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茶叶通讯

茶叶通讯

《茶叶通讯》2023年度综合影响因子超1.1

<正>《茶叶通讯》(Journal of Communication)创刊于1962年,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主管,湖南省茶叶学会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主办,《茶叶通讯》编辑部编辑出版。本刊由院士领衔办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教授担任编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研究员担任顾问。编委会由国内50多位茶学界知名专家、教授等组成。

2024年03期 v.51;No.209 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6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小贯松村叶蝉及其生态防控技术体系研究进展

孙晓玲;赵灵杰;钱肖娜;柴智超;高婷;

小贯松村叶蝉是茶园中的头号害虫,难于防治,常给茶产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从茶园小绿叶蝉主要危害及种学名的变更、茶小绿叶蝉抗性品种的筛选、茶小绿叶蝉诱导茶树挥发物的研究与应用、非寄主植物对茶园生态系统控害功能的影响及其利用、物理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高效轮换药剂筛选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基于生态学原理对茶小绿叶蝉的生态防控技术体系进行展望,以期为茶园尤其是绿色食品茶园和有机茶园茶小绿叶蝉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2024年03期 v.51;No.209 287-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藏茶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胥伟;莫宏婷;陈怡多;何春雷;

藏茶生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是川藏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本文综述了藏茶加工原料选用、品质形成机理及保健功效研究现状,旨在为雅安藏茶的研究与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同时展望了藏茶未来的科学研究方向。

2024年03期 v.51;No.209 297-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4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多酚降脂作用比较研究进展

李云娜;王凯博;赵碧;潘联云;刘本英;

普洱茶及其多酚成分可通过抑制脂肪细胞分化、调节脂质代谢及改善肠道菌群等降低脂质积累和预防肥胖发生。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具有不同的多酚成分,通过不同作用机制调节脂质代谢。比较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多酚的降脂减肥功效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普洱茶降脂功效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51;No.209 305-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下载次数:5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湖南省典型茶园土壤肥力演变特征与改良

陈梦娟;周品谦;王沅江;郑红发;吴国庆;傅海平;

明确茶园土壤肥力演变特征,对茶园合理的养分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湖南省四个主产茶县典型茶园土壤肥力状况,选取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五个指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相关茶园土壤肥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至2022年,长沙县、保靖县、石门县和沅陵县茶园土壤pH均值分别上升至4.15、4.53、4.62和4.92;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均提升至中上水平(Ⅰ ~ Ⅳ级);而各县茶园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除保靖县外其余三县至2022年时的茶园土壤样本中速效钾含量处于缺乏或极缺乏水平(Ⅴ ~ Ⅵ级)。土壤综合肥力方面,2010—2022年各县茶园土壤IFI值范围分别由0.36 ~ 0.69提升至0.71 ~ 0.84,达到中上水平;相较于2010年,石门县和沅陵县茶园土壤综合肥力提升显著(p < 0.05),长沙县茶园土壤综合肥力提升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1)。RDA分析显示,茶园土壤中有效磷和全氮与有机质呈正相关,与年降雨量呈负相关;活动积温则对土壤速效钾影响较大。总体上,经多年茶园管理和肥培措施的改良,土壤酸化减弱,有机质的提高对土壤肥力提升起主要作用。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湖南茶园应以“施有机肥为主,稳定磷肥,增施钾肥”。

2024年03期 v.51;No.209 313-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不同修剪与施肥结合处理对茶树树冠结构及春茶产量影响

胡双玲;姚建军;梁金波;赵亮;张强;崔清梅;陈清华;罗鸿;向俊;

以茶树品种‘白叶1号’和‘槠叶齐’为试验对象,采用3因素3水平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探讨不同施肥与修剪处理对茶树树冠结构及春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树冠受修剪时间和修剪高度的影响,枝条数量和枝条高度均以修剪时间5月10日、修剪高度50 cm处理最佳;不同修剪时间和修剪高度对春茶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 < 0.05),修剪时间5月10日、修剪高度50 cm、高施肥水平处理春茶产量最高,‘白叶1号’(修剪时间6月10日、修剪高度30 cm、低施肥水平)与‘槠叶齐’(修剪时间6月10日、修剪高度40 cm、中施肥水平)分别具有较高一芽一叶百芽重;树冠结构对鲜叶产量有重要影响,枝条数量及枝条高度与鲜叶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修剪时间5月10日、修剪高度50 cm及高施肥水平为茶树优良树冠结构培育和春茶高产的最优组合措施。

