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来德昂族文化看看德昂族结绳记事真假及结绳记事典故。古人为了要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住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想了解更多继续来看看吧!
结绳记事(计数):原始社会创始的以绳结形式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的记录方式。结绳记事(计数)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文献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虽然目前末发现原始先民遗留下的结绳实物,但原始社会绘画遗存中的网纹图、陶器上的绳纹和陶制网坠等实物均提示出先民结网是当时渔猎的主要条件,因此,结绳记事(计数)作为当时的记录方式具有客观基础的。
其结绳方法,据古书中的记载为:“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民族学资料表明,近现代有些少数民族仍在采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客观活动。
到了今日,已没有人再用这种方法来记事,然而,对于古代人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结则是他们用来回忆过去的唯一线索。
结绳记事典故
古人为了要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住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记三件事,他就打三个结,如此等等。如果他在绳子上打了很多结,恐怕他想记的事情也就记不住了,所以这个办法虽简单但不可靠。据说波斯王大流士给他的指挥官们一根打了60个结的绳子,并对他们说:“爱奥尼亚的男子汉们,从你们看见我出征塞西亚人那天起,每天解开绳子上的一个结,到解完最后一个结那天,要是我不回来,就收拾你们的东西,自己开船回去。”
宋代词人张先写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以形容失恋后的女孩家思念故人、心事纠结的状态。在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万化。“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托结寓意,在汉语中,许多具有向心性聚体的要事几乎都用“结”字作喻,如: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等等。并且对于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如:结亲、结发、结婚、结合、结姻等等。
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如此像“同心结”自古以来便为男女间表示海誓山盟的爱情信物,又如“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等,结饰已被民间公认为是达情感的定情之物。而“结发夫妻”也源于古人洞房花烛之夜,男女双方各取一撮长发相结以誓爱情永恒。有诗云“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就是生动的描写。
要是说到美食的话大家都会兴致勃勃吧!因为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地方特色的没事,而每个人去的地方也都是不同的,自然所品尝到的美食不一样。那么,接下来小编带大家来德昂族文化看看德昂族传统美食,别垂涎三尺哦!
德昂族以大米为主食,均以蒸焖而食,擅长使用煮、炖、拌、舂等技法制作各种粮食制品,酸、甜、苦、辣、麻各味都喜欢吃。较有特点的有以下几种食品:
包谷饭。一般的德昂人家都有脚碓和磨,用来舂米和加工玉米砂。过去有的人家因穷没磨,只好把种出来的包谷剥好,一粒一粒的煮。当包谷粒煮得差不多时,再放上一定数量的大米。这样做出来的饭很有特色,味道也比较特别。
糖粑粑。是喜庆节日用来招待客人的主要食品之一。制作糖粑粑不复杂,只要将糯米或糯玉米磨成面晒干,用红糖水反复揉合,捏成二三指宽的小块,放入鲜芭蕉叶内包好,再用甑子蒸熟即可食用。
我们一起来拉祜族文化看看军赛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乡的农村建设。军赛民族乡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先容后难、稳步推进”的方式进行。那么,跟随小编来了解了解吧!
