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流脑

流脑

首页 医院 医生 文章 视频 专题 品牌医药 疾病 医院名录 疾病库 疾病库医院 疾病库专家 疾病知识 医院动态 医院百科

全民健康网

百科

资讯医院 首页 女性 男性 育儿 居家 饮食 急救 中医 新闻 美容 整形 减肥 健身 保健

热门推荐

肝病 骨科 妇科 男科 口臭 皮肤病 肿瘤 精神病 心脏病 结石 子宫内膜异位 不孕不育 耳鼻喉 股骨头 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 >> 疾病 >> 传染 >> 流脑

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所致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
  流脑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冬春季发病率高,一般从每年1月份开始发病,三四月份是高峰期。据统计,每年的2到4月,“流脑”的发病率占全年的60%左右,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性大。该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起病急骤凶险,若不及时抢救,常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流脑病菌存在于鼻咽腔分泌物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飞沫传播,免疫力弱,病菌就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繁殖形成败血症,进一步随血流侵犯脑组织和脊髓外的被膜,引发脑脊髓膜炎。这种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流脑病毒普遍易感,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可发生。流脑一般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患者主要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容易感染,因为幼儿自身抵抗力差,容易患病;大年龄段儿童中,如果是机体免疫功能有缺陷(或比较低下),家长也应当警惕。近年来,临床上也发现有成年人患此病,而的病死率高。
  发热、头痛、呕吐是流脑三大主要症状。婴儿症状表现不典型,往往伴有高热、拒食、烦躁、哭闹不安等;暴发型流脑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严重后果
  流行病学特点
  (一)传染源:是带菌者和病人。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10天内具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病原菌借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因其在体外生活力极弱,故通过日常用品间接传播的机会极少。
  (三)人群易感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新生儿少见,从2~3个月开始,以6个月至2岁发病率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临床表现
  潜伏期1~10日,一般2~3日。
  (一)普通型:
  约占90%左右。病程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期(前驱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和恢复期,但由于起病急、进展快、临床常难以划分。
  1.上呼吸道感染期:大多数病人并不产生任何症状。部分病人有低热,咳嗽,咽喉疼痛,鼻咽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
  2.败血症期:病人常无前驱症状,30%~35%病人有败血症而无脑膜炎。突起畏寒、寒战,高热、头痛、呕吐、全身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及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等毒血症症状。婴幼儿则有啼哭吵闹,烦躁不安,皮肤感觉过敏及惊厥等。
  本期特征性体征为出血性皮疹,约见于70%病人,在病后不久出现皮肤粘膜瘀点或瘀斑,大小约1~2mm至1cm,最早发生于眼结膜与口腔粘膜,病情重者瘀点,瘀斑出现前偶可见到全身性玫瑰色丘疹。
  3.脑膜炎期:大多数败血症患者于24小时左右出现脑膜刺激征,此期持续高热,头痛剧烈、呕吐频繁,皮肤感觉过敏、怕光、狂躁及惊厥、昏迷。血压可增高而脉搏减慢。脑膜的炎症刺激,表现为颈后疼痛,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
  4. 恢复期:经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瘀点瘀斑消失。病人在1~3周可痊愈。
  (二)暴发型:
  少数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常于24小时内甚至6小时之内危及生命,此型病死率达50%,婴幼儿可达80%。
  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一般在10~3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在80~90%以上。有DIC者,血小板减少。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在病程初期仅可压务升高、外观仍清亮,稍后则浑浊似米汤样。细胞数常达1×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显著增高,糖含量常低于400mg/L,有时甚或为零。暴发型败血症者脊液往往清亮,细胞数、蛋白、糖量亦无改变。
  对颅内压高的病人,腰穿要慎重,以免引起脑疝。
  3.细菌学检查。
  (1)涂片检查:包括皮肤瘀点和脑脊液沉淀涂片检查。
  (2)细菌培养:①血培养脑膜炎双球菌的阳性率较低,但对慢性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的诊断非常重要。②脑脊液培养。
  4.血清学检查。是近年来开展的流脑快速诊断方法。
  (1)测定夹膜多糖抗原的免疫学试验:较细菌培养阳性率高,方法简便、快速、敏感、特异性强。
  (2)测定抗体的免疫学试验:有间接血凝试验、杀菌抗体测定等。
  治疗
  普通型流脑的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流通。给予流质饮食,昏迷者宜鼻饲,并予适量输入液体,使每日尿量在1000ml以上。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防止角膜溃疡形成。经常变换以防褥疮发生。防止呕吐物吸入。必要时给氧。
  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酒精擦浴,头痛剧烈者可予镇痛或高渗葡萄糖、用脱水剂脱水。
  3.病原治疗。
  ①磺胺: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可达血液浓度的50~80%,常为首选药物。
  ②青霉素G:青霉素在脑脊液中的浓度为血液浓度的10~30%,大剂量注射使脑脊液达有效杀菌浓度。
  ③氯霉素:脑膜炎双球菌对氯霉素很敏感,且其在脑脊液中的浓度为血液浓度的30~50%,使用氯霉素应密切注意其副作用,尤其对骨髓的抑制,新生儿、老人慎用。
  ④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对脑膜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和肺炎球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故适用于病原菌尚未明确的5岁以下患儿。
  暴发型败血症的治疗。
  1.抗菌治疗:大剂量青霉素钠盐静脉滴注,借以迅速控制败血症。亦可应用氯霉素,但不宜应用磺胺。
  2.抗休克治疗。
  3.抗凝治疗:鉴於本病的休克及出血与血栓形成有关,凡疑有DIC,不必等待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用肝素治疗。
  暴发型脑膜炎的治疗:抗菌素的应用同暴发型休克的治疗。此外,应以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和呼吸衰竭为重点。

相关文章

1
合作媒体 友情链接医院大全全国癫痫医院全国牛皮癣医院全国妇科医院全国男科医院全国白癜风医院全国不孕不育医院医院动态疾病知识医院动态疾病知识在线挂号医院百科全民品牌精选 {/cms:showcontent}

相关知识

流脑没走远,疫苗跟上了吗?
神经元调控大脑血流新路径揭示
调理神经、促进大脑血流 营养师点名「养脑5食物」
由于疏忽孩子三岁打了A+C群流脑疫苗
昆明使用电脑容易习惯性流产是怎么回事呢?
脑子里和耳朵里有昼夜不停的象高频电流声
关注脑健康,科学爱脑护脑
探究脑机接口技术:如何帮助残疾人恢复运动和交流能力?
“脑缺血灶”=脑梗吗?
认识脑血管,防治脑卒中

网址: 流脑 https://m.trfsz.com/newsview827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