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冷热那些事儿
黄鸿昊 暨南大学中医学院
从古至今,饮食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对于饮食养生,中医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饮食温度也有诸多精深见解。中医认为,适宜的饮食温度有利于人体健康和疾病康复,必须充分重视饮食温度上的禁忌,为自身健康保驾护航。
饮食温度失宜损害健康
过高或过低的饮食温度不利于人体健康。《灵枢·师传》曰:“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指出饮食宜寒温适中,才有助于保持正气。中医认为,饮食过热过冷均会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气机升降失调,引起众多疾病。饮食温度过低可致喘咳、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饮食温度过高可烫伤口腔、咽喉、胃络或引发大汗出伤阴等。《医述》言:“冷食伤血,热食伤气。”冷属阴寒,可使气血凝滞,热食可促使体内气的耗散。《千金方》曰:“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指出吃过热食物伤齿骨,吃过冷食物伤肺,主张食用热食以不烫嘴唇、冷食以不冻牙齿为度。
吃冷物有禁忌
如今,冰箱已成为老百姓必备家电产品,因此很多时候我们会直接食用冷食,例如直接从冰箱里拿出饮料或酸奶喝。然而,冷食不利于保养脾胃,虽然冷食冷饮会带来一时的爽快口感,但长期使用损伤脾胃正气,并会引发疾病。《山居四要》说:“醉后不可饮冷浆水,失声成闭噎。吐多饮冷水成消渴。”《三元参赞延寿书》云:“饮酒,醉未醒,大渴饮冷水,又饮茶,被酒引入肾脏,为停毒之水。”提示在醉后或一些不良反应后均忌饮冷水,以防导致疾病。另外,患病期间或刚痊愈后也应忌饮冷水。如《养生导引秘籍》言:“凡时病新瘥,汗解,勿饮冷水,损人心腹、不平复。”认为疾病刚愈忌饮冷水,能够损伤心腹。《伤科汇纂》称:“凡损伤……切不可饮冷水,血见寒则凝。”其他疾病如咳嗽、痛经等内科疾病也需要忌冷水,以免因伤害阳气影响疾病康复。另一方面,《脾胃论》曰:“或大热能食而渴,喜寒饮,当从权以饮之,然不可耽嗜。”指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少量饮冷,但也不能过度。
“趁热吃”不一定正确
“趁热吃”是不少人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还有火锅、麻辣烫等在现代也大受欢迎,但当中也有诸多注意事项。首先,在热食时需要注意外邪,如《饮膳正要》曰:“凡热食有汗,勿当风。”强调吃热物时汗出需要避免外邪侵袭。《诸病源候论》引《养生方》云:“热食汗出,勿伤风,令发堕落。”指出热食汗出,伤于风可致脱发。《养性延命录》说:“触寒未解,食热食,亦作剌风。”提示触寒后热食需注意,可能有其他变证。在热食后或醉后也需留心,《养性延命录》提到:“食热食讫,勿以醋浆漱口,令人口臭及血齿。”认为热食后再用醋浆漱口不利口腔健康,可致口臭或牙齿流血;《福寿丹书》记载“醉勿食热食”,提醒酒醉后不能再吃热食,对身体健康不利。
其次,饮食的特性会根据冷热有所转变或受影响。如饮蜂蜜水,过热的水可破坏蜂蜜营养成分,还会使味道变酸。《本草纲目》称:“饮茶宜热,冷则聚痰。”指出茶冷易聚痰,不宜饮用。《真西山先生卫生歌》云:“炙煿之物须冷吃,不然损齿伤血脉。”指出熏烤煎炒食物宜待冷吃用,否则可损伤血脉或牙齿。《医学入门》谈到蒸梨法,说:“治咳嗽,胸膈痞结,用雪梨去心,纳蜜蒸熟或煨熟,停温食之,热食反令咳甚。”同样认为饮食温度转变会使食材性质改变,蒸梨热食反而使咳甚。另外,患某些疾病也不宜热食。《医学正传》曰:“烂疔……忌食沸热食烂物。”《普济方》认为血淋“并勿食热食及冷水等物”。这均表明处于患病阶段,气血未恢复,需要注意饮食温度禁忌,以防阻碍康复。现代研究认为当摄入超过65℃的食物时,可增加食道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必须注意食品温度,切勿过热,待热食降温到不烫嘴唇时再进食。
进食次序不可乱
在进食冷热食物时也要注意先后次序、间隔时间及食量。《养生余录》谓:“食热物后不宜再食冷物。食冷物后不宜再食热物。冷热相激,必患牙齿。”《保生要录》也有独特见解:“又不欲先进热食而随餐冷物,必冷热相攻而为患。凡食,先热食,次温食,方可少餐冷食也。”认为吃东西时要讲究次序,先食热食,再食温食,最后方可少吃一点冷食,避免冷热相攻。古人谆嘱我们进食忌一时过热一时过冷,要注意冷热食物食用时需有间隔时间。
宜常食温食
大多数情况下,温食才是对人体健康的最佳选择。《寿世保元》曰:“凡以饮食,无论四时,常令温暖。”认为四季饮食皆宜保持温暖。《保生要录》谓:“凡食温胜冷”。指出温食比冷食好。《养性延命录》佐证:“凡食欲得恒温暖,宜入易销,胜于习冷。”认为温暖食物较冷食更容易消化。提示脾胃喜温,冷食易伤阳气,必须注意食物温度。孙思邈强调老人无论四时“常宜温食,不得轻之”。这也提示我们,较为虚弱的体质宜养成温食的饮食习惯。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难经》记载:“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表明适宜的饮食温度是调理脾胃的要点之一。可见,人体健康与饮食温度密切相关,切不可轻视。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知识
减脂饮食必知:脂肪的那些事儿 ️
《减肥那些事儿》书讯
营养圣经:脂肪的那些事儿
湿疹那些事儿
坐月子那些事儿
补阳气祛湿热 “夏吃姜”的那些事儿
从怀孕到育儿,颜值管理那些事儿!
饮食冷冻饮品注意事项
二胎怀孕怕冷怎么回事 怀孕期间的饮食注意事项
给宝宝储存食物的那些事儿,你知道吗?
网址: 饮食冷热那些事儿 https://m.trfsz.com/newsview780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