农村建设
军赛民族乡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先容后难、稳步推进”的方式进行。截止目前,共投资150万元,完成了湾子田、食堂、一队、忙碑、岔路、红岩等自然村的硬板路建设5.6公里,扶持橡胶产业250亩、核桃产业1060亩、养殖大户5户。组建产业协会7个、理事会42个、农民文艺宣传队1支。完成新农村总体建设规划18个自然村。
医疗卫生
截止2007年底,该乡卫生院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办公用房面积669.84平方米,生活用房面1120.6平方米。院内设医疗门诊、防保室、辅助诊断室。有职工12人,其中临时工2人,男职工7人,女职工5人,医士4人,护士1人。主要开展的工作:1、疾病预防工作;2、妇女、儿童保健工作;3、医疗工作(常见病、多发病诊治、顺产接产、刮宫手术、部分计划属生育手术、宫外孕修补术、阑尾切除术等多科普通外科手术)。
主要的医疗设备有:手术室9孔无影灯一台,麻醉机一台,心电监护仪一台,单道心电图机一台,200MAX光机一台,黑白B超一台,欧柯巴斯显微镜一台,移动式制氧机一台多功能产床一张,电动吸引器一台。军赛民族乡计划生育服务所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办公用房面积100平方米。所内设医疗门诊、康复室、手术室。现有职工4人,其中临时工1人,男职工2人,女职工2人,医士1人。
目前主要开展的工作:1、计划生育手术(放环、取环、人工流产、药物流产、中期引产);2、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咨询。主要的设备有:手术室4孔无影灯一台,手术床一张,女扎包2个,男扎包2个,人流包3个,显微镜一台,高压消毒锅一台。
德昂族是一个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古老民族,它也是以种茶制茶出名的,被人们称为“古老的茶农”从很早起饮茶就成为了德昂族人民的一种习惯和爱好,他们也将这种文化传承至今。那么,对于德昂族的茶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德昂族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
德昂族崇拜、热爱茶的历史亘古绵远,被其他民族誉为“茶的民族”、“古老的茶农”。茶在德昂族道德中象征着诚实和信任,定亲交友,茶是信物和使者,一切真诚都在茶的甘苦回味之中。
德昂族制茶方法与饮茶方式颇多,最具特色的便是德昂族的酸茶。其技艺有两种:一是土坑法。人类尚未发明使用陶器前,将鲜茶叶采摘回家后,用新鲜芭蕉叶包裹茶叶,放入事先挖的深坑内埋7天左右,然后将茶叶取出在阳光下揉搓并晒2天,待茶叶稍干时又将其包裹放回深坑内3天,取出晒干便可泡饮。
泡饮时使用沸水,其味酸苦,有清洁口腔、清热解暑的功效,是原生态的绿色保健饮料。做菜用的酸菜则要适当在第二道工序时多放几天,取出后要在碾臼春碎晒干。食用时用水泡发后凉拌,其味酸涩回味,使人增加食欲。二是陶器法。陶器创制后,便直接利用陶罐腌制酸茶了。
德昂人世代都在传唱着这样一首古歌:茶叶是德昂的命脉,有德昂的地方就有茶山。神奇的传说流传到现在,德昂人的身上还飘着茶叶的芳香。当大地一片混沌时,天上却美丽无比,到处都是茂盛的茶树,茶树是万物的阿祖,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由茶叶的精灵化出。这些茶叶精灵,看到大地上凄凉,就问万能之神帕达然:我们为什么不能到地上生长?帕达然回答说:天下一切黑暗,到处都是灾难,下凡要受尽苦楚,永远也不能再回到天上。
但是茶树为了大地长青,愿意到地上受苦。帕达然也想开创出繁华的世界,试了老茶树又试小茶树,见它们都愿下凡,于是万能之神掀起狂风,撕碎小茶树的身子,使一百零两片叶子飘飘下凡。这些叶子在狂风中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竟然变成男人和女人:单数叶变成五十一个精干的小伙子,双数叶化为二十五对半美丽的姑娘。
后来,大地上出现了妖魔,他们横行霸道,涂炭生灵。茶叶与四魔斗争,打了九万年,终于将它们消灭了。茶叶众兄妹割下自己的皮肉,搓碎后使它们变成大地上的树木花草,并把自己仙美的颜色洒给白花,茶叶自己只留下普通的颜色:碧绿的花托,嫩黄的花蕊和洁白的花瓣。从此,这些姑娘和小伙子便在大地上生息,繁衍了人类。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宗教信仰,而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宗教节日。德昂族也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的宗教信仰,而他们的宗教信仰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的德昂族文化为您带来德昂族最重要的宗教节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佛教有密切关系。一般男孩儿到10岁便要入寺为僧,学习佛经,除少数人升为佛爷外,大多数人几年后便可还俗。德昂族人民的一生与佛教有密切的关系,小孩出生取名后,要请佛爷登记在卡片上,遇上生病需请佛爷重新取名。平时,人们生了病,要向佛爷祈求,请佛爷念经。当佛爷的人,因掌握一些知识,被认为是受过戒的佛门弟子,是有教养,有学识的人,在群众中有威望,社会地位高,节日念经,受信徒顶礼膜拜。
