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通讯员 甘晓燕 任国军 孙英明
套袋扎袋、熏蒸消毒、扎孔点菌、装车运送……2月22日,在郧西县关防乡钟坪香菇制棒厂,铲车来回穿梭转运,制棒机边搅拌物料边装袋成型,40名工人分工协作,紧锣密鼓地忙碌着。“我们厂负责两个乡镇的制棒供应,每天加班加点工作,预计到3月底能生产200万棒菌棒,保障供应没问题!”该厂厂长孙刚信心满满地说。
郧西县农业农村局蔬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吴波介绍,该县将食用菌(蔬菜)产业作为全县六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之一,不断优化基地产业格局,逐步形成以城郊保供菜、武当特色菜、高山绿色菜、园艺观光菜和食用菌为主的“四菜一菌”格局,常年蔬菜基地保有量达5.6万亩,实现产值17.3亿元,发展菌棒2500万棒,香菇产量2万吨以上。
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连日来,郧西县各蔬菜产业基地开足马力进行春耕生产。香口乡民辉蔬菜合作社蔬菜大棚内,十几名工人忙着栽植菜苗。“一年之计在于春,增产增收在于勤。第一季主要种植茄子、辣椒、西红柿、黄瓜,我们每天都组织20至30名工人抢栽菜苗,争取早栽完、早见收。”50多岁的肖志斌是民辉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有近20年的蔬菜种植经验,如今他在香口乡、观音镇等地承包了300多亩大棚,带动几十户农民共同致富。
春耕时节,郧西县农业农村局组织蔬菜技术人员抢抓农时,进村入户“传经送宝”,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及时跟进春耕备耕各个环节,切实解决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确保蔬菜生产起好步、开好局。
“我一期培育了5万株西葫芦苗,但苗长得不壮也不齐,请专家们帮我找找原因。”听说蔬菜专家在基地现场办公,村民王建林早早赶来咨询,农艺师王德志细心查看后,为他开出了“药方”:“西葫芦种子在破壳出苗、子叶伸长期遭遇了低温,导致子叶生长受阻褶皱不平,心叶长势缓慢,要注意通风排湿,加强温度和水肥管理,气温升高了就会缓解。”
蔬菜产业如何提档升级,实现提质、创优、增效?在春季农业生产关键时期,郧西县从蔬菜“增产、增收、增效”“减肥、减药、减工”健康栽培技术推广着手,通过开展蔬菜新品种对比试验,探索设施高效栽培模式,推广应用防虫网、诱虫板等一批新材料和新成果,实现节本增收。截至目前,全县示范区辐射带动面积超过5万亩,实现化肥用量减少15%以上,化学农药用量减少10%以上,亩平增产3%左右,每亩实现节本增收35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