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菜香不香,就看油放得多不多。
但过“油”不及,摄入过量或食用劣质油,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详解7种食用油的优劣,教你巧妙搭配,帮菜肴“减油”。
一表梳理7种常见油的特长
研究表明,只有各类脂肪酸达到平衡,才能起到促进健康的作用。
建议成年人膳食中 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应维持在1∶1∶1的适宜比例,但这个比例说的是整个膳食结构,既包括烹调油中的脂肪酸,也包括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中的脂肪酸(多为饱和脂肪酸)。
油脂最好搭配着吃、换着吃,这是因为要考虑耐热性和脂肪酸的平衡。
耐热性
炒菜时如果想用核桃油,但考虑到其不太适合加热,就可将其和黄油搭配。先用一小块黄油融化,炒香调料。然后加入蔬菜,同时撒上核桃油让它与菜混合。
脂肪酸平衡
如果脂肪酸构成类似,换着吃和不换的区别并不大,比如: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类似; 花生油、稻米油类似; 茶籽油、杏仁油、橄榄油类似; 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类似。吃太油给身体带来3大负担
研究人员据此推算,我国居民每年人均消费食用油15.3千克,虽然比印度等国消费量高,却低于17.8千克的世界平均水平。
饮食过“油”,可能给身体带来以下负担:
+
加速肥胖
油大的菜肴及油炸食品脂肪含量高,对体重控制非常不利,1克脂肪产生9千卡热量,运动量和其他饮食量不变的情况下。
+
代谢变差
研究发现,连续食用高脂食物5天后,人体代谢就会发生改变, 从长远看,这是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源头。
+
心脏不适
正餐中含油量过多,饭后两小时出现心脏不适的风险高出4倍。
卫健委的10条“减油”建议
吃油不仅要了解每种油的特点,还要从摄入量上做控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10条减油宣传核心信息,以下为大家逐一解读,教你健康吃油。
1.油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有助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但摄入过多会影响健康。
2.植物油和动物油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3.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
4.烹饪时多用蒸、煮、炖、焖、凉拌等方式,使用不粘锅、烤箱、电饼铛等烹调器,均可减少用油量。
5.家庭使用带刻度的控油壶,定量用油、总量控制。
6.高温烹调油、植物奶油、奶精、起酥油等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要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每日不超过2克。
7.少吃油炸香脆食品和加工零食,如饼干、糕点、薯条、薯片。
8.购买包装食品时阅读营养成分表,坚持选择少油食品。
9.减少在外就餐频次,合理点餐,避免浪费。
10.从小培养清淡不油腻的饮食习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