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彭凯平教授课题组在应用心理学旗舰期刊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and Well-Being (IF=6.9; JCR Q1)在线发表题为“Effects of a self-affirmation intervention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 large-scal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的论文,通过大规模随机对照实验揭示了自我肯定干预对中国青少年的有效性。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叠加新冠疫情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自我价值观肯定干预是一种潜在的可以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鼓励个体肯定自己的核心价值和优势,维持积极的自我形象,并恢复自我完整感,帮助个体更具适应性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威胁和挑战。虽然这种干预的效果已经西方被试者和中国成人被试者中得到验证,但其对于中国青少年的效果,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尚不明确。
本研究首次为自我价值观肯定干预对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性提供了大规模的实证证据。本研究招募了来自中国 112 所中学的 2234 名学生,并将其随机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本研究充分考虑文化适应性,对实验组的价值观词清单进行了调整,同时囊括了9个个体主义词和9个集体主义词。在测量指标上,本研究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全面采集了8个心理健康指标:(1)积极指标:生活满意度、积极心理健康、自尊、人生目标、韧性;(2)消极指标:抑郁、焦虑、孤独。
研究发现,自我价值观肯定干预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积极心理健康和自尊水平,同时可以缓冲其人生目标感的下降;然而,干预并没有对抑郁、焦虑和孤独感等临床测量指标产生显著影响。上述效应不受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等变量的调节,说明自我价值观肯定干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广泛适用于不同的青少年群体。
上述结果表明,自我肯定干预虽然对一些临床相关的心理问题(抑郁、焦虑、孤独)影响有限,但在重大危机时期,例如像新冠疫情这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它仍然可以成为提升青少年幸福感的一种有效方法。最后,文章讨论了这项研究对自我肯定理论和文化心理学带来的启示以及未来研究可以探索的方向。
研究为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者、实践者及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重要的实证参考。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代社会,青少年仍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威胁、挑战和不确定。自我肯定干预有助于帮助青少年渡过人生中的困难时光,通过肯定自身的核心价值观,保护其心理健康,照亮前行的路。
本文第一作者为我系博士毕业生、现斯坦福大学博士后闫伟,通讯作者为我系彭凯平教授。其他合著作者包括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生王予灵,我系研究助理蒋忠鑫,以及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与教育学院教授Geoffrey L. Cohen。本研究得到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文化科学研究基金(070202052)和清华大学春风基金(2020Z99CFG013) 的支持,一并致谢。
论文链接:
Yan, W., Wang, Y., Jiang, Z., Peng, K., & Cohen, G. (2023). Effects of a self‐affirmation intervention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 large‐scal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and Well‐Being. Online First.
https://iaap-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aphw.12516
相关知识
应对计划对女大学生减肥效果的影响:情绪调节和理想体型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彭涛
Arts and health
职业心理学 Vocational Psychology-课程介绍-首页
《健康心理学》Health Psychology
健康心理学(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健康心理学(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家庭累积风险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资本的补偿效应和调节效应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Soi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ealth Monitoring Technology
Benefits of Sexual Activity on Psychological, Relational, and Sexual Health During the COVID
网址: 彭凯平课题组在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and Well https://m.trfsz.com/newsview908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