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教育名家面对面

教育名家面对面

“爱与祝福”心愿树、心理科普展、心理漫画展、心理游园会、校园模拟招聘会……每一年,广州协和学校的学子们都会迎来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协和学校一直基于“和”文化,坚守教育本真,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追求德心融合,身心和谐,以足够长的时间、足够多的耐心来为每一位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日前,广州日报求学指南《教育名家面对面》栏目邀请到广州协和学校校长何冠南,解读该校如何促进学生形成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健全人格,向阳而生,全面而个性化成长。

身心健康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今年寒假前,协和学校小学及初中部组织了丰富的假前教育活动。初中各班举办特色主题班会,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个学期的精彩瞬间,感悟与分享开学至今的成长历程。小学部则紧扣“六和”教育理念,设置“和心和合,爱校敬师”“学有所成,才艺达人”“科技艺术,雅致与共”“和乐同行,向阳而生”“安全至上,珍爱生命”“六和英才,探寻自我”“遵章守法,和正少年”等主题活动板块,为同学们准备了新年手作、科创探索、团队拓展、心理讲座、消防演练、法制宣讲等全面丰富的假前教育项目。

这些都是协和学校面向学生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的缩影。“协和”的本质是“和谐”,是尊重人的天性、成长规律。建校113年来,协和学校持之以恒用心耕耘滋润孩子们茁壮成长。“身心健康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坚持健康第一’是我一直秉持的教育理念。”校长何冠南指出,健康至关重要,否则一切归零。他所理解的“身心健康”,是既有强健的体魄,又有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者缺一不可。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位学生皆有独属于自己的脉络、与众不同的特质,学校不仅要帮助学生开发潜能、充分发展,更要尊重天性,因材施教。作为一所十二年一体化的学校,广州协和学校在校学生年龄跨度大,根据孩子们的身心发育特点开展适宜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对此,植根于学校的“和”文化,学校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致力于将健康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让孩子们在知晓健康知识后,能够在校园浓郁的健康氛围中,潜移默化养成健康习惯、自觉实践健康行为。“这样一来,既可有效解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健康教育问题,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与健康技能水平。”


学生演绎校园情景心理剧

近年来,该校以“和”为核心,搭建“六和”课程体系,包含六大模块课程——“和乐、和正、和雅、和致、和合、和心”,不同模块的育人侧重点不同,但相互紧密衔接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其中,“和乐”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强健体魄,乐学善学,快乐赋能。

其次,学校注重在学生各类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在校园中营造良好氛围。例如组织学生围绕热点的心理问题进行校园心理访谈,采访教师、同学,并在采访中得到启示与思考,进行归纳反馈,让更多同学受到影响。学校还曾开展心理漫画展、心理游园活动、心理剧、心理小调查、心理科普展等,希望让学生们在一个充满关怀、温暖、接纳、有爱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营造氛围、培养习惯

促进学生从热爱运动到坚持运动

在协和,校长有一句为学子们津津乐道的名言——“唯阅读与运动不可辜负”。不少同学说,何冠南校长常常在讲话中分享运动员的故事,以体育中的哲理激励同学们,以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练就属于自己的人生。

“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教育的体育是不完美的体育。”在由广州日报社主办的“榜样的力量——2022年广州校园体育推荐”活动中,何冠南曾分享道,人的全面发展从体育运动开始,体育立人是学校无法回避的教育使命,学生身心健康是学校办学的首要任务。

学校如何让学生发现体育的乐趣,在运动中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健全人格?对此,何冠南指出,要让学生从热爱体育到坚持养成运动的习惯,学校需创设更多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得以体验多种运动,并找到自己乐于坚持的一项体育项目。

每天下午四点半后,协和校园的各个角落总活跃着同学们运动的身影与欢笑声。体育场上学生自发组队打羽毛球、跳绳、踢毽子,轮滑场上冰球队聚焦团队合作的凝聚力,单双杠上学生比拼体力极限,处处都是有生命力、灵动而多彩的教育……何冠南强调,学校应在校园中营造运动氛围,让学生养成运动习惯、享受运动。


同学们正在上体育课

“我们的体育课充满欢乐,因为学校的体育器材丰富,选择多,在自由活动中,我们可以体验花式的体育运动。”高中部的同学介绍,他们每周有2节体育课、2节体锻课,大课间安排4天跑操与1天自由活动。同时学校提供丰富体育项目,如轮滑、啦啦操、羽毛球、足球、篮球、气排球、排球、乒乓球等等。在校园“快乐体育”的氛围中,他们既可以接触不同项目,也有机会充分锻炼体质体能。