2024年03期 v.51;No.209 323-329+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5K]
[下载次数:2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不同茶树品种鲜叶内含物质与根际细菌群落的关联性分析研究

翟玉珂;符文杰;黄芳芳;陈毅欣;李勤;黄建安;白思蕾;刘仲华;

为探究不同茶树品种鲜叶内含物质与其根际细菌群落的相关性,以‘保靖黄金茶1号’和‘桃源大叶’为试验品种,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测定茶树鲜叶内含成分,利用微生物组学鉴定其根际细菌群落。结果共鉴定出‘保靖黄金茶1号’和‘桃源大叶’鲜叶中显著差异化合物53个,其根际差异细菌群落11种。进一步通过关联性分析确定了‘保靖黄金茶1号’和‘桃源大叶’鲜叶差异内含成分与根际差异细菌群落显著性相关。该研究可为探究根际微生物对茶树鲜叶质量的影响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51;No.209 330-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4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茶圆赤星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杨文波;杨辉;包强;肖蕾;曾泽萱;王沅江;周凌云;

为明确高山茶园茶树病害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株中获得菌株HNSM-2,通过科赫氏法则、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并测定该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结果表明,菌株HNSM-2回接茶树叶片30 d后出现红色点状病斑,随后扩展成圆形褐色病斑,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相同。该菌株菌落呈不规则圆形,中央着生白色致密菌丝,边缘浅墨绿色;分生孢子梗丛状,分子孢子顶孢圆锥形,具有3 ~ 14个隔膜;其ITS序列与Cercospora alchemillicola序列最为相似;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确定其为尾孢菌属(Cercospora sp.)。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最适pH值为6.0,最适碳源为蔗糖、葡萄糖和淀粉,最适氮源为硝酸钠;菌株对碳氮源的耐受性较强,在营养丰富条件下菌丝生长更快。

2024年03期 v.51;No.209 340-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摇青工艺对山东红茶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曹美琪;黄晓琴;刘晓璐;段思然;孙平;

为探究摇青处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以‘黄山群体种’和‘金萱’秋季(9月)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以传统工艺加工红茶为对照,设三个摇青工艺处理试验,观测鲜叶样品的外观特征与细胞破损率变化,测定相关香气代谢途径的酶基因表达水平,以及对红茶样进行感官品质评价及主要品质成分测定分析。与对照鲜叶样相比,摇青处理鲜叶的LOX1、LOX4、GGPS、GPS酶基因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与对照红茶样相比,摇青处理可有效提升具有花香特征的己烯醛类和己烯醇类香气物质的比例,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茶黄素和茶红素总量显著升高(p < 0.05)。结果表明摇青处理可使红茶中花香成分增加,滋味更醇厚;以叶片细胞破损率为12% ~ 17%(‘黄山群体种’摇青2次,‘金萱’摇青3次)处理效果最佳。

2024年03期 v.51;No.209 349-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7K]
[下载次数:1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不同工艺梅占绿茶香气与主成分分析

苏秋芹;李春维;罗昊;杨云;张桃英;郑作芸;

为探明不同工艺梅占绿茶香气成分差异,对5份不同工艺梅占绿茶茶样香气组分含量及香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份不同工艺梅占绿茶共检测出主要香气成分38种,包括碳氢类8种、醇类12种、醛酮类11种、酯类3种、含氮化合物类2种及含硫化合物和杂氧类化合物各1种。其中醇类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香气成分含量;醇类在梅占绿茶(饼形)中含量显著高于传统炒青绿茶;醛酮类在传统炒青绿茶中含量高于梅占绿茶(饼形)。β-芳樟醇具百合花或玉兰花香气,在梅占绿茶(饼形)中含量丰富,增加摇青工艺的梅占绿茶(饼形)香气主要表现清鲜、有花香或果香,香高持久;传统炒青绿茶花香不显。通过PCA进一步分析得到4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的初始特征值为29.06,贡献率为76.472%;第二主成分的初始特征值为4.197,贡献率为11.046%;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100%,完全能够解释原有香气成分所包含的全部信息。表明摊青过程中加入摇青工艺加工出来的茶样具有高香优质绿茶品质特征,其中4号茶样(摇青15 s,揉捻12 min)感观审评分最高,香气清香持久,带栗香、兰花香。

