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四川成都 610106
数字出版日期: 2015-12-14 8:19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规划基金(11XJA190001);2013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健康教育)重点课题(XLJKJY1301A)
作者简介: 亢旭东(1985-),男,天津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教育。
通讯联系人: 卢勤,E-mail:luqin@cdu.edu.cn
摘要: 目的 了解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和心理亚健康状况,探讨性别角色冲突对心理亚健康的影响,为制定预防和干预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4年4-6月采用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问卷和心理亚健康问卷对四川省成都市和绵阳市的809名男性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对心理亚健康的影响。 结果 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况检出率为34.4%;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中对成功和成就的需求、限制性情感表达、同性间限制性亲密行为、工作学业与家庭的冲突、父母期待得分分别为(12.20±4.59)、(18.28±6.63)、(17.08±6.62)、(14.99±6.29)、(24.38±8.54)分;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各维度与心理亚健康均呈明显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成功和成就的需求、限制性情感表达、同性间限制性亲密行为和工作学业与家庭的冲突、父母期待5个因子能够解释11.10%的心理亚健康变异量。 结论 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对心理亚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Association of gender role conflict with sub-mental health among male adolesc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ssociation of gender role conflict with sub-mental health among male adolescents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promoting mental health in male adolescents. Methods Using Chinese Version Gender Role Conflict Scale-Adolescents and Sub-Mental Health Questionnaire for Adolescents,we surveyed 809 male students selected with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from three junior and three senior high schools in Chengdu city in 2014.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psychological sub-health in the male adolescents was 34.4%.The average scores were 12.20±4.59 for the need for success and achievement(NSA),18.28±6.63 for restrictive emotionality(RE),17.08±6.62 for restrictive affectionate behavior between males(RABM),14.99±6.29 for conflict between study and family relations(CBSF),and 24.38±8.54 for parent expectation(PE),respectively.All the domains of gender role conflict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ub-mental health and the results of stepwise regression showed that the five domains(NSA,RE,RABM,CBSF and PE)could explain 11.10% of variation of sub-mental health among the male adolescents. Conclusion Gender role conflict has positive effect on sub-mental health among male adolescents.
心理亚健康是介于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之间的一种持续消极的心理状况,严重制约个体社会功能和身心潜能的充分发挥[1, 2, 3, 4]。性别角色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而性别角色冲突则反映了传统性别角色模式对个体的限制和约束等负面影响情况。性别角色冲突最初专用于成年男性群体,是指个体性别角色行为模式对自己或他人产生消极影响的心理状况[5]。近期对男性青少年群体的研究发现,性别角色冲突水平高的男性青少年更易体验到压力,积累抑郁等负面情绪[6, 7, 8],而情绪困扰和对压力的敏感性是心理亚健康的重要表现。为此,本研究于2014年4—6月对四川省成都市和绵阳市的809名男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和性别角色冲突状况,为提高男性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男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龙泉驿区和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选取农村和城市的初中和高中各3所,每所学校随机抽取初一到高三各2个班,以抽取班级全部在读男生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50份,收回有效问卷809 份,有效回收率为95.2%。
1.2 方法
在征得任课教师同意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施测前由研究人员统一宣读指导语,统一发放问卷。调查工具包括:(1)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问卷[9]:共28个条目,包括对成功和成就的需求、限制性情感表达、同性间限制性亲密行为和工作、学业与家庭的冲突、父母期待5个维度。采用6级计分,从1-完全不同意到6-完全同意,得分越高表示性别角色冲突水平越高。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问卷模型各项拟合指数良好。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16。(2)心理亚健康分问卷[10]:共39个条目,采用6级计分。1为没有或持续不到1周,2为持续1周以上,3为持续2周以上,4为持续1个月以上,5为持续2个月以上,6为持续3个月以上。项目的设置均为反向,得分越高表示亚健康症状持续时间越长。心理亚健康症状持续时间≥1个月的项目数即为阳性条目数,作为评价指标。参照全国青少年学生亚健康症状项目数第90百分位数(P90)作为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界定标准,即心理亚健康症状项目数≥8项的个体被认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11]。该分问卷信效度较好。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25。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7.0中文版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逐步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809名男性青少年中,城市332人(41.04%),农村477人(59.06%);年龄范围13~17岁,平均年龄(14.71±1.72)岁;留守188人(23.24%),非留守621人(76.76%);独生子女579人(71.57%),非独生子女230人(28.43%)。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得分比较(表 1)