扎马步、俯卧撑、单腿站立、驱球跑、十人十一足、接力营救、校园吉尼斯挑战……协和每年举行的校运会上,既有你追我赶的不断超越,也有团队合作的齐心协力,常规项目与趣味竞技兼具,学生在锻炼与比赛中接受各种挑战与磨砺,发展特长,塑造人格。何冠南解释道:“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是对卓越和荣誉的追求。为此付出的艰苦训练,考验的是坚毅精神和意志力。最后在公平竞争中收获尊重和友谊,完成自我实现和超越。”

“我们向来鼓励高三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我跟高三的老师常常讲一句话,‘向第九节课要质量’,但这不是指让孩子们待在教室里拼命刷题,而是把学生赶到操场上参加运动锻炼。在经历一天的头脑运动后,孩子们需要放松一下,张弛有度才能事半功倍。高三难免有学习压力,去操场上跑步,出一身汗,什么焦虑和纠结都没有了。”何冠南说,强健的身体与健康的心态是相辅相成的。作为校长,他并不希望看到学生以牺牲身心健康为代价去增加考试的一两分,学生有前进的动力与目标、全方面提升综合能力与意志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学生成为主体

主动探究并关注自我心理健康

“把爱说出来!”在2022年5月20日这天,协和学校曾立起一面“520”心愿墙,学生们纷纷书写和张贴心愿与祝福,表达对自己、对亲朋好友、对同学师长的关爱。去年,学校又设置“爱与祝福”心愿树,从5月至期末,同学们可自由在校园碧卢堂前的心愿树书写愿望和祝福,将心愿牌挂在树上,感受积极暗示给自我带来的力量和温暖。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初心与本真。协和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尤为注重注入人文关怀与温暖情感,以心与心之间的贴近和关爱,促进学生精神上的和谐发展。何冠南介绍,学校以“德心融合”为特色,构建心灵成长“绿洲”。一方面,学校打造全员德育、心育的教师队伍,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每个教师都能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让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感受到正向的引导。


同学们正在上心理健康课

另一方面,课程是落实教育的抓手之一。学校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据介绍,初一、初二及高一学生每周都有一节心理健康课,课程改变传统教学思路,以“活动式”“参与式”与“感悟式”教学模式为主,形成“创设情境-角色体验-探究生成-感悟升华”基本环节,促进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不断探索、体验、感悟生命价值与意义,意识到关注自我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协和的心理咨询中心也充分体现“德心融合”特色。该校中心拥有专业的心理教师队伍和完善的心理功能室,包括个体辅导室、心理放松室、情绪宣泄室、沙盘室、阅读室和生涯团体辅导室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服务。据悉,心理咨询中心每个学期均有200余人次的学生来访咨询。老师主要帮助同学们应对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协调、学业压力、亲子关系、青春期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广州协和学校举办心理游园会

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应当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不断探索真实的自我,唤醒个体的生命潜能,帮助孩子成长成为其心中所想的模样。协和注重生涯教育,每年定期面向高一高二学生举行校园模拟招聘会,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提升学习的内驱力,不仅学有目标、学有兴趣、学有专长,还能携着理想自我发展、创造绚烂人生。何冠南说道:“我们希望学生能从自己的能力、潜力、素养、兴趣爱好、未来社会需求等角度出发,有足够的自我认知,带着目标出发,协于力、和于心,实现生命的成长。”

在何冠南看来,教育,说到底是要给人幸福。这是一个不动声色、潜移默化的过程,它需要长期积淀,需要坚韧坚守,需要期待和等待,需要顺其自然,更需要回归本质。“只要学生与自己相比有所超越、有所突破,每一天都感觉到很充实、很快乐、有意义、有价值,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是我们期望看到的进步与成长。”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欣潼 通讯员 胡娇艳
图片由校方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婉虹

相关知识

“正面管教”使家庭教育成为素质教育
家庭教育:如何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心理健康问题?
全面性教育
三个方面告诉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请推荐几本家庭教育方面的好书
论孕期健康教育的方方面面
家庭教育之道:放手而不撒手(教育名家笔谈)
[书单书目]推荐25本育儿家庭教育方面的经典书籍
亲子教育:如何教育孩子正确面对生活管理问题?
对话青少年性教育专家胡珍:开展全面性教育,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

网址: 教育名家面对面 https://m.trfsz.com/newsview830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