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饮暴食可能由心理障碍、生理需求失衡、环境压力、遗传倾向、病理因素共同导致,需结合行为干预与医学治疗。
情绪性进食是暴饮暴食的核心心理机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通过大脑奖赏系统触发对高糖高脂食物的渴求。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识别情绪与进食的关联,如记录饮食日记、练习正念饮食;药物干预可选用氟西汀等抗抑郁剂调节神经递质。
下丘脑调节异常会导致饱腹感信号失灵,瘦素抵抗使患者持续感到饥饿。血糖监测联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改善代谢;生物反馈训练帮助重建饱腹感知,如餐前20分钟饮用300ml温水激活胃部stretchreceptors。
压力性社交场景或家庭饮食文化可能强化暴食行为。暴露疗法逐步减少聚餐中的过量进食,使用小号餐盘控制份量;职场人群可实施"5分钟延迟策略",在cravings出现时先完成简短步行。
DRD2基因多态性与食物成瘾显著相关,这类患者对食物刺激的脑岛反应更强烈。基因检测辅助制定个性化方案,如携带风险基因者需严格避免触发食品;托吡酯等调节多巴胺药物可能更有效。
神经性贪食症作为明确的精神疾病,需符合DSM-5中每周至少1次、持续3个月的诊断标准。住院治疗采用结构化进食计划,配合舍曲林等药物;严重电解质紊乱时需静脉补钾,BMI<17时考虑鼻饲营养支持。
调整饮食结构选择高蛋白高纤维食物如希腊酸奶、奇亚籽延缓胃排空,阻抗训练结合有氧运动提升基础代谢率。建立规律三餐时间表,睡眠不足会加剧ghrelin激素分泌,保证7小时睡眠可降低45%夜间暴食风险。持续两周以上的症状建议至精神科或内分泌科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甲状腺功能等专项检测。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知识
暴饮暴食是心理疾病吗
暴食症是心理疾病吗
怎么才能不再暴饮暴食?这样是不是心理疾病
厌食症、暴饮暴食等饮食失调症,是精神疾病?
暴饮暴食是什么病?
暴饮暴食会胖吗
暴饮暴食容易吃出这8种疾病
什么是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的女性可能患有什么疾病
暴饮暴食会瘦吗
网址: 暴饮暴食是疾病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30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