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基于课次主观感觉用力评价(session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SRPE)统计竞走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并分析训练负荷特征,为竞走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前的训练安排提供参考。方法:以5名备战第14届全运会的云南优秀竞走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每次训练课记录训练时长,在训练课结束后30 min内询问运动员主观感觉用力评价(RPE)分数,SRPE=训练时长(min)×RPE分数。每天记录运动员实际完成的训练公里数为训练距离。结果:(1)赛前16周的训练分为了4个阶段,包括恢复阶段、积累阶段、提高阶段和减量阶段;(2)竞走运动员在赛前16周的总SRPE为67 451,平均每周4 216;恢复阶段SRPE周平均3 809,积累阶段平均4 850,提高阶段平均4 142,减量阶段为3 448;(3)竞走运动员赛前16周共完成训练距离1 787 km,周平均112 km;训练总计13 373 min,周平均836 min;(4)竞走运动员赛前16周训练强度区域1占比91.2%,强度区域2占比5.7%,强度区域3占比3.1%。结论:优秀竞走运动员赛前16周训练呈现“恢复—积累—提高—减量”4个阶段;基于SPRE的训练负荷特征呈现以大负荷量训练为主,SRPE和训练距离先增加后减少。训练强度呈现“金字塔”式分布,且以低强度训练为主;随着训练阶段的推进,训练强度逐渐增加。赛前减量训练持续1周,训练量下降约25%,但训练强度增加。
相关知识
青少年竞走运动项目训练与选材分析.doc
浅谈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基础力量训练.doc
《运动训练》教学大纲
健美运动员是如何制订全年训练计划的?
我国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训练特征研究
散打运动员特殊的心理训练
游泳训练疲劳的特点分析与恢复方法
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肩袖损伤康复训练个案报告.pdf
模特形态训练的分析
运动训练中机体的适应性过程.ppt
网址: 基于SRPE的优秀竞走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特征分析 https://m.trfsz.com/newsview819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