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逐渐成熟的背景下,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正发生深刻变化。根据麦肯锡最新的调研报告,74%的消费者表示即使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也会增加对健康的支出。这表明,在人们的生活中,健康已逐渐成为一种核心关注,尤其是在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的总收入规模预计将达到9万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飙升至29.1万亿元。这样的巨量市场,无疑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商业机会。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演变,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明显的趋势。首先是“主动健康”,即消费行为从传统的治病逐渐转向预防,健康管理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交媒体,健康知识的传播已经变得更加普及,诸如“丁勇老师教你吃维生素”这样的节目还吸引了大量关注,单集最高播放量超过400万,充分展示了人们对健康信息的渴求。其次是“多元健康”,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开始形成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年轻人追求生活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养生,中老年群体则积极参与户外运动,形成“边运动、边养生”的新潮流。
然而,在这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旧有的健康消费模式受到了挑战。健康领域的专业知识门槛高,健康产品种类繁多,消费者常常面对信息的碎片化和决策的困难。例如,简单的头痛症状可能会让消费者在网上搜索后陷入别无选择的恐慌之中。“一查癌症起步”,这些健康恐慌症时常导致消费者的需求难以真正落地。尽管市场在扩容,但随之而来的还有竞争加剧,许多大健康品牌转向快消品的思维模式,单纯依靠价格和流量拼杀。
在这种情况下,品牌必须更加关注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以人群洞察作为战略核心。小红书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对接,驱动了健康品牌的崛起。小红书不仅拥有1.8亿健康生活方式的用户,且其平台上健康类目的搜索量大幅提升,保健食品类同比上升53%。
小红书的成功在于,它深入理解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并形成了八大健康生活方式人群的划分。这种细分使得品牌能够更精准地锁定潜在客户,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解决方案。例如,将在高压工作的青年群体称为“元气闪充派”,他们更需要快速见效的营养补充产品。通过这种精细化的客户画像,品牌可以在产品、内容和需求之间形成有效的三角关系,最终提升市场竞争力。
品牌的成功不再仅仅依赖于广撒网式的广告,而是需要通过精准的用户洞察、有效的内容传播和良好的用户信任来打造品牌利器。小红书为品牌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帮助其在精准人群中建立活跃的社区,并通过内容驱动实现销售转化。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此时正是关注大健康行业的好时机。高增长潜力的市场,丰富多样的消费需求,正在推动企业重新评估其健康产品的市场策略。那些能够利用人群洞察、建立用户信任的品牌,更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投资者不仅要关注企业的财务报表,更要深入了解其在用户细分和需求洞察上的能力。
总之,大健康产业的未来,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对人群洞察能力的检验。伴随着健康投资热潮的到来,品牌需顺应这一趋势,运用精准的市场策略,把握每一个可能的增长机会。让我们期待更多企业在这条“健康之路”上,以人本为核心,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