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国69座资源型城市患“荷兰病” 亟待城市转型(3)

中国69座资源型城市患“荷兰病” 亟待城市转型(3)

  辽宁省阜新市副市长杨忠林告诉记者,现在的就业,每年实名制就业,都在56000人左右,实际阜新市现在有的企业,已经感受到招工比较难。

  阜新励精图治,扭转了一心向煤看的传统思维,放开眼界,通过10年的经济转型,建起了十大产业集群,成功抵御“荷兰病”。这也为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提供了借鉴。其实在辽宁,并非阜新一个城市在这样思考未来,钢铁之城本溪,在资源还尚未枯竭之时,就已经提前进行转型,展现出未雨绸缪的城市发展理念。

  今年十一,辽宁省的本溪市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全市动员,腾房子。

  辽宁省本溪市市长高宏彬告诉记者,有的住在老百姓家,甚至机关干部,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保证这个期间住(的需求),之所以一房难求,是因为本溪拥有无论品种上、面积上都远远超过北京香山的枫树资源,本溪市通过多年打造山水休闲、地下溶洞等旅游产业,在今年获得了巨大成功。7天时间里竟吸引了384万游客,同比增长近50%,实现31亿元的旅游收入,黄金周期间旅游收入增长了66.6%。大量游客涌入本溪,不仅自驾出游的汽车塞满了停车场,同时游客的密集度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导致住宿供不应求。

  辽宁省本溪市市长高宏彬告诉记者,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最受益的是老百姓,乡村游,农家乐,老百姓增收了,他们都很高兴。

  根据统计,2011年,本溪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2亿元。而本溪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就是城市经济转型的结果。而钢铁之城本溪之所以转型,是因为4年前就闻到了危机的味道。

  辽宁省本溪市市长高宏彬告诉记者,作为整个钢铁的产能,大家都清楚,国内大概是9亿吨左右。目前的市场需求,在6亿吨左右,这种过剩的情况下,实际上在几年前,就已经预判到了。

  本溪拥有非常优质的铁矿,炼出的钢铁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因此也被称为人参铁、人参钢。以往钢铁经济占了本溪90%以上,甚至本溪钢铁的职工和家属也占全市人口的四分之一。单一的经济结构,也造成钢价大涨,大家的日子就好过;但钢价暴跌,整个城市就得勒紧裤袋过日子。以往钢铁价格大幅跳水,本钢也曾3个月发不出工资。

  辽宁省本溪市市长高宏彬时说,本钢在市场环境中遇到困难,收入下降了,那么涉及到大概,40万的职工和家属,在这个城市,这个城市的购买力,马上下来,社保也会下来,所以对这个城市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如果一个城市的命运,和钢材市场扑朔迷离的风险紧紧捆绑在一起,显然是对城市发展的不负责任。为此,四年前,本溪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城市转型,钢铁之城要根据自身资源,转型为“钢都”、“药都”和“枫都”,通过新的城市生命体的打造,避免在资源枯竭时患上“荷兰病”。

  辽宁省本溪市市长高宏彬告诉记者,所以在2010年,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实现了两钢的重组,以钢铁为主,同时发展多元产业。

  为重建新的城市生命体,本溪首先从现有的钢铁支柱产业入手,2010年实现了当地两大钢铁集团的重组,避免了它们的无序竞争。在此基础上,开始全力推进钢铁行业的全面产品升级,增强钢铁企业的生存能力。4年来,本钢投入370多亿元引进了东北最大的4747立方米的高炉,拓展了集装箱班、汽车板、管线钢、冷轧硅钢等精品工程,此外,还引进的全球轧幅最宽、水平最高的2300毫米热轧机组,经它热轧出的钢板80%以上打入国际市场。

  本钢集团板材热连轧厂三热轧分厂轧钢作业区副主任时速德说,世界经济状态,在这样不好的情况下,生产线的满负荷生产,而且目前为止,还完不成,所需要的订单,每月能欠订单2%到3%左右

