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共同体,粉丝群体及其活动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媒介景观,丰富着我们时代的文化样态。随着中国文化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社交媒体的普及,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了独特的粉丝文化,推动了“粉丝经济”发展。有数据显示,年市场规模高达900亿元。
近年来,从网上“打榜”,到形成“粉丝经济”,再到策划自己的文化产品,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粉丝群体,早已不再是文化娱乐产业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主动的参与者乃至生产者。如何营造健康向上的粉丝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接受这个群体,引发人们思考。
给粉丝文化以正面引导,需要在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基础上,放大其积极的一面。对社会来说,要提高包容度,接纳和规范粉丝文化的发展,引导年轻人去追积极阳光、富有内涵的“星”;对粉丝群体来说,形成健康的粉丝文化,有赖于每个人用理性的行为、礼貌的举止、文明的语言要求自己。相较以往自下而上的仰慕,今天的粉丝群体是一种“参与式”、“陪伴式”的追星。对这一热情加以正面引导,有利于鼓舞年轻人通过对标偶像,增添“变成更好的自己”的动力。
“让‘爱豆’(粉丝对偶像的称呼,演变自英文idol)和我们一起变得更美好”。明星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真正成为年轻人在各方面的“偶像”。比如,有的明星鼓励粉丝多读书、读好书,使阅读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习惯,也让名人名著被更多年轻人喜爱;有的明星带动粉丝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被年轻群体熟知和传播;还有的粉丝在明星的带动下,参与到环保、公益等公共事业中去,让人们感受到充满温暖和阳光的粉丝群体力量,等等。期待更多粉丝借由共同喜爱的偶像聚集在一起,营造更多彩的娱乐景观、形成更丰富的文化生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