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2025 年中国首篇!浙大二院最新研究登上 NEJM

2025 年中国首篇!浙大二院最新研究登上 NEJM

2025 年 4 月 3 日,NEJM 发表一篇题为 Alteplase for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troke at 4.5 to 24 Hours(中文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发病4.5至24小时内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原创性论文,为脑卒中治疗理念带来新的突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严慎强与周颖医生为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楼敏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

这也是 2025 年 NEJM 发表的第一篇来自中国的论著。

楼敏教授接受采访中

静脉溶栓治疗(IVT)在缺血性卒中发病后 4.5 小时内给药是符合条件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最近几年,已有随机对照试验探索了将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延长至发病后 24 小时的可能性。

但是,静脉溶栓治疗(IVT)在后循环卒中患者中的时间窗能否延长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后循环卒中常表现为复杂多变的非典型症状,容易导致误诊或延迟诊断,引起不良预后。

本次研究旨在评估卒中发病 4.5 至 24 小时内给予阿替普酶,对未计划接受血管内取栓术的后循环卒中患者是否具有临床获益。

这项研究自 2022 年启动,持续 2 年多,覆盖了全国 30 家医学中心,纳入 234 名后循环卒中患者。

结果显示,在发病 24 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后循环卒中患者,其残疾率显著降低,治疗 90 天后无症状比例从 25.6% 提高到了 39.1%,相对治愈率提高了 53%,同时颅内出血风险和死亡率并未增加。

「很多偏远地区的患者赶到医院时,通常已经是症状出现后十几个小时;或者是因为躯体症状不太严重,患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观望和等待,看看情况是否会好转。」楼敏教授表示,「把时间窗延长到 24 小时,能够切实降低这些患者残疾率。」

相关知识

NEJM:中国3CL抗新冠创新药双盲临床研究首次登顶!先诺欣打造完整循证医学证据链
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儿童健康创新研究中心博士后招聘启事
2023中国十大医学研究出炉,通心络治疗急性心梗循证研究榜上有名
NEJM 首次!同时发表 2 篇论文,来自同一个中国团队
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排名(研究型),浙江中医药大学荣登榜首—大学360度全景数据平台
浙江工业大学2025年“中药大健康产品数字化研发与智造”专业学位研究生卓越培养项目介绍
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大健康材料分中心石墨烯大健康团队2023年招聘启事
重磅!顶级医学期刊NEJM发表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研究,R0=2.2小于SARS
中国养生酒市场最新研究:预计2025年行业规模可
浙大二院首次发布AI电子病历模型

网址: 2025 年中国首篇!浙大二院最新研究登上 NEJM https://m.trfsz.com/newsview1091457.html

所属分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