2024年03期 v.51;No.209 360-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3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蒸压工艺对六堡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张凌云;吴永华;卿燕;龙启发;吴潜华;覃榆茏;蒋长剑;

为探究蒸压工艺对六堡茶内含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以2019与2021年现代工艺特级六堡茶和2023年广西桂林华江野生茶传统工艺一级六堡茶为材料,分别对蒸压后的3个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及内含生化成分检测。内含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蒸压后六堡茶中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呈现不同程度下降,粗纤维、蛋白质含量呈现不同程度增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呈现不规律增加和减少趋势;醇类是六堡茶中香气种类及含量均为第一的香气物质,其中α-雪松醇、反-3,7-芳樟醇氧化物Ⅱ、β-紫罗酮、α-萜品醇、柠檬烯、β-蒎烯含量蒸压后呈上升趋势,以α-雪松醇增加幅度最大;而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3-甲基丁醛、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2,2,6-三甲基环己烷酮含量蒸压后呈现一致的下降趋势,具有花香特质的β-芳樟醇含量在华江野生茶传统工艺一级六堡茶中含量极高(47.91%),蒸压后下降较为明显。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蒸压后六堡茶的陈香比蒸压前更纯正,堆味、闷味等不愉悦杂味有较为明显的下降甚至消除,成品茶外形和叶底均变得更加黑褐油润,同时茶汤滋味的浓醇度、滑口感提升较为明显。这表明现代工艺六堡茶经蒸压后品质可得到较为明显提升。

2024年03期 v.51;No.209 370-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2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融合的红茶萎凋含水率检测方法

沈跃铖;阮贤萍;郎春晓;冯科达;沈帅;郑航;张诚荣;蒋建东;俞国红;

为实现对红茶萎凋含水率的定量检测,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谱图特征融合的红茶萎凋含水率检测方法。通过采集不同萎凋时刻的高光谱图像,利用灰度共生矩阵法提取图像的7个纹理特征并与提取到的光谱特征相融合;通过采用PLSR、RF和GBDTR建立含水率预测模型,分析光谱特征、纹理特征以及“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对含水率预测的准确性,实现红茶萎凋含水率快速无损检测。结果表明融合后的特征效果均得到较大提升,相比于其他两种模型,PLSR表现良好,在测试集上特征融合后的决定系数R~2达0.793 2,相较于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分别提升0.047和0.039。该研究对红茶加工设备的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所提出的基于谱图特征融合的模型为红茶萎凋过程的智能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2024年03期 v.51;No.209 376-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21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四川代表性茶叶仿宋点茶影响因素研究

鄂千慧;任燕;

选用四川省蒙顶黄芽、竹叶青、川红工夫、雅安藏茶等4款代表性茶叶探讨仿宋点茶技艺。结果发现,纯净水为适宜点茶水质,茶水比以1∶100(质量g∶ 体积mL)为宜;竹叶青茶粉粒度为400目时点茶汤花丰富,茶香清鲜浓郁,滋味醇厚甘爽;川红工夫茶粉粒度300目时点茶沫饽丰富,花果香明显,滋味醇厚鲜爽;蒙顶黄芽茶粉粒度为400目时点茶汤花丰富,甜香浓郁,滋味甘滑爽口;雅安藏茶粉粒度达300目时点茶沫饽丰富,陈香浓郁,滋味醇厚甘滑。试验结果可为传承优秀点茶文化及茶叶的多元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03期 v.51;No.209 383-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绿茶外泌体样纳米颗粒(ELNs)延缓人体成纤维细胞衰老作用研究

程敏;宋景鋈;雷轩灏;李皓楠;陈思贝;赵进;管峰;葛建;

