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
授课教师陈婉桢单位崇贤二小上课时间2018.9.20地点
教学对象四年级人数40课次1
教材内容一、仰卧起坐二、障碍跑
重点低头含胸,收紧小腹,两肘触膝难点身体的控制,均速坐起,臀部不离垫
教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仰卧起坐基本动作要领。
学2.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80%左右学生掌握完卧起坐动作,20%左右学生能够初步完成仰卧起坐的
目动作重点;发展学生灵敏、协调能力以及腰腹力量。
标3.情感目标:通过相互观察帮助学习和游戏活动,培养对体育兴趣和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练习
课的部分课的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不意图
次时
数间
课堂常规:组织与策略:学习方法与步骤:组织一:
开1.集合整队、检查人1.集合整队,检查人1.学生排成四列横队XXXXXX
始数数2.师生问好XXXXXX
部2.师生问好2.师生问好3.认真听教师对本堂XXXXXX
分3.教师宣布本课内3.教师宣布本课学课的要求XXXXXX10
1容及要求习内容,并讲清要求4、学生认真听本堂课
4.安全教育4、教师讲清楚安全安全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准二.准备活动:
备1.游戏“找伙伴”1.教师讲解游戏规1.学生认真听教师讲组织二:
(沿着垫子外围慢
部跑,老师喊到相应数则并做示范。解,按照游戏规则△2,
分字,按照相应数字找进行游戏。130
伙伴,没有找到学生E0REE
,,
7'做两个深蹲。)2.教师组织带领做2.学生认真做关节操。
关节操。
2.关节操BBBBD
一、仰卧起坐组织与策略一:学习方法与步骤一:组织三:130
,,
1、对比训练1.教师边做示范边1.学生认真听老师的△
基1.1腿伸直仰卧起坐讲解动作要领。讲解,并观看示范EOREE130
2.组织学生集体感2.学生进行集体腿伸,,
1.2腿弯曲仰卧起坐
受腿伸直、弯曲、无直、弯曲、无人压仰卧130
1.3无人压仰卧起坐人压仰卧起坐的区起坐练习的区别。BBBBD,,
本2、学生尝试练习别练习。1
3.让学生尝试仰卧3.学生积极尝试仰卧
2.1教师示范完整仰
卧起坐起坐动作练习。起坐动作练习。130
,,
4.引导学生发现问4.及时发现问题,解
2.2学生尝试练习
题,并解决问题。决问题。120
2.3学生示范,学生,,
观察。
部
学习方法与步骤二:
3、比一比看谁做的组织与策略二:组织四
最标准,最快1.教师讲解并示范1.学生认真听教师的△140
(1)15个一组
动作。讲解,并观看示范。E0REE,,
2.组织学生进行速2.学生按照教师要求1r
度练习。进行动作练习。30
(2)40个一组,,
分3.教师巡回指导并3.认真听教师纠正错BBBBD
纠错。误动作。
29'
二、障碍跑30米
组织与策略三:学习方法与步骤三:组织五:
(快速跑越过障碍
1.教师讲解规则及1.认真听教师讲解游XXXXXX
物到指定地点,拿到
要求并示范戏规则及要求。XXXXXX2-35,
纸张夹紧跳回原位,
2.组织学生小组尝2.小组尝试练习XXXXXX30
再击掌下位同学继
试练习小组比一比。XXXXXX
续上位学生动作,为
3.组织小组竞赛3.学生积极练习。▲
轮到的学生原地
跑。)
1.垫上拉伸操1.带领学生做垫上1.学生做垫上拉伸操组织六:
结2.总结本课,归还拉伸操XXXX1r
束器材。2.总结本节课的完2.认真听教师总结XXXX30
部3.师生再见。成情况XXXX
分3.师生再见3.师生再见XXXX
3,▲
场地器练习密度:37.5%左右
体操垫42块标志桶4个负荷预计
材平均心率:120—130/分左右
课后小结
《仰卧起坐》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理念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将运动情境教
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学习,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充分调动
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为学生形成终身
体育运动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堂课学习小学体育教材水平二仰卧起坐,它对于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腹部力
量具有良好效果。仰卧起坐的教学模式是依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技能水平
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
三.【学情分析】
根据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小学四年级,从知识与技能角度来看,学生还处于身心发育增长
快速阶段,在体育课堂中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能够按照老师指导,参与各种体育教学活动。
四.【教学
相关知识
营养与健康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与实践.doc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教案
《体育与健康》备课教案.docx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与实践指南
天津:国防教育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成果交流展示
体育与健康课教案8篇
体育实践活动方案(9篇)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教案3篇.docx
体育与健康·实践教程
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的实践与思考
网址: 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2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47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