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央视《焦点访谈》曾以专题《辅助用药,从滥用到规矩用》,聚焦辅助用药乱用、滥用问题,再次牵动所有医药人的神经。节目直指“辅助用药的乱用甚至是滥用,加重了患者负担,也增加了医保开支”等乱象。
事实上,早在去年12月12日,国家卫健委就发布了《关于做好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正文简称《通知》),明确将制定全国辅助用药目录(简称“国辅目录”)和各省辅助用药目录。按规定,截至2018年12月31日前,全国各省卫健委必须完成目录上报工作。
因此,现阶段已进入让药企最焦急、最揪心的阶段,等待卫健委正式公布“国辅目录”。不管最终哪些产品将被纳入“国辅目录”,辅助用药行业都将迎来“巨震”,行业洗牌不可避免。
专家观点
英果企业管理咨询总经理 张善果
北京百思力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恒
河南灵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建峰
到底何谓辅助用药?
王恒:这一次所谈到的辅助用药应是指临床用量过大、在临床使用中超出适应症范围,甚至是滥用的一部分药品,尤其是没有起到最主要的治疗作用。为了避免争议,还可以把用量过大的辅助用药称之为重点监控品种。现在国家要求上报的前20个品种便是重点监控品种。大家所探讨的也是重点监控,而不是这20个药在临床上是主要治疗药还是辅助用药。同时,明年也许会出现新的用量过大的辅助用药,到时这些药又会被列为重点监控品种,每年都是动态的变化。
张善果:现行的药物主要有国药准字Z、国药准字H、国药准字S和国药准字B四大类,如果按照辅助用药的现行定义,首先国药准字B基本消失,国药准字Z中绝大部分的中药都是辅助用药。大胆地设想一下,全国1.7万余种药品除了国药准字H的产品和部分国药准字S的产品之外,很多产品都将成为辅助用药,尤其是老百姓已使用的常用药!
徐元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药准字号的药品都具有治疗性,不存在辅助用药。目前很多概念上的辅助用药,其实都是使用安全且有治疗意义的药品,但往往是在临床上出现滥用,超适应症、超剂量用药,才倒过来被认定为是辅助用药。
规范辅助用药需下重手
王恒:规范辅助用药必须,医疗、医保、医药三管齐下,只有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够把那些在利益的驱动下造成的某些产品销量过大、使用过多过滥等问题解决。
张善果:医院对于辅助用药的监管不强,不是因为辅助用药本身,而是在“医药分家”的背景下,国家没有充分、合理地考虑到医生和医院的利益问题,导致医院通过辅助用药变相创收。辅助用药也是用药,毕竟不是使用保健品。理论上讲,有很多路径可以去建设辅助用药管理体系,规范好临床路径,基本上就解决了辅助用药的80%。
宋建峰:因为很多辅助用药都是“万金油”,所以就有利益驱动,医疗体制改革一直没有触及核心问题。个人觉得目前的辅助用药管理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从根本医疗体制的来改,难以解决问题。
“国辅目录”医药生态环境带来的危机
王恒:“国辅目录”出台对于整个医疗、医保产生的影响都非常巨大。第一,医院、医生的行为要发生改变,包括对医院管理、医生处方行为的监管等。第二,医保部门对辅助用药出台更加严格的医保支付标准。第三,药企将面临两个转型的方向。第一个是研发,药企需要切切实实地研发那些临床需要的治疗性药品,而对于已经上市的产品,药企要重新申报新的适应症、新的功能主治;第二个是营销,营销应该更注重合理用药、临床证据的积累,比方说治疗指南、临床治疗路径、专家共识等,扎扎实实做好专业化学术推广。
宋建峰:“国辅目录”的出台,对医药生态环境会带来相应的变化:首先,医生在使用辅助用药时将会更加审慎;另外,通过目录规范管理,挤干临床用药的水分,降低患者和医保费用的负担,对患者健康更加负责,也为下一步的医疗体制改革留出结构性空间。
内容来源:恒合001资讯整理
作者:雨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