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湿热体质有哪些症状表现?如何调理?

湿热体质有哪些症状表现?如何调理?

湿热,为中医名词术语,为致病因素,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亦为中医证候名,如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

症状表现

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湿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湿热流注关节则谓湿热痹证,侵犯脏腑时,可出现脾胃湿热(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等证。

疾病倾向

疮疖、黄疸等病。

形成的原因

1感受外邪

主要是感受湿热之邪。我国地处北半球,夏秋之交,暑热未尽,水湿泛滥,湿热最盛,侵犯人体,蕴结为病。而东南沿海地区,四季湿气均较重,尤其是每年的3到5月,俗称“梅雨天”,天气渐热,暑热渐盛,与湿气胶结,更易致湿热为患。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之湿,结合亦成湿热。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失常,又可伤及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

2.饮食不节

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无规律的饮食均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化热。酒性本身即“气热而质湿”,气滞也是水湿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极具生湿助热的特性,可见诸多饮食不节因素均可成为湿热蕴结的病因。

3.脾胃失健

湿邪内生,郁而化热。脾主运化,为水湿运转之枢纽,由于各种原因伤及脾胃,均可导致其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湿阻日久化热,而成湿热之证。

4.情志因素

“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张景岳曾说:“但苦思难释则伤脾”。过度思虑,情志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的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协调脾气健运的重要条件,即“土得木而达”。肝失疏泄无以调畅气机,脾升胃降失调,脾失健运生湿,湿郁化热,湿热乃成,引起肝胆湿热或脾胃湿热。

调养方式

饮食调养:宜选用甘寒或苦寒的清利化湿食物, 如绿豆(芽)芹菜、黄瓜、苦瓜、西瓜、冬瓜、薏苡仁、赤小豆、马齿苋、藕等。

少食羊肉、动物内脏等肥厚油腻之品,以及韭菜、生姜、辣椒、胡椒、花椒以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

食疗方

(1)老黄瓜赤小豆煲猪肉汤:老黄瓜、赤小豆、瘦猪肉(少量)、陈皮、生姜,具有清热利湿、理气和中的功效,适合湿热体者食用。

(2)绿豆薏米粥:生薏苡仁、绿豆,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适合湿热体质易长疮疖者食用。

相关知识

肠胃湿热的症状 肠胃湿热如何调理
痰湿体质的表现症状及调理方法
痰湿体质表现症状是什么 如何调理很重要
【痰湿体质的表现症状及调理方法】
清热利湿的食物有哪些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夏秋之交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有这些表现说明身体湿重 该如何调理?
痰湿体质的表现症状及调理方法是什么
【痰湿体质的调理】痰湿体质如何调理

网址: 湿热体质有哪些症状表现?如何调理? https://m.trfsz.com/newsview879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