探究绿茶外泌体样纳米颗粒(ELNs)及其复方配伍对人体表皮成纤维细胞衰老模型的干预作用。通过超速离心法结合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取纯化绿茶ELNs,采用透射电镜、粒径检测以及脂质组学分析对ELNs进行体外表征。CCK-8法证明24 h内ELNs对人体表皮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诱导增殖功能;生化分析和分子检测显示,ELNs能显著提高人体表皮成纤维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力,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并提高羟脯氨酸(HYP)、Ⅲ型胶原蛋白(COL3)含量,同时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P53和P16基因的表达。与番茄红素复配,具有显著协同抗衰老作用。结果表明绿茶ELNs及其复方能显著延缓人成纤维细胞衰老,主要干预细胞生化代谢过程和相关基因表达。

2024年03期 v.51;No.209 391-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下载次数:3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基于耦合协调度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河南省茶旅融合发展研究

彭仁虹;高利民;夏杰;丁亚龙;乌雅汗;龙莉;王旭;经纬博;

为探讨乡村振兴中河南省茶旅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采用河南省2009—2021年茶产业与旅游业相关数据通过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灰色关联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程度逐年上升,2012年后由不协调到协调发展,其中,关联度较大的为茶产业规模,以及住宿企业数。因此提出了促进河南省茶旅融合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2024年03期 v.51;No.209 401-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72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茶叶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形成机理研究

郭嘉鸿;谢祯;林春桃;

品牌忠诚是企业潜在的无形资产,企业若想要在竞争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必然需要和消费者建立良好的情感关联。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情况下,消费者成为决定企业竞争的主要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深入研究茶叶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茶叶的品牌形象、品牌文化以及茶叶品牌定位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满意,茶叶消费者态度忠诚显著正向影响其行为忠诚,茶叶消费者满意显著正向影响其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最终在行为忠诚和态度忠诚两者驱动下形成茶叶消费者品牌忠诚。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茶叶品牌忠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024年03期 v.51;No.209 408-416+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70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RCEP框架下中国小包绿茶在马来西亚竞争力分析

曹瀚元;张佳蕙;崔华清;李晓阳;王延伟;

中国是全球茶叶出口的主要国家,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中马茶叶贸易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小包绿茶对马来西亚出口的现状及竞争力,有助于中国茶企更加深入了解马来西亚市场,从而及时调整对马来西亚销售战略。本文通过MS指数、RCA指数和TCI指数对比分析了中国与RCEP其他国家在马来西亚市场的小包绿茶的竞争力,同时分析了中马小包绿茶出口的季节性特点和交通运输情况。结果显示,中国小包绿茶在马来西亚市场的竞争力较强,季节性贸易差额明显,中马海运拥堵问题严重。深刻把握关税优势、合理规划绿茶销售及及时规避拥堵风险等措施,对中国茶企小包绿茶等出口至马来西亚有重要意义。

2024年03期 v.51;No.209 417-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6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大理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宁功伟;陈雷;康冠宏;黑利生;刘本英;饶炳友;赵尹强;张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茶产业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大理州传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及统筹城乡发展、助农增收的骨干产业,发展茶产业对大理州山区农民致富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分析大理州2017—2022年度茶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以数字化赋能茶产业转型升级,催生产业新动能;加快品牌培育推广,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抓好三产融合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亮点;强化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激发内生动力等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大理州未来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51;No.209 423-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50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投稿须知

<正>《茶叶通讯》是由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茶叶类科技期刊。本刊由院士领衔办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教授担任编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研究员、柏连阳教授、单杨研究员担任顾问。本刊主要刊载茶树资源与育种、茶树栽培、茶园病虫草害防控、茶叶加工与品质化学、茶与健康、茶技术经济、茶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性论文。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3版)》,本刊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分别达1.457和1.162,居国内茶学学术期刊第二(仅次于《茶叶科学》),分区Q2。

2024年03期 v.51;No.209 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下载本期数据

相关知识

荷叶茶能通便吗
少量的茶叶
广通源减肥茶叶蛋
荷叶茶可以祛湿吗?
当前通讯!喝什么茶去油脂最好
荷叶纤颜茶、通便茶、减肥茶、纤体茶
玫瑰荷叶茶能减肥吗
茶叶新闻中心
茶叶项目创新创业计划书(通用5篇)
广通源减肥茶 – 小和尚茶叶网

网址: 茶叶通讯 https://m.trfsz.com/newsview853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