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素质教育中不断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萌芽阶段,6-12岁正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所以要求广大教师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将就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讨论。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知道如何疏导自已负面情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小学班主任应该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在全面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对促进家庭和谐,以及未来学生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一、打造健康的校园氛围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共同努力打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创造良好氛围,在对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心理引导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生活学习环境,这些间接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比如,优美的校园风景,和谐的积极的班级气氛,良好的校风、班风,都是我们为学生打造健康校园环境的努力方面,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班主任一定要制定合理的班规,对班级环境进行科学的规划,注重整个班级氛围的打造,创建干净整洁、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班级体有集体荣誉感以及班级凝聚力,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打造一条流畅健康的沟通渠道,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爱,每天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踏入校园和班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小学生可以快乐的成长。由此可见,健康和谐的校园与班级环境,是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土壤,小学班主任一定要注重起来,为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的打好基础。

二、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一定要提升自身素质,尤其是小学班主任,要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了解每一位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交流,从而与学生建立起比较深厚的感情,才能做的有地放矢,行之有效。尤其是疫情期间,学生正常的学习计划经常被迫中断,小学班主任一定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时行及时的纠正。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优化,从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小学班主任可以把小学生可以读的一些课外书籍和绘本,推送至班级群里,课前组织学生讲故事,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1]。或者为学生准备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小视频,让学生观看,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课下多跟小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当前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关注,积极引导,从而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三、开展心理健康课程

教师还可以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课程,课上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与游戏,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探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帮助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教会学生适当的宣泄情绪,缓解学习压力,释放负面情绪,帮助学生对自身情绪的觉察与认知[2]。小学生的人格正处于形成时期,心理发展并不健全,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形成。比如,开设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课程,对一些家庭环境特殊,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更深入的认知,从而更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四、组织心理实践活动

小学生的人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小学班主任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3]。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校园学习的美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当前的学习与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施展学生的才华,增强学生的自信,设立远大的目标,提升心理素质,为实现自已的人生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周末开展“走进福利院”活动,让小学生了解社会上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帮助的人,学会帮助他人,培养高尚情操,珍惜自己当前的学习和生活,学会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让学生心中充满爱,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五、家校合作,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人格塑造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小学班主任要重视家校合作,从父母那里了解学生在家的状态,才能更好的帮助和引导学生。更有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教师也要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时的与家长进行沟通,家长与教师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比如,小学班主任,可以定期进行家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快乐的度过小学时光。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共同的努力,才能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

结束语:

总之,小学班主任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积极打造学生学习的环境,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织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家校合作,建立良性的师生沟通关系,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孟丽萍. 浅谈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 学苑教育,2022,(28):17-18+21.

[2]朱锦萍.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探究[J]. 学苑教育,2022,(27):9-11.

[3]连小玲. 探讨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学周刊,2022,(26):181-183.

相关知识

中学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浅议高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翼城中学开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讲座
参加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心得体会
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新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如何开展?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4篇)
班主任如何对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
如何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件.ppt

网址: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https://m.trfsz.com/newsview117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