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商业健康险:增速慢下来 创新动起来

商业健康险:增速慢下来 创新动起来

  策划人语:

  作为服务健康中国、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但今年,这种高增长态势未能延续,其保费收入甚至出现大幅放缓的迹象,行业面临较大的发展瓶颈和困境。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第一年,从监管角度看,银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文件引导商业健康险市场规范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化健康需求。可以期待的是,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养老市场的需求增加,在监管部门推动下,商业健康险市场依然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和发展前景。本期策划围绕上述话题展开分析,敬请关注。

  今年以来,健康险保费增速虽有所放缓,但由于和民众日常医疗支出密切相关,在老龄化人口增长压力之下,社会关注度直线上升。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务。保险业作为管理风险的行业,要在风险事前预警、事中管理和事后应对上,提升专业化水平。

  回顾2021年,围绕“人民至上,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旨,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保险保障需求,更好服务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银保监会围绕人身险、健康保险市场出现的乱象和民众关切的焦点,出台监管政策,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商业健康险市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引导和支持。

  需求凸显

  2021年,商业健康保险在保险板块中最受瞩目,成为我国商业保险发展的一大亮点。

  在所有保险产品中,与老龄化、健康风险意识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最为活跃。2014年以来,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空前活跃,健康险原保费收入连年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40.4%,远超同期寿险和财产险的增速;从赔付率来看,健康险占比也不可小觑。据统计,截至2021年10月底原保险保费收入达3.91万亿元,其中,健康险保费收入7435.64亿元,同比增长3.83%。

  健康险的发展与医疗体系和社会医保体制密切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吻合,作为人身险产品中增速最快的险种,一旦增速放缓,也将波及保险业整体业绩。

  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达3.7万亿元,同比增长3.3%;赔款与给付支出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1%;新增保单件数345亿件,同比下降3.0%。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调研149家公司(73家寿险、7家健康险、3家养老险、66家财产险公司)显示:2020年及2021年一季度,参与调研的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总计分别为6841亿元和2240亿元。截至今年7月,健康险保费收入为5717亿元。

  研究结果显示,商业健康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健康管理、风险管控、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等方面有很大的挖潜能力。但从目前看,商业健康险的健康管理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健康保障的需求,这也是造成健康险保费增速下降的原因之一。

  今年7月,招商银行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曾有过购买保险经历的人占比接近六成,剩下的四成中有接近三成的人打算购买保险,也就是说保险应该是投资意愿比较强盛的行业,但为什么保险业务收入还是下跌了呢?原因在于民众需求与保险业所提供的服务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2021年二季度中国保险消费者保险信心指数显示,二季度该指数为66.3,较一季度下降4.4。在增购保险意愿测评中,得分处于信心较弱区间。

  2021年,健康险产品的制度规范也在与时俱进。重疾险方面,《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要求:2021年1月31日后发售的重疾险产品应该采用2020新版重疾标准定义。今年年初,“新定义重疾险”的推出成为的行业热点。此外,在短期健康险、人身险、互联网保险等方面,监管层也有举措出台。

  供给不足

  然而,面对庞大的需求市场,健康险产品储备不足的问题浮出水面。

  2021年,我国的商业健康险市场依然以重大疾病保险为主。但同时,医疗保险的占比持续提升。重大疾病保险在供给端满足了保险公司对于业务规模和价值的双重诉求,为销售端提供了慷慨的佣金和客户资源回报,同时也分担了老百姓的大病风险。在所有健康险产品中,重大疾病保险维持了健康险市场保险公司、渠道和客户之间的需求平衡,始终是我国商业健康险的头牌险种。

  目前,健康险保费的增长构成主要是重大疾病保险与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险和长期护理险尚未起步。数据显示,2019年,商业健康险保费中,疾病险、医疗险、护理险、失能险占比分别为64.4%、34.6%、0.9%、0.1%。自2016年开始,重疾险仍然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速有所放缓。今年一季度,受到重疾新定义发布前后的市场调查影响,专业健康险公司与非健康险公司均实现长期重疾险新单业务高速正增长,并带动整个疾病险有力增长。

  海通证券孙婷认为,未来重疾险仍将是健康险核心产品。对消费者来说,市场上尚无其他险种可以替代重疾险的收入补偿、定额给付等功能;对保险公司来说,同样无其他险种可以具备重疾险的高件均、高价值率的特征。

  诚然,重疾险是寿险企业最赚钱的业务,其新业务价值率可以达到90%以上,也是首年佣金率最高的业务之一,最能帮助代理人留存。但在一些保险界人士看来,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消费者都已经配置了重疾险。接下来,重疾险需求将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不会出现大幅增长。根据中保协的数据,2021年一季度,长期重疾保险的新单保费同比增长约45%,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以中国平安为代表的大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流向中小型寿险公司、经纪平台以及互联网平台等,减速明显。

