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逛超市,看到这样一幕:
一个4岁左右的孩子在玩具区,盯着货架上的电动恐龙,趴在地上哭喊:
“我就要这个!”
周围的人都纷纷侧目,我也被吸引了过去。
她的妈妈第一反应是蹲下来小声说:
“太贵了,妈妈工资不够买这个。”
可那个小男孩听了之后哭得更凶了,最后我看见这个妈妈红着脸把玩具塞进购物车里,小男孩立刻止住了哭闹。
这个场景,相信很多家长都经历过,或者亲身体验过。
这种互动像不像“亲子拔河”?那是让我们既心疼又无力呀。
你听说过这一句话吗?
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话:
“孩子的每一次哭闹索取,都是在试探‘爱的边界’。
比起拒绝,他们更需要学会‘选择的智慧’。”
自从我荣升为妈妈之后也经历过这样的购物大战。
我摸索出比“说太贵”更有效的3个方法。
试过之后,就会发现:
和孩子之间不仅能化解冲突,还可以让孩子悄悄长出了“理性消费”的概念。
一、比“拒绝”更有效的3个沟通魔法:把“购物冲突”变成“成长课堂”
❶ 第一招:“共情式翻译”——让孩子知道“妈妈懂你”
比如:
孩子指着新玩具大喊:“我要”时,你可以先蹲下来和他平视:
“这个机器人会发光,手臂还能转圈圈,确实很吸引人对不对?你是不是觉得它能陪你打怪兽?”
这种“共情式开场”,会让孩子感受到“需求被看见”,从而他的情绪脑就会降温,理性脑开始工作。
记得上次在书店,帆妞抱着绘本不松手,我蹲下来:
“这本书的公主穿着蓝色裙子,和你昨天画的一模一样对吗?你是不是想知道她最后有没有找到魔法钥匙?”
帆妞眼泪还挂在脸上,却点点头。
我趁机说:
“我们把书名记在‘愿望小本本’上,周末爸爸回来可以陪你一起读,这样等待的时间还能和爸爸玩‘找书游戏’呢。”
当我说些什么时,她居然主动把书放回了书架。
你发现了吗?
孩子需要的不是立刻满足,而是“被理解的安全感”。
❷ 第二招:“有限选择法”——把“拒绝”变成“自主决策”
带孩子去玩具区前,我会提前和他约定好:比如
“今天可以选一样20元以内的玩具,或者把额度存起来,下次买更想要的。”
然后拉着孩子的手逛货架,帮他计算价格:
“这辆消防车35元,超过额度了,但你看这个拼图只要15元,还能和妹妹一起玩,你选哪个?”
你知道吗?
这种“有限选择”,其实,暗合着行为心理学中的“决策自主权效应”。
当孩子在合理范围内拥有选择权,会更愿意遵守规则。
有次帆妞想买98元的遥控车,我拿出“愿望存钱罐”:
“你现在存了68元,还差30元,每天帮妈妈洗碗或者擦地可以赚5元,我们需要6天就能买到,你想现在选个小玩具,还是专心存够钱?”
他想了想说:
“我要存钱买大车,每天洗碗时你要陪我唱洗碗歌哦!”
最终他用10天存够了钱,当拿到玩具时,她的眼神里多了份“通过努力获得”的骄傲。
在我看来,这比玩具本身更珍贵。
❸ 第三招:“故事化引导”——给“拒绝”裹上“想象的糖衣”
遇到孩子对零食区“疯狂扫射”,我会蹲下来编故事:
“你看这个糖果盒上的小熊,它昨天偷偷吃了10颗糖,今天牙齿疼得哭着找牙医呢。
我们要不要帮小熊选个健康的零食?
比如能让牙齿变坚固的奶酪棒,或者让眼睛变亮的蓝莓干?”
孩子果然会煞有介事地挑起来:
“那给小熊选奶酪棒吧,这样它就能和我一起搭积木啦。”
这种“故事化沟通”,其实是借鉴了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象征性游戏理论”。
简单来说:3-6岁的孩子通过想象理解世界,把规则编织进故事,比说教更有效。
孩子的“想要”往往是即时冲动,用“创造替代方案”转移注意力,比生硬拒绝更能培养创造力。
二、这些年我悟到的“购物教育”真相:比“省钱”更重要的是“价值观传递”
❶ 拒绝时不说“穷”,而是“优先级”
曾经我会说“家里没钱”,后来发现这让孩子变得敏感自卑。
现在我会说:
“这个月我们的家庭预算里,已经计划了周末去动物园,买玩具的钱需要排在动物园之后,你愿意和妈妈一起看看预算表吗?”
并拿出画着房子、食物、玩具的“家庭账本”,让他直观理解“钱要花在重要的地方”。
❷ 允许“偶尔破例”,但要有“情感仪式”
去年帆妞生日,我主动送了他念叨很久的恐龙玩具,附了张卡片:
“妈妈看到你每天照顾小乌龟,这份耐心比恐龙更珍贵,所以我们决定提前实现你的愿望。”
心理学研究发现:
偶尔的“惊喜满足”,比永远的“规则至上”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的确定性”。
❸ 最重要的一课:父母的“消费示范”
现在我和孩子逛超市,会故意说:
“妈妈需要买洗发水,这个贵的和便宜的有什么区别呢?
哦,便宜的也很好用,我们可以把省下来的钱买绘本。”
孩子耳濡目染,有次看到我挑打折的蔬菜,他说:
“妈妈,这个胡萝卜虽然有点疤,但营养和漂亮的一样,我们买它吧,就像我摔破的玩具,修好了还是我的好朋友。”。
孩子的消费观,从来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从父母对待物品的态度中“长”出来的。
三、写给所有妈妈:购物车里藏着孩子的未来价值观
当我们教会孩子区分“想要”和“需要”、教会他们为喜欢的东西付出努力、教会他们在选择中理解责任.......
这些在带孩子购物时种下的“理性种子”,终将在他的未来,长成面对诱惑时的“定力”、面对目标时的“毅力”以及面对世界时的“同理心”。
作为妈妈,我们不必害怕孩子的哭闹,那只是他们探索世界的“语言”。
比起说“太贵了”,不如蹲下来,把每一次购物冲突变成“爱的沟通课”。
让孩子知道,妈妈理解你的渴望,更愿意陪你学会,如何用更智慧的方式,拥抱自己真正想要的美好。
你家宝贝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购物小插曲”?
你是如何处理的?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聊聊“拒绝”与“爱”之间的育儿智慧~
相关知识
如何教孩子做好时间管理(9个小妙招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家长必看!孩子健康成长购物新选择!
别再担心孩子吃零食了 学会这几招儿 选好吃对营养又健康
“若有后悔药,我绝不让女儿跳舞”,家长别再盲目让孩子学跳舞了
学会这三招,让孩子拥有轻松好睡眠
怎样给孩子选择健康的食物?
疯狂购物是心理疾病? 9招让你远离购物狂
怎样让孩子少吃零食,这6个妙招很多家长说管用!
Ole超市:小家庭购物新选择
想要孩子长个,别光顾着补钙!学会3个方法,让孩子猛长个
网址: 别再说“太贵了”,我用3招让孩子学会“理性选择”购物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37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