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各维度中父母期待维度得分最高(24.38±8.53)分,对成功和成就需要维度得分最低(12.20±4.59)分。不同生源地的男性青少年限制性情感表达、父母期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留守经历的男性青少年对成功和成就的需要、父母期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为独生子女的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重大创伤经历的男性青少年工作、学业与家庭冲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检出率及分布特征(表 2)
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总体检出率为34.4%(278/809);农村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检出率高于城市,经历重大创伤的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检出率高于无重大创伤经历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是否留守和是否独生的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与心理亚健康关系 2.4.1 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与心理亚健康相关分析
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2.14±0.89)分,性别角色冲突中对成功和成就的需求(12.20±4.59)分,限制性情感表达(18.28±6.63)分,同性间限制性亲密行为(17.08±6.62)分,工作、学业与家庭的冲突(14.99±6.29)分,父母期待(24.38±8.54)分;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与对成功和成就的需求、限制性情感表达、同性间限制性亲密行为、工作学业与家庭的冲突、父母期待均呈明显正相关(r=0.228、0.227、0.129、0.232、0.249,P<0.01)。
2.4.2 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与心理亚健康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 3)
以性别角色冲突各因子为自变量,心理亚健康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发现,除同性间限制性亲密行为外其他4个因子均进入回归方程且均对心理亚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并能解释心理亚健康总分变异量的11.10%。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中的父母期待维度得分最高(24.38±8.53)分,这可能与中国男性青少年的性别角色更易受到父母期待的影响有关。对不同人口特征的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各维度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农村男性青少年在限制性情感表达、父母期待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城市男性青少年(P<0.05)。农村家庭的父母更多地将男性表达情感与脆弱相联系,这使男性青少年更倾向压抑自身情感。同时,农村家庭对子女成长的期望较高,这使农村青少年更易体验到自身成长与父母期望间的冲突;有留守经历的男性青少年在对成功和成就的需要、父母期待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无留守经历者(P<0.05)。留守家庭的父母常年外出务工,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观念强烈,这也使有留守经历的男性青少年将注意力更多的关注在经济方面的成功上,对成功和成就的需要的冲突也较高;有重大创伤经历的男性青少年在工作、学业与家庭冲突的得分明显高于无重大创伤经历者(P<0.05)。有重大创伤经历的男性青少年对学校、家庭中成人情感支持的需求较高。在初高中时期,父母和教师对男性青少年学习的期望陡然增加,这也加剧了男性青少年对工作、学业与家庭之间冲突的体验。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为34.4%,略低于全国常模的水平[11]。但农村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检出率明显高于城市男性青少年。我国城市与农村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都不均衡,这也加剧了农村男性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因此,农村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水平更高。有重大创伤经历的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检出率明显高于无重大创伤经历者,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2, 1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创伤经历对个体的长久影响,创伤会影响个体情绪调节的能力,使个体更难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复原,也更容易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14]。
相关分析表明,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得分与性别角色冲突各因子得分均呈明显正相关,具体表现为男性青少年所体验到的性别角色冲突水平越低,心理亚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则心理亚健康水平越高。同时,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性别角色冲突中的同性间限制性亲密行为并非影响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因素。这可能与我国对男同性恋逐渐宽容的态度有关:现今社会对男性青少年间的亲密行为更为宽容和接纳,对男性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逐渐削弱。而其他4个因子是影响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重要因素,可以解释心理亚健康总变异的11.10%。
综上所述,男性青少年的心理亚健康状态不容忽视,而性别角色冲突是影响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重要因素。在学校教育中应着重调整男性青少年对成功和成就的认识,努力平衡个体在工作、学业和家庭间的关系,并鼓励男性青少年表达自身的情绪和情感,协调自身发展与父母期待间的差异,鼓励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关知识
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与心理亚健康关系
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研究述评
性别角色冲突量表修订及高性别角色冲突水平高中生注意偏向的实证研究
性别角色的鉴定及其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
青少年性别角色与性别刻板印象调查
中国青少年饮食行为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
中国青少年营养状况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
青少年性别角色与体质健康的关系:体育行为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
男性性别角色压力量表 (Masculine Gender Role Stress Scale,MGRS)
中国青少年体能指数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
网址: 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与心理亚健康关系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44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