  国信证券分析师王鼎表示,这些平台产品的性价比确实非常高,部分产品的重疾发生率等假设过于激进,造成恶性竞争。同时,经纪平台的运营模式及代理人管理办法不鼓励金字塔式的扩张模式,造成了一季度重疾险的新单保费上升。

  目前,《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已经出台,要求所有不符合有关条件的主体和产品自2022年1月1日起不得通过互联网渠道经营,这将有效遏制行业恶性竞争的趋势,帮助人身险赛道重回正轨。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委员、秘书长商敬国表示,商业健康保险是准公共产品,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健康保障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步入发达国家拥有高品质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国内市场看,需求方和供给方并不匹配,不断上升的健康保障需求和有效供给的严重不足,令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保险公司供给的商业健康险只是供给链条的一个组成部分。组成供给的其他部分如基本医保、健康管理、医院、医药、医生,所有个体都无法单独完成高质量的健康保障供给,需要共同合作来完成。

  前景可期

  目前,健康保险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2019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3%,据预测到2026年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将分别提高0.7%、14.4%、27.8%,而次标人群通常无法通过普通商业险的核保,难以享受保险保障。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药品、诊疗费用均有特定报销范围,超出目录无法报销。惠民保的出现,满足了市场需求,弥补了居民商业医保缺口。

  作为城市定制型保险,惠民保产品拓展了现有医疗保障体系的广度和深度,降低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在减轻政府负担的同时,也为保险行业发挥专业优势提供了机遇与平台,是保险服务民生保障的一项新的探索。

  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目前已经有58家保险机构在27个省参与了超过100个的惠民保类产品,项目总参保人数超过了7000万人。但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区的情况不同,受多种因素影响,项目的投保率差别较大,有的达到了50%以上。

  据介绍,目前大多数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还处于启动阶段,还未经历完整的保险期间,赔付率受项目赔付条件设置、当地基本医保政策和参保率影响较大,目前赔付风险暴露尚不充分,不排除部分地区将来可能还出现亏损,尚在探索的过程。此外,惠民保类城市定制商业医疗险业务发展势头迅猛,市场竞争激烈,对商业保险公司的业务承办能力、精算定价能力、运营管理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等方面提出较高要求。

  惠民保对商业医疗险的冲击,也是市场关注的问题之一。

  接受《金融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惠民保保障程度低于商业医疗险,长期难以满足客户医疗保障需求。但是,其可以作为次标体人群现阶段有益的补充。标准体客户在保险意识提升的同时,或将选择保障程度更加全面的商业医疗险。

  2021年,老龄化群体的需求格外明显,这种需求在未来将有增无减,压力与空间同样巨大。从监管层来说,今年银保监会完善政策支持,重点鼓励保险机构发展各类老年人保险产品,丰富老年人可选择的商业保险品种,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这些政策中,包括已出台长期医疗险相关政策,引入费率调整机制,规避因医疗费用上涨带来的保险产品定价风险,从制度上解决老年人和患病人群难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问题。截至今年10月,已上线25款投保年龄超过70岁的费率可调长期医疗险产品。对各病种发生率表扩展至高年龄段,并首次编制严重阿尔茨海默症和严重原发性帕金森病发生率表,为老年人保险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提供定价基础。

  “十三五”期间,老年人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4万亿元,承保人次、保费收入呈现逐年上升态势,投保积极性明显提高。目前,全国有1.07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持有商业保险保单,老年人保单件数2.26亿件,占保险业全部保单件数的11%。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督促保险机构积极对接老年人保险需求,开发相关产品,老年人保障水平有望提高。

  相关链接

  2021年的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银保监会连续出台监管规定,对于健康险销售乱象、城市定制商业医疗保险加大了监管力度。

  一季度,《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短期健康险被严格定义为一年及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短期健康保险产品中包含续保责任的,应当在保险条款中明确表述为“不保证续保”条款。

  二季度,《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出台,规范定制医疗保险业务的开展,保障业务平稳运行。

  三季度,《关于进一步丰富人身保险产品供给的指导意见》出台,加强对产品定价的监管,引导保险机构应多领域丰富产品供给,加大普惠保险产品发展力度,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健康保障需求。

  (资料整理:韩雪萌)

相关知识

商业健康保险迎来新机遇
王润东:商业健康险的春天来了
国办:做优做强健康产业 增加商业健康保险供给
我国下一个商机?大健康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市场需求激增
8年试点,长护险加速全国化!盘点“社保第六险”下最新商业机遇
星慕带来创业新机遇。开创大健康瘦身美业,微社交电商品牌
鼓励商业保险增加运动康复项目
创新体育活动,这所小学让学生们动起来、玩起来、健康起来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商业健康险未来发展面临较大转型压力
支付比例仅5%,商业健康险如何让老百姓用上更多创新药?

网址: 商业健康险:增速慢下来 创新动起来 https://m.trfsz.com/newsview777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