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平常和很多灸友聊天,发现在艾灸这个问题上,大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容易坚持,或者也可以说很容易放弃。
尤其是有些人艾灸一段时间后,发现原来的症状有了缓解和改善,马上就停止了艾灸,又开始挥霍掏空自己的身体,心里想着“没事,有艾灸呢,以后还可以灸回来”。
今天我们就具体和大家聊聊艾灸上大家最容易犯的4个错误。再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聊以下,艾灸为什么可以起作用。
艾灸的本质作用到底是什么?
说起艾灸的作用,大家可能在网上能看到很多,比如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扶阳固脱等等。
这些确实都是艾灸表现出来的作用,但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本质作用。
实际上, 艾灸法所起到的是一种激发、催化、打开人体“暖气阀”的作用,效果反映的是人体固有的正常功能,无药物的毒副作用出现。
总之一句话,艾灸是帮助我们回复自愈力。
通过艾灸神奇的能量释放,短期可消除我们能够感知到的病痛,长期可提高、复原、保护我们体内的“随身医生”,使之最大化地发挥作用,让我们少生病、不生病。
不过话说回来,什么是自愈力?
中医讲的正气就是自愈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这个道理。
而人的正气,主要靠阳气,而艾灸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补阳,所以艾灸是通过调整人体阴阳,让人达到阴阳平衡,气血充盈,从而达到增强自愈力的目的。
艾灸穴位少而精
艾灸不是烤火,我们调理问题,选择穴位上,一定要少而精。
而如今,特别是在网络传播中存在很多误区,再加上很多人没有很好地了解艾灸就开始灸,搞得艾灸就和烤火一般,一烤一大片,恨不得全身都烤遍。
要知道,每个穴位都有其突出的作用,在取穴时我们就要找到那些对于你来说是精准有效的穴位,不需要多,但需要有效!
比如我们常见的某某贴,暂且不说原材料好坏,他们这种满身施灸的方式,兼职是在草菅人命。
一下子全身艾灸,很容易把气机打乱,并且灸量太大,时间长了人也会阴虚。
而艾灸起效的关键就在于灸量,取穴一多了,就容易分散精力时间,单个穴位的灸量灸不足了,很难取得明显成效,对上班族、学生党而言更是无形中提高了难度。
一般我们每次艾灸都是艾灸3-5个穴位即可
灸量循序渐进
很多人艾灸,由于对艾灸系统专业的学习和了解,一开始就盲目施灸,其中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灸量太大,艾灸时间太长。
你是不是还在用很粗的艾条每天艾灸?
你是不是每天艾灸穴位很多,一次艾灸时间超过2个小时?
虽然我们说艾灸最好灸透,但是也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我们一个穴位10分钟或者15分钟,等灸一段时间之后,再逐步增加时间。
另外,建议大家尽量不要用特别粗的艾条,尤其是超过4.0直径的,太伤身体。
如果白天没时间,晚上也可灸!
艾灸时间的问题我们之前讨论过了,但还是有很多灸友纠结于这个问题。其中最多的是纠结于“晚上能不能艾灸”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们在重申一遍:若是睡眠没问题,白天可艾灸,晚上也可艾灸,只要是一段稳定的空闲时间,只要是情绪稳定,就可以艾灸。
参考意见:
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早上艾灸为最佳,但若是睡眠没问题,晚上也可艾灸,但不宜超过晚上十点。
艾灸是一门体验疗法,重点在于体验,不用过多的拘泥于书本的说法,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毕竟物随事迁,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适合古人的不一定就适合现在。
包括艾灸时间也好,艾灸灸量也好,只要是自己灸的舒服,只要是自己灸的有效,就可以继续灸。
艾灸不是仙丹,别期望一灸即灵。
艾灸本来就是个功夫活,就像艾叶要长时间储存才能疗效出众,艾灸也要长期累计才能起效,艾灸疗效关键在于坚持!
古人云:七年之疾求三年之艾!任何疾病,三分在治,七分在养!否则一个疏忽、偷懒就可能前功尽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古人说“灸法效如桴鼓”,意思是艾灸的效果就像敲鼓,一敲应手而响,艾灸治病也是应手而愈。
可能有一些灸法大师可以做到应手而愈,但没有经过专业学习,没有太多灸疗实操经验的你能吗?
如果不能,我们更应该用时间和坚持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我们更应该像那颗滴石的水滴,不问收获,只管耕耘。
只要你对艾灸有一份相信和坚持,春去秋来,忽然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身体上的很多不痛快都突然而愈,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
最后,如果大家还在苦于找不到一根真艾条,推荐大家可以点击下方推荐,详细了解。
如果大家有艾灸上的问题,可以随时留言咨询。
相关知识
减肥易犯的五个错误,你是不是全犯了?
减脂陷阱:6个减脂期间最容易犯的错
减肥容易犯什么错误 五大减肥误区要避开
跳绳常犯的几个错误
艾灸养生功效好 4个年龄段不能错过
健康人士常犯的27个错误.docx
为什么有人艾灸后效果不理想?艾灸的秘密
减肥4个月=白减?!医生:他犯了这个错误
如何进行艾灸减肥?2个穴位很重要
月子护理易犯哪些错误
网址: 艾灸上最容易犯的4个错误,每个都很重要 https://m.trfsz.com/newsview741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