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大咖对话|合乎规范地建设医学实验室“知易行难”

大咖对话|合乎规范地建设医学实验室“知易行难”

对于研究型医院,具备共享共用的科研公共平台是衡量其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围绕研究型医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标准制定与等级评定、实验室规划建设与安全管理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实验技术与科学研究新进展以及临床转化与创新等,都是研究型医院实验室建设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热点问题。

围绕研究型医院实验室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筑医台融媒体记者采访了国家卫健委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谢景欣。

专家简介

谢景欣

国家卫健委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生物安全主任评审员

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原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所书记;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兼洁净技术学组组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生物安全主任评审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健委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资质认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卫生工程学》杂志副主编;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卫生专家委员会专家;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卫生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卫生监督协会环境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安全技术与装备分会委员。

国内的研究型医学实验室的建设处于什么阶段?

目前,我国的研究型医学实验室还处在起步阶段。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的医学检验提供了更好的手段,但如果局限在检查的角度,没有研究的话则不能进一步推动医疗水平的进步和发展。

研究探索未知。研究型医学实验室第一个功能就是为临床服务,为临床提供支撑。

例如,某种疾病在临床上可能很难查出,那么此时就是研究型医学实验室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当前很多大型医院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型医学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科学人才,去专修不同的研究方向。

第二个功能即探索治疗疾病的途径,直接研发治疗疾病的药物,包括免疫疗法。

第三个功能是进行药物的筛查研究。

通过研究型医学实验室的发展,未来许多疑难杂症和医学难题都将获得不同程度的突破。

▲ 点击查看:【德品医疗股份】为中国医院打造更智慧的护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合乎规范地建设实验室是非常基础的工作

所有实验室都必须符合国家的标准要求。各种专业实验室,无论设于哪个行业,其本质都是没有区别的,因为他们遵循的是统一的国家标准,例如生物安全实验室,无论设于医疗卫生行业还是设于食品药品行业或是其他行业,都应遵循统一的生物安全国家标准和要求,所以没有本质性区别。可能会产生差异的地方是研究人员、研究设备和研究方向。

个人想要表达的重点是合乎规范地建设实验室是非常基础的工作,但遗憾的是,很多实验室的建设都是不合规的。

所有的实验建筑必须满足实验室特性的要求,必须服务于实验工艺的需求,特别是必须适应未来实验室改造的要求。

1

实验区、非实验区、总更衣室设置

实验区与非实验区分开、隔离是实验室建设的首要原则,不仅微生物实验室适用,而且理化等实验室同样适用。总更衣室(即“一更”)跨区设置在实验区与非实验区之间,实验人员通过更衣室进出实验区。

2

楼层平面形式

楼层平面形式按走廊划分为单廊式、复廊式、回廊式。其中单廊式又分为中廊式和外侧单廊式。

中廊式为实验室楼层平面较为经典的设计。它易于实现实验区与非实验区的隔离与互应;易于实验室布至,便于实现实验室的独立性与关联性;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结构简单适用,交通顺畅。

中廊式实验室

一般实验楼宜设计为中廊式,复廊式和回廊式则不太建议,但是特殊情况需特殊对待,例如SPF动物楼,P3、P4实验楼等 需全人工气候的实验建筑,可设计为复廊式,即大平层模样。

楼层平面设计,人员上下的电梯和楼梯应位于建筑物的端头,尽量靠边设置,将中间的位置(面积)留给实验区,易于实现实验区与非实验区的分开隔离。

3

建筑尺寸参考

常见的实验室开间模数为3.6m-4.2m,柱间距7.2m-8.4m;

目前实验楼柱间距8400mm的设计较为常见。

进深

根据实验室的特点,设置前室用于储物、更衣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就要求建筑要有足够的进深。气流组织为上送下排的实验室要设置垂直排风管道的夹层。故能够满足各类实验室要求的进深通常不小于8m,8m-9m或更大尺寸为宜。

层高

一般实验建筑物层高为4.2m、4.5m;洁净、负压、恒温恒湿等实验室较多的建筑建议不要小于4.5m ,常见5.0m;特殊实验建筑按实际需要确定,如:P3实验室可根据需要设计为5.0m、6.0m、8m等。

走廊宽度

实验室走廊宽度不易过大,一般为1.65m-2.0m。

4

实验建筑的顶棚、通风要求

顶棚原则要求不起尘、不积尘、吸附性小、耐腐蚀(消毒、气体)、易清洁。无吊顶的设计是不足取的方式。

普通实验室提倡利用自然通风,不提倡采用封闭幕墙,通过房间开窗增加自然通风。采用机械通风时要结合实验室特点,选择屋顶风口通风或者侧墙风口通风。

屋顶通风(排风)适用于浓度高、异嗅、刺激性、放射性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重污染、大风量排风,排风管升出楼顶,并高于楼顶3米以上(女儿墙上方2m);20米内有其他更高建筑的,应高出其2米以上。

必须预留足够容量的风井,并考虑尽量缩短水平管道的长度。除了在建筑的两端沿剪力墙设置集中风井外,对于通风柜等可以预定位置的通风设备,可在预定的排风地点设置排风井,以缩短或消除水平风管。

对于新风引入和比较干净的空气排放,对策是设置侧墙通风口。预留潜藏的通用性风口,使得每间实验用房均具备进风、排风条件;在每个楼层立面上部均设通用性通风口,增加建筑的通风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功能需求和标准规范的改变,实验室永远绕不开改造的问题。建筑应具有呼吸性,这样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时,每间房均具有可改造的条件。

研究型医学实验室未来的发展建议

未来我国的研究型医学实验室的建设要更上一层楼,其建设者必须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所有的建设细节都有据可依,以国家标准为标准,具备严谨的态度和长远的眼光,识人善任。那么我国的医学实验室发展未来可期。

END

戳”阅读原文“,查找更多您需要的内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健康村建设规范(试行)
健康企业建设规范(试行)
【健康县城建设】之 “健康社区建设规范(试行)”解读
产学研大咖巅峰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教室健康照明设计规范(26页)
惠达卫浴与儿童医院、清华大学等行业建筑大咖共话人居健康
健康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范文(精选13篇)
建设规划

网址: 大咖对话|合乎规范地建设医学实验室“知易行难” https://m.trfsz.com/newsview810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