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2023-2025)的通知》《江西省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23-2025)》等要求,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提升专科能力建设,紧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加速康复外科有关工作的通知2023》以提高医疗护理服务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在医院、护理部和科室的指导下,结合患者临床需要,找准患者服务改善重点,开展以下特色性护理服务,持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打造更有温度的护理服务。
一、加速康复之“首次下床”服务,人文关怀护理暖人心
为加强关键环节管理,提升服务效率,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早日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重要环节之一:术后早起下床活动。但患者术后首次离床时机、方式及方法的不正确、不规范,会导致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晕厥、跌倒等护理不良情况,引发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术后首次下床往往伴随不耐受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晕厥、下肢无力等。因此患者首次下床时刻,责任护士全程陪伴患者进行,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缓解焦虑和不适,同时有效避免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因此脊柱外科成立了以责任护士为主导的“治疗—护理—康复”三位一体专项小组,为了让患者术后早期下床,制定了术后首次下床评价标准和流程,在患者无痛的前提下,按照术后活动量标准作业书,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梳理“系统评估、风险管控、流程规范、人文关怀”四个维度的关键指标,制定出精准的人文关怀举措,以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品质,让关怀渗透到临床护理每一个细节之处,坚持为患者提供有温度的护理服务。
自开展“提高脊柱手术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成功率”持续质量改进以来,共为200余例脊柱手术患者提供“首次下床”人文关怀服务,患者下床不耐受、焦虑、恐惧等不良反应明显下降,满意度显著提高。
二、中西医结合,医护患一体化,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肢体肿胀、青紫、术后疼痛、呕吐、失眠、便秘是骨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通过中医辨证施护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为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脊柱外科将中西医结合护理新模式运用到患者术后康复中。模式的特点可总结为“中西结合、医护一体、针药互补、身心同调”,注重整合医学的理念,对肢体肿胀、术后疼痛、麻醉呕吐、失眠、便秘等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管理,既关注患者的病因,又重视肿胀、疼痛、呕吐、失眠、便秘的即时干预,完美地体现了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理念。运用整合医学模式,科室设立了中西医结合医护团队,团队对每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针对性给予个体化中医护理,开展了丰富的特色中医护理技术,如中药塌渍、耳穴压豆、中药热奄包、穴位敷贴等中医技术,团队已服务患者600余人次,为大量患者减轻或祛除了疼痛、失眠、呕吐、便秘、肢体肿胀等问题,得到了患者的一致认可,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改善了因肢体肿胀所致的手术等待时长,缩短了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改善了就医体验感。
三、非常“6+7”打造360度环绕式健康教育模式,提升患者照护水平
“6”指的是注重工作中的六种护理服务细节,让病人感受到护理的温度,感受到爱和被尊重。“7”指的是7种多维度满足不同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更好地掌握健康宣教,促进康复,并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专业性。
1.“6”:对于新入患者当我们用一张真诚的笑脸,一句亲切的问候,一张干净的病床,一次周到的入院介绍,一次精确规范的入院健康评估,一次感动患者的服务,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到温暖
2.“7”:7种多元化健康宣教模式
(1)健康“云”宣教:将科室疾病健康宣教处方、术前术后宣教、功能锻炼指导、入院出院指导等制作成二维码张贴在病房墙壁及走廊墙上,供患者及家属随时扫码查看,图文阅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方便患者获取健康知识,有效提高了健康宣教的效率和质量。也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了全新、便捷的服务,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也显著增加。
(2)微信视频号:科室视频号“脊柱天使”,定期更新科普小视频,生动形象,打破了传统宣教的局限性,扫一扫健康宣教以情景带入的模式生动呈现,患者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出院后仍可通过视频号继续了解学习相关知识,进一步拓展出院后的延续护理,科室制作的颈椎操、腰椎操备受关注,点击量高达4000余次。
(3)纸质宣教资料解决老年机后顾之忧:护士站宣传栏放置各类健康宣教手册、健康教育处方供患者及家属反复阅读,责任护士将健康手册发给病房患者,“一对一”的进行宣教解决老年机困扰。
(4)术后康复操:病区走廊设置一个了小广播,每天8:30、11:30、16:30固定时间段播放功能锻炼音频,每次15分钟,责任护士指导不能下床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带领能下床的患者在大厅锻炼,通过一招一式的动作伸、展、缩、放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极大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有效的降低跌倒、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5)骨科医护患微信交流群:科室医生及护士在群内不定期发布疾病相关知识并随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出院后依然能享受医疗护理服务。
(6)患教会:每月组织患教沟通会,根据近期多发病及科室常见病进行相关知识的集中学习,将健康宣教贯穿于患者住院期间,不仅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了解,也有效全面提升患者自我保健意识。
(7)“共享时光”俱乐部,延续护理新模式:每月组织在院及出院患者参与科室举办的医护患一体化的延续护理俱乐部,结合节日和科室特点开展科普宣讲、园艺治疗、手工DIY、音乐治疗、健康操、老年瑜伽、患者心声等活动,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将人文护理落实到护理工作方方面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四、温暖守护·健康同行—“天使联盟”在行动
为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就医体验和青少年骨骼健康筛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科室组建了一支由资深护士为主导的“天使联盟”助老护幼健康义诊团队,定期深入社区、学校及养老机构开展系列公益健康服务活动。团队有骨科医护人员及骨科党支部成员构成,通过讲座、互动问答等形式,向老年人及青少年普及常见病预防、急救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及青少年脊柱侧弯、扁平足、运动损伤筛查等及疾病咨询、用药指导等服务。根据检查结果,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治疗方案。指导老年人日常照护和青少年正确的坐姿、站姿等,提升他们的自我保健能力。关注老年人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心理疏导和情绪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活动累计服务老年人和青少年超过600人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上千份。患者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达到95%以上,纷纷表示活动内容实用、形式新颖、服务贴心。活动得到了社区、学校及养老机构的广泛好评,增强了医院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形象。以护士为主导的团队能够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精准、有效的健康服务。加强与社区、学校及养老机构的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九江学院附属医院供稿)
相关知识
聚焦群众健康需求,威海卫生健康系统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满意度
养老金融聚焦现实需求
焦雅辉: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提高患者就医可及性和满意度
湖州切实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烟台毓璜顶医院:多措并举提升患者满意度,助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聚焦解决群众就医用药急难愁盼事,推动“健康广饶”建设
高质量医疗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新技术持续助力医疗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医疗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新技术持续助力医疗高质量发展
峄城区卫生健康局:聚焦群众健康需求,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数字健康丨数字化加速赋能,如何打造医疗健康产业转型新高地?
网址: 聚焦患者多元化需求 实施创新快速康复护理新模式 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https://m.trfsz.com/newsview855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