧克力容易吸收其他食物或对象的气味,储存时宜密封及远离带有强烈气味的东西。如有需要把巧克力冷藏,宜先用两个保鲜袋包好才放入电冰箱,在取出时,待巧克力回复室温后才把保鲜袋解封,便可避免形成糖霜。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消费报告团(ID:consumers315)

“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黑巧克力的健康益处有哪些?您每天应该吃多少?
巧克力一天吃多少好?
每天吃多少巧克力最合适
一天吃多少黑巧克力适宜
黑巧克力吃了对身体好吗 吃黑巧克力对心脏好吗
吃巧克力可预防心脏病?
黑巧克力减肥:每天该吃多少?
巧克力有益健康的新证据
每天吃多少巧克力,比较不会胖?
每天吃多少黑巧克力减肥?

网址: 据说巧克力有益心脏,那一天应该吃多少巧克力? https://m.trfsz.com/newsview660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