当过几年和尚(佛爷)还俗的人,因有一定文化和宗教知识,在社会上也受人尊重,不去当和尚则地位低,甚至被认为是不开化的人,因此,男孩到十岁左右,父母便把他送进佛寺当预备和尚,让他熟悉寺里的戒律和仪礼,经过三个月左右的训练,到开门节时,住持和尚要举行接纳佛门弟子的仪式,届时,送孩子当和尚的人家,要给孩子穿盛装,戴上桂冠,画上眉须,并由家长背往佛寺,或骑马送往佛寺,青年人击鼓敲铓相送。到佛寺后,首先要剃去头发和眉毛,然后举行入寺仪式,佛爷授给袈裟,接纳为佛门弟子。
新接纳的小和尚,在佛爷(和尚)率领下,每天向偶像膜拜,给他们传授教规戒律和学习佛经等。小和尚大多经过几年学习后即还俗,仅有少数能晋升为佛爷,长期为僧。除寺庙的和尚外,每村寨的信徒中都有专门从事祭献的人物--祭司,镇康、耿马地区称之为“达来”,德宏地区称之为“先生”,是从笃信佛教的长辈老人中选出。
祭司都是当过和尚还俗的人,他们有占卜,择吉日,诵经的本领,因此在一些宗教节日或群众家举行祭祀时,都由他们出面组织和念经。德昂人信仰小乘佛教,自称“上座部”,属佛教南传派系,是现今住居我国云南西南边疆的德昂、傣、阿昌诸民族普遍信仰的一个教派。他们把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视为唯一教主,佛龛上不管有多少尊雕塑偶像,也不论多大多小,全是一个模样,即释迦牟尼形象,其它佛像一概不供。
德昂族都信奉小乘佛教,但不同支系也有区别。“汝买”信仰“润”教派,信徒家里可以喂猪,养鸡,允许青年杀生;而“别列”、“梁”这两个支系则信仰“左底”和“多列”教派,教规特别严格,严禁教徒杀生。
做大贡(傣族称赶摆):是德昂族最为隆重的宗教祭祀。“做大贡”的目的是祈求一个村寨或一个地区的居民清洁平安,消灾祸及驱除邪恶。举行这祭祀耗费较大,多为数年举行一次,祭祀的日期也不固定,一般选在阴历的二,三月份这段农闲时间。
这种大型的宗教祭典,多由富裕之家承头,由寨头(达干)、“安长”(宗教信徒中的长老)、佛爷和各家族长磋商,向群众募集粮食和钱物,如募集的财物不敷支出时,承头者可补足。解放前做一次大贡,往往要耗费千余元半开(云南银币),黄牛数头,粮食万余斤,因此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做贡期间,周围信徒不分民族都来参加,有的要走两三天路程赶来,节日气氛浓厚,十分热闹。对于来客,主办村社要热情接待,提供吃住等。做贡期间,佛爷举行宗教仪式,宣讲四十多卷经书,佛爷讲经时,虔诚的老年信徒都要去听。
祭寨神:寨神一般是先择村寨中间或附近的一棵大树,在每年春节祭祀这一天,全村男女老少停止生产,不出远门,有的地区在祭祀前大人、小孩必须沐浴,祭祀时,各户将准备祭献用的糯米饼摆到神树前,由村寨长老祈祷,然后各户家长将上年的旧矛取出换上新的,顺神树干周围立起,并用绳捆住,防止倒掉,这是团结一致,保护寨神,保卫村寨不受侵犯的象征。
在祭祀过程中,青年们敲铓锣,击象脚鼓,使祭祀增添欢乐的气氛。仪式结束,安长(长老)把各家献出的糯米饼分给参加祭祀的人享用。祭祀时还要派出一些人守寨门,防止外村或外民族的人在当天闯入寨子。他们认为,在祭礼这天有外人闯入会给村子带来不幸。
祭谷娘:大米是德昂人的主要食物,因此他们对如何得到充足的稻谷是十分关心的,但由于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基本上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就增产,遇灾害就歉收。因为人力难以与天时抗衡,所以德昂族人民把获得丰盛稻谷的愿望寄托在一个女性保护神--谷娘身上,有关于谷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德昂族人祭祀谷娘就是认为她能主宰谷物丰收,表达了他们对粮食生产的重视。
相关知识
德昂族:万事不离茶
德昂族的风俗
德昂族介绍
德昂族风俗习惯
德昂族
小猪减肥记童话故事
“古老的茶农”——德昂族茶文化考察小记
德昂族泼水节的故事急…快 爱问知识人
德昂族服饰
十大经典品牌故事 世界经典品牌故事案例 最成功的品牌故事
网址: 德昂族结绳记事真假及结绳记事典故 https://m.trfsz.com/newsview837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