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心理健康并非只是“没有罹患精神疾病”,而是一个概念:“在健康的状态之下,每个人都可以运用自身的能力,应对日常生活的压力。还能展现高度的工作成效,并对社会有所贡献。”对于长辈来说,除了要巩固心理健康,还需要面对自然老化对自己的影响。
老化是自然现象,而身心会交互影响,对长辈造成的冲击可分为以下三类:
因为老化所以体能衰退,造成挫败;因为老化所以免疫力降低,造成对死亡的担忧;因为老化所以感官系统衰退,造成对周遭事物的不信任。认知症
认知症(Dementia)不是单一项疾病,而是一个症候群,主要是后天的智力退化。临床症状是以记忆力的退化为主,再加上认知功能缺损。例如:计算能力、空间感、语言逻辑等等的恶化。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人格变化、情绪障碍、行为异常,甚至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疾病上的症状。
引起认知症的成因复杂,一般来说,以大脑的病为主。认知症一般是不可逆的,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Depression)其实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常见。其症状包括:
对身体的抱怨增加;虑病的想法增加;情绪的烦躁不安增加;怀抱与死亡相关的意念增加。可以说老年抑郁症的表现不甚明显,而老年抑郁症的病人也经常患有各式各样的慢性疾病。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抑郁症并非是正常老化的进程,也就是说,年纪大了并不应该心情变差、个性古怪。
焦虑症
焦虑症及其相关疾病包含:广泛性焦虑症、恐惧症、恐慌症、强迫症、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焦虑症的症状不少,可以用自律神经失调概括成三种:
行为上:坐如针毡、肌肉紧绷等等。情绪上:恐惧、忧虑、易怒、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等。生理上:心跳加速、胸闷、口干舌燥、头昏、盗汗、尿频等等。虽然焦虑不一定有特定的“导火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会遇到上文所强调心理上的挑战,相对而言不安与焦虑感也会跟着上升。如果明白这些精神上的病症都是从中年到老年的“转型期”非常有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我们也能够为老年人创造更富有支持系统的环境来治疗。
物质滥用
物质滥用(Substance abuse)其实是旧名,依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把这样的情况改称为 Substance use disorder,中译为“物质使用障碍症”或是“物质使用疾病”。
物质使用障碍症不仅仅是成瘾,只要是药物使用方式错误,导致中毒、用药的效果变差、产生依赖等等状况。
举例来说,原本医师只开一种安眠药,但是长辈又去其他诊所看病,拿了其他三、四种安眠药一起吃才能入睡。或是长辈把安眠药当糖果,晚上睡前吃,但是中午小憩也吃。这些不依照处方且自行增量的行为,就是物质使用失调。
一般人对此的认知为药、酒、毒品。容易受到慢性病、失眠等等症状困扰的长辈更有可能是“药罐子”,也更可能对药物上瘾。
其实老人物质滥用的情况比我们想像中来的严重,若医疗人员或家属对此的警觉性不高,家中长辈又隐匿自己的恶习,非常容易低估其危险性而延误医治,造成憾事。
日常生活中,若遇到家中长辈心情不好,应及时给予适当的陪伴、倾听,甚至是积极治疗,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生老病死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但我们可以好好看待老去对自身全面性的影响。在“逆龄 ”蔚然成风的时代,千万别只顾着身体与容貌的年轻,而忽略心理上的健康。其实以老人的姿态活得有意义、活得开心,也是我们人生的重要课题。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相关知识
老人应该如何保证心理健康 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四大方法
退休人员的心理健康维护策略
急躁易怒 喝苦丁茶
【老人心理健康问题】老人心理健康标准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如何疏导?
老年人应该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退休老人如何预防心理疾病?
退休后容易焦虑?不如提前做个规划
【健康科普】孕期心理健康:如何减轻焦虑和压力
如何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怎样可以保持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网址: 退休后感到焦虑、压力大、急躁易怒……老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https://m.trfsz.com/newsview938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