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刘钊利

刘钊利

慢说曹集

刘钊利

曹集居毛集东南隅,淮北大堤颖凤段西侧,与历史文化名城寿县隔淮河相望,得名于明而鼎盛于清。西来的淮河之水经此转向北流,想来水运兴盛的古代,又与楚韵之都寿县的地缘之亲,曹集定是繁荣之地。这里塘沿、曹集、胡集和元新四个社区万人连片聚居,是名副其实的大集镇。区域周边地名都带有“集”字,同“庄、郢、台、铺”一样带有地方文化色彩。据历史考证,这里曾是焦岗府行政中心,现焦岗湖镇政府亦是从曹集迁至王郢现址的。至于曹集是否因“漕”运得名,或是曹氏后人迁此得名“曹家集”,民间自有传说,不得考证。

我想水运定是古曹集最大的经济发展引擎,但淮河水灾频繁,已将那过去的繁荣埋藏于地下。如今,淮河岸边的曹集码头破旧简单,只能想象着拨开戏水中的流沙,探访那里埋藏的古迹故事。元新闸一头连着淮河,一头牵着焦岗湖,不过这已是建国后整修的治淮工程。我相信这里的古代繁荣,它却不给我浩渺历史长河的证明,只有一淮江水依然不倦地推着河堤的清砂。

走进曹集最偏僻的村落,还可以看到破壁残垣的土坯墙,轮廓依稀可见。倒在屋子里的土上或杂草丛生,或是时令的白菜蒜苗。八十年代盛造的红砖青瓦的瓦房依然可见,那是年幼时一直羡慕的豪宅。那些宅基地上翻建的小楼房或高或低,或白或红,不规则地排列着。三种型制的建筑物述说着进步史,却依然找不到远古的样子。只有那倒塌的土坯子下石基里找到已经风化了的石头,找到一点不算久远的痕迹。高高的土堆上虽然翻建了楼房,却还能从那台阶上已经磨平了的青石面找回年代感。那高高的土堆便是历史的见证,那个水灾频繁年代里最好的防洪工程。

曹集老街的路依然窄窄的,东西长度也只有两百米,两边的店铺林立,早无古迹,便只能想象中去观景古街繁荣的过去。如今,这里已找不到连廊翘瓦和楼台轩榭,那想象中随风飘摆的招牌一定述说着那段历史,就像在电视剧里场景一样。四层的曹集剧院残垣断壁和四周高高的马头墙还在,破旧的木质窗户随风作响,那墙壁上的装饰物似乎还在闪闪发光。

我想,曹集一定也有那古戏台和老字号店铺吧,只是无处可寻。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创建于清光绪甲午年,是酒乡绍兴最负盛名的百年老店。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使咸亨酒店闻名中外。“咸亨”二字出源于易经坤卦“品物咸亨”句,意为万事亨通、财源通达之意。我想同样兴盛于清代的曹集,那老街也一定有一家类似的百年老店,也会有曹集“孔乙己”的故事,源于水灾,只是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说起曹集美食,曹集狗肉早已远近闻名,首推即可又何须多美言之辞。放养的狗经过宰杀、浸泡、高温加工、切片并配上原汁汤就可以做成各种狗肉美食。然而,我更喜欢的是切片以多种佐料定时焖制的成品狗肉,可以做成特别解馋的爆炒狗肉。狗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那味道让人谈味垂涎,余味悠长,回味无穷。据说这道菜已历时三十五载,毛集实验区十大名吃之一,曹集狗肉馆亦遍布全市大街小巷。狗肉壮阳养生,冬吃生暖夏吃纳凉,清热解毒,营养丰富。寿县二道坝的狗肉馆做法大多酱制或者腊制,而曹集狗肉辅以佐料焖制,两者味道迥异各有千秋。

第二道美食就是三鲜(仙)汤了,是人们早晨的喜爱。这里的三鲜是指海鲜、肉鲜和蔬菜鲜,主要有加工好的蹄包肉块或肉丸、鹌鹑蛋、鸡蛋卷、火腿肠、腐皮和豆饼等原料,辅以原汁肉汤做成。曹集的三鲜汤并不是单碗制作,而是大锅烩,讲究的是现吃现做。大厨用勺子添加原材料,添上一把青菜,涮涮滚开的汤锅,起锅盛碗时还要抓上一把蒜苗香菜,赏两滴麻油,漫香扑鼻地端在你面前。锅贴饼都是老板现做的,口感焦嫩。辣椒香醋可以自取,吃客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

妻子是地道的曹集人,我才有幸吃到几道地道的曹集家常菜。我喜欢的是凉拌豆腐,做法简单吃法健康。将用土做法的锅烧豆腐加以细食盐拌匀腌制片刻,均匀地滴上生豆油,撒上点葱花、蒜泥和花生末,就可以食用。

妻最喜欢做的叠馍和土豆饼,吃起便会怀念奶奶小时候做的味道。叠馍的做法是将洗干净的香菜或韭菜滴水晾干后,和香葱一起切成碎末。做时方将菜馅加食盐佐料拌匀,然后和面叠馍成型,蒸煎可食。如果能够放上一点芝麻盐,那香味便更浓了。土豆饼的做法类似,只是拌面一同成型,煎熟可食。当然,食用的时候来点咸菜萝卜干,配点清淡稀粥,这样的小资生活会更加惬意。

