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心理营养: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各有所需

心理营养: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各有所需

2024年9月19号,天气晴

心理营养和生理营养一样必须,没有足够的心理营养,人就不可能健康。

孩子在童年时期没有获取足够的心理营养,很有可能会拥有一个贫瘠的成年。

如果孩子三岁前的安全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父母离异、频繁更换抚养人、频繁更换生活地点等,都会对孩子的安全感造成损害,孩子会一生寻寻觅觅。而要弥补这个需求空缺,需要的时间可能是三年,甚至更长。如果有人对你说“没有你我就活不了”,不能说明他有多爱你,只说明这个人的心理不够健康。我们可以把孩子比喻成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已经具有其本身的生命力以及生长所需的所有资源,但是它只有具备生理营养才能生根发芽,具有心理营养才能有更好的长势,长得粗壮茂盛。生理营养,我相信各位家长都没有问题,

但你们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心理营养吗?

是如何需要的?

什么时间需要?

我们如何给?

我们自己具有这种营养吗?

如果没有怎么办?

如果心理营养不充分,

孩子表现出来的现象是什么?

主要有以下三种。

1.情绪不稳定。

2.人际关系不良。

3.行为偏差。

在中国13~15岁孩子的自杀和自残率偏高。如果一个孩子有足够的心理营养去滋养他的生命,他的生命力就会自然而然的绽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够有力量去追随自己的梦想!生物本性就是向上向善,努力展现自我的过程,更何况人呢!

                      0~3个月

此阶段的孩子,更多是用感官感觉来生活的。我饿了,就需要吃到奶水;

我渴了,就需要喝到水;

我拉了尿了,不舒服了,其他人就需要帮我整理;

我冷了热了,就需要帮我加减衣服和被子。我才不管其他人怎么样,他们要以我的需要为己任,全面呵护我的需要。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营养是:无条件接纳。

               4个月~10个月

在生理上,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慢慢学会爬行。爬出去爬回来——主动选择离开,需要安全时自己就会爬回来。此时的心理营养是,妈妈要允许他爬出去爬回来,很自然的离开,很自然的回来。如果这个阶段的心理营养没有被满足,就会导致孩子有分离焦虑,例如进入幼儿园或者新环境,有异常表现;谈恋爱失恋,情绪反应大甚至自杀。

                10个月~16个月

孩子在生理上开始学会走路,父母要支持他去冒险,如果此时得到妈妈支持和照顾,孩子就会获得实际安全感和心理安全感。孩子将来不会怕陌生人,并且愿意去探险、胆子大,但不是不要命的那种!因为他知道哪里安全哪里危险。

                  16个月~2岁

“可怕的两岁”,这个年龄阶段最难教养:一面是非常的依赖,一面又非常的独立,经常说“不要”。这是锻炼孩子对自己负责任的时候,当孩子说“不要”,我们要让他知道得为自己的决定去承担后果。例如不吃饭,好,那就饿你一顿。如果父母心疼孩子就放弃自己的坚持,这就是溺爱,我们的做法是:温柔的坚持!这个需要力量和决心,所以这个阶段的妈妈会觉得自己特别的累,这就需要爸爸的支持与分担

                         2岁~3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要形成这种认识:我有时看不到妈妈在,但我知道妈妈的爱在。这个时期需要一个过渡性的重要他人出现,要求是温暖的,安全的,有毛的,柔软的,比如毛绒玩具、抱枕、小被子、衣服都可以。这是健康心理的表现。如果一直依赖妈妈、不分床才可怕,孩子永远在心理上长不大!

0岁~3岁这个阶段,如果孩子被充分接纳,学会安全,懂得该分开就分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有稳定自我形象的心理营养,他们就能很快适应新环境。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需要妈妈的支持和帮助。如果缺乏心理营养,一遇到给他心理营养(也许有意也许无意)的人,他会立即被吸引,比如早恋。这和如果三天没喝水,见到水不管脏不脏就喝;如果七天没喝水,见到水不管有毒没毒就喝一样的道理。

安全感的来源:

①爸爸妈妈夫妻关系稳定。

即便有争吵,有冲突,也要让孩子意识到父母自己有能力去解决。

②妈妈的情绪稳定,越稳定越安全。有的妈妈会认为孩子是惹你有情绪的人,

其实这不是真相,也许是其他原因(夫妻等问题),孩子没有能力和责任帮助妈妈解决情绪问题!其实人有情绪时一定是找安全的人发泄的,孩子就是那个承受着社会最底层的情绪垃圾的人。

如爸爸妈妈在单位,甚至因夫妻关系问题而产生的情绪,如不及时疏导处理,孩子是最终的出气筒!尤其是妈妈的情绪,孩子往往吸收更多,最终妈妈的焦虑就会成为孩子的焦虑。

源于夫妻关系恶劣。情绪在孩子内心深处难于消化,积累了很多情绪,也可能导致晚上失眠梦多。中国的爸爸是爱孩子的,但不一定和孩子亲近。要么没有时间交流沟通,要么一见面就说教!孩子如果和爸爸关系差的话,会导致孩子的自我感不强。如果处理了孩子的情绪问题,孩子的学习力、记忆力、注意力会提升20%。

                    5岁~6岁

这个阶段父母要多和孩子在一起相处,要起到家庭模范作用,具体包括:如何处理生活上的难题,应对的方法及态度。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处理情绪。这个模范可以帮助他解决:当我碰到问题时,我怎么办?如果我心情不好,我怎么办?我与别人的意见不同,我怎么办?告诉孩子如何管理他的情绪,如何处理他的生活中的问题。

                   7岁以后

7岁以后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尊重、信任、自由选择。

                    13~15岁

这个阶段是父母给孩子最后一次补充心理营养的黄金阶段。因为孩子在12岁之前缺失的心理营养在13~15岁时会爆发,渴求也最强烈。

父母的做法是:

接纳他;

重视他:花时间和他在一起;

模范:潜移默化影响孩子,让他有时间和机会去模仿父母。

这样几个月下来,孩子就会有巨大变化

                    16岁以上

孩子如果超了16岁,调整需要用年来计算。因为现在孩子不信任你,即便你想试图改变,他也会去怀疑你、试探你。如果可以有肢体接触:拥抱是最好的肢体动作,遭到拒绝也要坚持!

                   25岁以后

这时需要自己给自己补充心理营养,为自己的生命去负责。做优秀父母,滋养自己!无条件接纳自己,照顾好自己,肯定赞美自己!养育孩子,需要父母不断的学习,了解心理学,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根据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予相应的心理营养,而不是自我感动式的付出。

相关知识

孩子语言发育有七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不同,父母的培养方式不同
各年龄段补营养有重点
儿童如何补充营养?了解不同年龄段的营养需求
奶粉分段,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宝宝的需求
【女孩发育的各个阶段症状和年龄】
女人各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营养的需求有何不同?
不同年龄段运动有不同
婴儿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特点
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爸爸作用大不同

网址: 心理营养: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各有所需 https://m.trfsz.com/newsview966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