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舌尖上的韩城﹕玉米面饸饹

舌尖上的韩城﹕玉米面饸饹

玉米面饸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才兴起的一种饭食,是一定经济背景下的产物。

玉米面饸饹,有两种做法,于是也就有了两种味道。

最早的玉米面饸饹,是在玉米面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榆树皮面和沙蒿面,和成软一点的面团,放在以前压荞面饸饹的床子中去压。其比例大约是玉米面一斤,加榆树皮面八钱,沙蒿面六钱。为什么要加榆树皮面,因为玉米面含蛋白质少,和出来的面松散,无法压成条状。而榆树皮含有一种类似胶质的东西,很粘。将其晒干,碾成粉状,加在玉米面中,能增加面团的筋度。沙蒿不仅具有增强面团筋度的功能,还具有一种韩城人喜食的特殊味道。将这两种物质加入玉米面后,压出的饸饹软、滑、筋,调入盐、醋、蒜泥和油泼辣子,可凉吃;也可浇上菜汤或肉汤,热吃。

上世纪六十年代,多数乡民的口粮都不充足,且杂粮、特别是玉米几乎占其一半。在这种情况下,总不能老吃搅团、凉粉,于是人们便将其压成饸饹,改善一下口味。

但当时榆树少,榆树皮更少,偶尔吃一次尚可,要大家都吃,经常吃,现实条件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于是,便有人发明了压饸饹机,在不需要添加任何辅助材料的前提下,能将玉米面压成饸饹。

这种机制玉米面饸饹的做法是,在玉米面中加入适量水、搅匀,用手将其徐徐放入机器的料斗之中。经过机器的高温高压,面便变成了饸饹。因为连续生产,所以当饸饹长度达到1米左右时,立即剪断,将其搭在长约80厘米的细棍上,晾干后储藏或上市销售。

食用时,将其在温水中浸软,接着上笼蒸约5分钟,再浸水一次,再上笼蒸3至5分钟,然后置入凉水盆中降温,分成小起子,放在箅子上待用。

这种机制玉米面饸饹,如果后加工得当,既与加入辅料的人工压制的饸饹一样软,而筋度却要比前者强得多,且耐存放又不粘,不但能凉吃热吃,炒上吃也不错。也许是其筋道突出,也许是其晾干后外观像一盘钢丝,于是当地人便将其称“钢丝面饸饹”。这个名字起得让人有些莫名其妙,也不贴切,但谬论传播一百遍后便成真理。既然有人这样叫了,其他人也就跟着随声附和,以致市场上叫卖的,都吆喝“钢丝面饸饹”。

机制玉米面饸饹的出现,是韩城现代食文化的一次重要创新,人们终于可以用玉米面做“面条”吃了。于是,差不多村村的加工厂都购置了压饸饹机,以方便村民加工。

新的加工方法的出现,也扩大了这种食品的用途。在那缺粮的岁月,有的人过红白喜事,早饭就吃玉米面饸饹。我家在某年的大年初一,也以吃玉米面饸饹“欢度”新年。在那特殊年月,玉米面饸饹所表现出来的,已不仅是舌尖上的味道,更有时代的味道。

相关知识

干黄花菜的做法大全
千年古县涞源的十大特色美食
舌尖上的青稞
品尝舌尖上的美味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美食街区里 消费活力足
舌尖上的中药
【玉米面粥的做法】玉米面粥的热量
舌头尖=压力大?宝宝舌头尖尖是肝气郁结表现
舌尖上的美味:河南十大小吃街:郑州上榜三处

网址: 舌尖上的韩城﹕玉米面饸饹 https://m.trfsz.com/newsview695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