  通过精品工程,今年上半年,在钢铁行业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本钢实现了销售收入450亿元、利润1。39亿元,并连续三年保持出口第一的成绩。另外,本溪市也认为,钢铁行业要进一步抵御风险,加速发展,必须延伸产业链。为此,本溪也划出了35平方公里的本溪钢铁深加工产业园,生产加工高附加值的铸件、汽车零部件、传动装置等产业集群,目前,这一园区落地项目已经达到141个,本溪的目标是:十二五末, 钢铁产能超过3000万吨,销售收入超2000亿元。

  本钢集团科技管理部产品研发处处长黄健告诉记者,如果不转型,本钢坚持不到今天,如果不转型,目前可能本钢十几万的职工的生活,着落会有问题,高附加值的产品,从原来的十年前,已经不足20%,到现在的80%以上,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飞跃。

  虽然本溪通过精品工程、拉伸产业链,增强了钢铁行业的抗风险能力,但这并不能完全规避钢铁行业的周期性风险。2008年,本溪希望通过中国药都的打造,力图实现本溪城市经济结构的长治久安。但一个钢铁之城,要发展医药产业,谈何容易。

  辽宁省本溪市市长高宏彬告诉我们,大家也觉得没有这方面的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另外这个产业,在准入门槛上,以药为例,需要出品种做临床,GIP认证,周期一般在五年左右

  智者需要借力而行。为打造医药产业,本溪考察了全国的医药产业园后,发现这些园区整体规模偏小,没有产生医药全产业链富集后应有的效应。看到这一市场缝隙后,本溪在主城和沈阳之间规划了205平方公里的沈本新城,首先邀请了包括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在内的6所大学入驻,这些大学的到来,不仅解决了医药产业的研发力量,同时也具备了充足的人才优势。

  辽宁省本溪市市长高宏彬告诉记者,考虑到这个产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形成具备,产业发展的相关要素,所以坚定不移地,下了巨大的功夫,把这个大型的研发捡起来。

  当医药产业的基本要素具备之后,本溪又开始邀请国内外的著名医药企业、医药人才入驻产业园区。

  辽宁开普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兆昌告诉记者,孵化中心它所有的,房租包括水电,都是由政府来提供的,物业费都是政府来提供的,这样的话,既初创了企业,又节省了资金,又加快了研发的速度。

  随着入驻的企业越来越多,富集效应带来的低成本、高竞争力开始显现,大批医药企业开始主动聚集。目前引进各类项目226个,已经有80家企业研发机构投产运营。已经实现投资总额983亿元,积蓄产能980亿元。

  辽宁省本溪市市长高宏彬告诉记者,大学已经开学了,研发中心运转得也很好,先来的几户企业已经挣钱,投产的债券的企业如火如荼,又吸引一批企业主动到这儿来考察,主动要把这种要素集聚效应释放出来的能力,要主动接受这种辐射,来实现企业增产增效,

  目前,通过4年转型,本溪增强了钢铁产业的竞争能力,产值达到900多亿元,从无到有打造了千亿规模的医药产业,培养了每年250多亿的旅游产业,并且这些产业还在快速增长。从目前看,本溪的转型不仅克服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可能面临的“荷兰病”,同时,十一五期间还投入40多亿元,上马了100多个环保项目,森林覆盖率达到7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溪的旅游产业没有修建院墙,政府独享资源,而是采取了发展农家乐,与民共富的方式,实现了人人爱护环境,环境造福每个人的和谐发展。而对本溪各种产业百花齐放、人民生活欣欣向荣的未来愿景,市长高洪斌也这样描述。

相关知识

我国仅有28座城市相对健康
中国城市报
全国23座城市获评“健康城市”威海榜上有名
“城市病”缠身 规划届倡导健康城市
以人民为中心 创建大健康型城市
生态城市基本理念及规划原理与模型方法
步行友好型城市不易患糖尿病
环境友好型城市评价 的定义
环境友好型城市
生态城市

网址: 中国69座资源型城市患“荷兰病” 亟待城市转型(3) https://m.trfsz.com/newsview741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