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头摇——贺氏针灸临床案例选

头摇——贺氏针灸临床案例选

点击右上方蓝色“中医传承”加关注,**更多针灸资讯和临床案例!

头摇是头部不自主摇动或摆动的症状。俗称“摇头风”。

现代医学认为,本症多属神经症性反应。亦可因锥体外系病变引起。

【病因病机】头摇在祖国医学中多属肝风范畴。在脏与肝肾有关,在经络则与足厥阴经及督脉等有关。肝属阴,主筋,阴血亏于内,筋不得养,则易风动于上。肝肾同源,肝阴赖于肾阴充润,肾阴不足,肝失濡养也易生风,此风为肝肾两虚之风。上述为虚风内动,临床多见。肝阴不足,阴不敛阳,风阳上扰,亦可为风动于上,此为风热阳盛之症。故多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亦可见于气血亏虚、体弱不支之人。

【临床表现】头部不自主的摇动,频率多快,其摇头程度依人的情绪变化、注意力集中程度有关,多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时症状加重,反之则减。注意力集中时症状加重,反之则轻。醒后症状发作,入睡则症状消失。

【治则】滋补肝肾,养血熄风,调通督脉。

【取穴】四神聪、大椎、腰奇、长强。

【刺法】均以毫针刺法。长强以4 寸毫针沿尾骨端前缘向上刺入3-4 寸,多用补法;留针或不留针。其余俞穴用1.5寸毫针施以平补平泻手法,隔日治疗1 次。

【病案举例】

例1 裴某某,女,56 岁。

主诉:头部不自主摇动数年。

病史:数年前原因不清出现头部轻度摇动,不能自制。病情时轻时重,多在发怒及情绪波动时加剧。曾在某医院神经内科珍为“脑动脉硬化症”。近几个月症状加重,终日头摇不休,不能自已。曾用平肝熄风类中药治疗未效。时伴有轻度头晕,稍有烦躁之候。一般情况好,纳佳,2 便正常。

望诊:面色常,头部不自主摇动,时轻时重,候诊时头摇时止,稍后复发。舌质常,舌笞白。

切诊:脉弦滑。

辨证:肾阴不足,水不涵木,督脉失畅,虚风内动。

治则:滋阴涵木,养阴熄风,通达督脉。

取穴:长强。

刺法:以4 寸毫针沿尾骨端前缘刺入,行以捻转补法,不留针,及气即出。

初诊后患者感到头部摇动次数明显见少、当精神集中时自己似能控制发怍程度。2诊后症状继续减轻,每天仅摇动2-3 次。摇动幅度明显臧轻。继续治疗,穴法不变。经过5诊冶疗,头摇停止,临床告愈。

例2 于某,女,30 岁。

主诉:头部不自主摇动1 年余。

病史:1年前因与家人生气,数日后出现项部发僵,自感转动不利,但无明显受限。继而出现头部轻微颤动,未治,症状加重。头部由颤动变为抖动,每日发作数次,每次发作时间不等,少则数分钟,多则10 数分钟。一般情况好,纳可,2便调,月经正常,寝安。

望诊:面黄少泽,头部吋有轻度摇动,可自已,舌苔白。

切诊:脉弦滑。

辨证:气郁伤肝,阴亏于内,督脉失调,风阳上攻,以致风动。

治则:养阴平肝,通调督脉,熄风止摇。

取穴:四神聪、大椎、腰奇、长强。

剌法:均以毫针剌法,长强用4 寸毫针沿尾骨端前缘刺入2-3寸,施以捻转补法,留针30 分钟,余穴用1.5 寸毫针。刺大椎穴针尖向下朝尾骶方向。刺腰奇针尖向上朝大椎方向。每周治疗2 次,每次留针30 分钟。

2 诊后患者诉头摇臧轻,颈部发僵明显减轻,穴法不变。

3 诊后诉头摇每天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发作时摇动幅度亦有减轻,经6 次治疗,症状基本消失。

【按语】

头摇是针灸临床顽固病症之一,从祖国医学角度认识,本病症即可发生于外感伤寒中,也可发生于脏腑气血病中。既可仅以头摇症状出现,也可见于头摇合并于其他症状中。

本文仅讨论以单纯头摇为主的病症。

头摇,其症为风动之象,故与肝关系密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因肝肾两脏在脏腑联系中有肾水涵木的相生作用,故多认为头摇与阴血、肝肾关系密切。如《嵩崖尊生书》云:“头摇多数风,风主动摇……即肝肾之经血亏之症。”除脏腑气血理论外,从经络俞穴角度认识本症是重要的。这是因为运用针灸疗法与其他疗法有着理论和治疗方式的不同。

头摇一症多见于女性,病性多为气血、阴阳亏损。头为人体之巅,高巅之上惟风可至。督脉者,督辖诸阳,其循行“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督脉为病,经气不畅,血虚风动,随经脉上行于头,筋失所养,故而头摇。长强为督脉首六,络于任,与少阴相会,是纯阳初始,可使脏腑阳气春发,诸阳调合,阳生阴长。如《灵枢经脉》云:“督脉之别,名曰长强、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人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可见脊强与头摇同属一症,仅为虚实不同,症状部位、程度不同。因此,治疗头摇一症,长强为主穴,可使阳气春发,阴血得以化生。起到经脉通畅,养血荣筋,柔肝熄风之作用。

刺长强一穴,强调用4 寸毫针。进针后,使针尖沿尾骶骨前缘平缓进针2~4 寸,不可直刺过深,以免伤及直肠。操作多用捻转之补法。

腰奇,为经外奇穴,位于尾骨尖端直上2 寸,善治癲痛等神志病。经笔者的长期临床现察,认为本穴除治疗癲痛外,对头摇尚有一定效果,作为长强的辅助用穴,常与大椎合用,治疗神志病有较好疗效。

针刺方法,用3-4 寸毫针行沿皮刺,针尖向大椎方向,多用捻转之补法。

大椎为手足之阳与督脉之会穴。其穴性可调达周身之阳气,多用于惊痫、热症等。与长强等穴合用,可增加效力,起到通达督脉阳气,使之气血调和的作用。

综上所述,头摇虽为风动之病,但应认真地从经络俞穴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中去理解其中的有机联系,并将其深化,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国医大师贺普仁针灸三通法师承研修班第16期2015年12月11-18日举办,国医大师嫡传子女亲授;独门针法练习;特效病例详解(针方、方解、家学经验);针功八卦掌入门练习;家传“一针一得”;门诊实习等(并有机会参加贺氏针灸学术研讨会、不对外招生);单老师-微信-QQ-手机:13911355387

相关知识

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常见皮肤病临床案例选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贺氏针灸临床案例选
闭经——贺氏针灸临床案例选
子宫肌瘤——贺氏针灸临床案例选
月经后期——贺氏针灸临床案例选
贺氏三通贺氏针灸
贺氏针灸套穴(七)火针、毫火针在临床的使用
冯秋菊乌鲁木齐贺氏针灸三通法疗法临床应用研修班
贺氏针灸三通法
【第九期】贺氏三通火针临床实习班

网址: 头摇——贺氏针灸临床案例选 https://m.trfsz.com/newsview808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