谈起茶文化,不由让人想起馨室银座,霓灯暖光,珠帘玉屏,弦音雅乐和青瓷茶香。多少名流儒士入景谈心怡情,谈古论今,谈经论道,如西方文化的咖啡馆一样。如果第一次慕名曹集品茶,你定会颠覆自己当初的想象,顿失浪漫之情。曹集的茶馆既没有溪水中的亭台楼榭,亦没有大气的屏风雅厢。两条长条凳子,一张方桌,老式的茶壶,几个青花瓷的茶杯,这是最朴实的装备。来这喝茶的人并不在乎这些,房间里房间外的都可以坐。一个蓄水的大水缸,两个煤球炉子,一包六安瓜片,一排暖水瓶,这是操作间的样子。楼梯口的夹道中凳子上放着几个塑料密封的袋子,里面装的是瓜子点心。门外的不远处,炭火火苗吻着不停转着的烘炒机,花生香伴着滚烫的沙子的味道迎面扑鼻。一块漆白的木板上写着招牌的名字,最后两个字多是茶馆二字,或横挂在门头,或者索性竖立在墙边,让人觉得好不讲究。重视的老板会在室内墙面上挂上几幅书法字画,才会让人感觉到那丝丝文化之香。简陋的铺子、简单的茶具、简朴的茶叶和简束的茶客呼应,承载着这里茶文化的平民化特点。

满而不溢,味道淳厚,多泡而味不减是曹集茶被津津乐道的特点,研究报道说也是富含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具有去油生津, 提神醒脑和防癌抗癌之功效。据说曹集的水只和六安瓜片“情投意合”,这儿你却喝不到西湖的龙井,让人不禁联想他们曾经的“两小无猜”。我想,这里一定有个美丽的爱情传说,被曾经的洪水冲刷而去,说不定西湖和我们的焦岗湖曾是个情敌吧 。我只能说,那西湖便只是咱焦岗湖一隅之地,不服气也是情理之中之事。我不是曹集人,断然不得胡编乱造,会遭来妻骂的。

这里的茶馆既没有买卖的吆喝,也没有二胡伴唱,更没有说书和快板的艺人,想必定有文化遗失的遗憾。茶馆老板只会用家乡话招呼着进店,托盘一套茶具,端上一壶热茶,送上一瓶水和几盘点心便离开了。不过,掼蛋的扑克是免费的,添水是免费的,吃完了点心还可以索取,这些都是暖心的。更重要的是老板临走时的那句话”莫(mai)给了,下次再来”,想必它处难觅此言。即便是身无分文,走了也罢。据说,这里春节期间来茶馆品茶是免费的。听了这些,你定会增加对曹集茶文化的亲近感。

由于交通闭塞,曹集的茶客们主要来自本地。外地慕名吃茶的人也络绎不断,更有那些骑行的旅游小团队选择到这喝茶歇脚。淮北大堤车辆少骑行安全,淮河两边自然风景美丽空气新鲜,更有曹集美食香茶,便是他们理想的短行小憩之地。

相比城市紧张忙碌,曹集人的慢生活节奏和人生态度却是独特的,这是我觉得它是世外桃源的重要原因。早起的曹集人并非先去劳动,也不常生火做饭,也鲜见锻炼之人,总是自然之静态。他们第一件事就是来到街上,吃上一碗三鲜汤,然后选择一家茶馆喝茶,待一切妥当方下田劳动。同样的朝九晚五,曹集人更重劳逸结合,更加惬意逍遥,更显安贫乐道。所以曹集人的生活观独特,而这种慢节奏的生活有利人的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虽然婚丧嫁娶,家常往来都有其地方特色,但是茶馆却是人文曹集的一个缩影。茶馆是人们排解劳累倾诉苦闷的场所,益身宽心;茶馆是人们联谊交往的场所,益友厚情;茶馆是人们化解矛盾纠葛的场所,益事祛烦;茶馆是人们尊礼尚节之地,益民立德。茶馆是曹集茶文化之旗,是曹集的第一时间栏目,心情故事的晴雨表。在曹集,请你吃茶是一种礼仪,远比请你喝酒显得文化内敛和尊重。我想,曹集茶文化的平民化特征和其承载的社会功能是这里茶文化的精髓所在。

曹集虽咫尺之遥,二十六岁之前却从未去临过。直到一份缘分的到来,曹集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从此爱上曹集并宣传曹集。想起初去曹集的往事,令人感慨难忘。然而,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地下水溢出的脉香养育着当地的人民,曹、贺、胡、刘四大姓氏一路演绎着多少往事佳话,都付笑谈中。

当水运不再发达,屡遭水患的曹集之地慢慢地失去了过去的繁华。曾经的这里交通闭塞,人口迁移和外流打工让更多人选择了离开了这里。如今的曹集,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旧貌换新颜。济祁高速和商合杭高铁穿境而过,焦岗湖风景区旅游业日渐发达。曹集的美食和曹集茶成为区域重点发展项目,逐渐被更多人熟知和偏爱,更给曹集的发展带来无限商机,注入新的活力。曹集人更应该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搭乘焦岗湖的旅游经济发展快车,做好曹集美食的品牌,发掘并丰富曹集茶的文化内涵,为建设新时代曹集,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作者:刘钊利:淮南28中教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劲牌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覃文钊:毛铺坚持探索品质健康之道,以科技创新助力健康中国
刘燕酿制
刘新旗
刘遂谦
刘娅丽
闫钊 谌杨|公民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稻田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足跟痛的原因及按摩疗法(视频资料)
刘畊宏一晚上赚多少钱
刘毅医生简介

网址: 刘钊利 https://m.trfsz.com/newsview720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