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母乳喂养周专题:全面了解母乳喂养的益处与常见问题解答

母乳喂养周专题:全面了解母乳喂养的益处与常见问题解答


每年的8月1日至7日,我们迎来了第33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的主题为“支持母乳喂养,共建生育友好”,旨在倡导和支持母乳喂养,为母婴健康打造一个更加友善的环境。
出生后的最初六个月,母乳喂养对婴儿而言至关重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产妇在产后一小时内即开始进行母乳喂养。婴儿在这六个月内应接受纯母乳喂养,以确保其获得最佳的生长和健康。当婴儿满6个月龄后,应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引入营养充足且安全的辅食,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营养需求。同时,母乳喂养的时间应持续至少两年,甚至更长。

母乳喂养对婴幼儿和母亲的影响与益处

母乳喂养对婴幼儿和母亲来说,都带来了诸多益处。对于婴儿而言,母乳喂养是最佳的营养来源,为其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助力其健康成长。同时,母乳喂养还能增强婴儿的抵抗力,降低患病风险。对于母亲而言,母乳喂养有助于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并促进产后恢复。此外,母乳喂养还能增进母子之间的情感联系,为婴儿带来安全感。

母乳喂养全知识解答

母乳喂养不仅对婴儿和母亲有益,还是一项需要学习的技能。许多新手妈妈在开始喂养时,常常会面临各种疑问,例如:宝宝应该吃多少奶?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已经吃饱?当宝宝满六个月后,母乳的营养是否就不足了呢?接下来,我们将逐一解答这些关于母乳喂养的常见问题。

揭秘母乳喂养的四大常见误区

母乳喂养是一项重要的育儿技能,然而,许多新手妈妈在实践过程中往往陷入误区。为了帮助妈妈们更好地理解母乳喂养,我们特别梳理了四个常见的误区,并逐一进行解答。

误区一:初乳没营养要挤掉?

专家解答:

泌乳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泌乳一期、泌乳二期和泌乳三期。初乳,即泌乳一期的产物,虽然在量上相对较少,却是妈妈为宝宝准备的宝贵礼物。受妈妈体内激素的影响,初乳在孕中期就开始酝酿,并持续到产后的2天至4天。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妈妈之间的初乳颜色可能有所不同,有黄色的、白色的、灰色的,但这并不影响其营养价值。相反,初乳能提供给宝宝多重免疫保护,是妈妈给予宝宝的最佳礼物。因此,我们不建议新手妈妈们将初乳挤掉。
误区二:哺乳时只需让宝宝含住乳头即可?
专家解答:

乳房疼痛是哺乳期妈妈常遇到的问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在哺乳初期,乳头皲裂常是导致疼痛的原因之一,而这通常与不正确的哺乳姿势有关。正确的做法是让宝宝“深含乳”,即确保宝宝不仅含住妈妈的乳头,还包含乳晕及其下方的组织。
0摇篮式
母亲需保持放松与舒适,让孩子身体贴近自己,脸朝向乳房,确保鼻子对准乳头。要保证孩子的头与身体呈一直线,下颌紧贴乳房,同时,母亲可以手托新生儿臀部以提供支持。

0交叉式
相较于摇篮式,此姿势稍作调整,将宝宝的身体轻微倾斜,从而改变其吃奶时嘴的角度,使吸奶更为顺畅。

0橄榄球式
这一姿势特别适合剖宫产的妈妈,它能避免宝宝压迫到妈妈腹部的手术切口。此外,对于乳房较大、宝宝较小或是需要喂双胞胎的妈妈也极为适用。具体来说,就是像夹住橄榄球一样,用手臂夹住宝宝的双腿,将其置于身体侧腋下,使宝宝上身呈半坐卧位正对妈妈胸前。同时,用枕头适当垫高宝宝,确保其舒适度,并用手掌托住宝宝的头部,另一只手则以“C”字形贴在乳头、乳晕上。

0卧位式
这种姿势适合夜间哺乳。母亲可以侧卧,用枕头垫在头下,而宝宝则侧身与母亲正面相对,腹部相贴。为了确保紧密相贴,可以在宝宝背后垫一个小枕头。
无论妈妈选择何种哺乳姿势,开始喂奶前都应确保身体完全放松。若妈妈选择坐在沙发上,应确保腰背部、肩颈部以及肘下等支撑点都得到妥善安置,以便在双肩放松的状态下迎接宝宝的到来。此外,妈妈还可以尝试半躺式的哺乳姿势,这样宝宝与妈妈的肌肤能更紧密地贴合,利用重力使宝宝的嘴巴能更深地含住乳头,从而促进妈妈与宝宝之间的亲密互动,同时也能让妈妈的双手得到解放。

在哺乳过程中,务必保持宝宝的头部、脊椎和臀部处于一条直线上。要避免宝宝因扭头含乳而造成“浅含乳”的现象,进而引发乳头皲裂或泌乳摄入不足等问题。请记住,哺乳过程应由宝宝主导,妈妈只需轻托乳房以刺激宝宝的上唇(或鼻尖、人中),从而引发宝宝的觅食反射。

误区新生儿黄疸与母乳喂养

专家解读:
足月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生理性黄疸,45天时黄疸值达到峰值,随后在第7~10天开始逐渐消退,最晚不超过2周。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特殊处理。然而,早吸吮、早开奶和频繁的母乳喂养,能有效刺激宝宝的肠蠕动,促进排便,从而加速胆红素的排出,对减轻黄疸症状大有裨益。在天气适宜时,让宝宝适当接受阳光照射也有助于退黄,但需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和生殖器。

误区母乳喂养导致宝宝腹泻?

专家解读:
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现腹泻,并不意味着母乳喂养本身导致了问题。实际上,足月婴儿每天平均需要摄入450~1200ml的母乳,超出此范围的泌乳量可能并不利于宝宝。有些妈妈的泌乳量甚至可能超过2000ml,远超出宝宝的实际需求。在母乳量过多的情况下,宝宝可能主要摄入的是富含乳糖的前奶,从而引发类似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如腹泻和胀气。此外,乳汁流速过快也可能导致宝宝在吃奶时吞入过多气体,进一步加重症状。

对于遇到此类情况的妈妈们,专家建议:在每次哺乳前,可以手动挤出一部分乳汁,以确保宝宝能够吃到脂肪含量更高的后奶,从而减少乳糖的摄入。同时,调整哺乳姿势为半躺式,以减缓乳汁的流速,降低宝宝吞入气体的可能性。密切观察宝宝的排便情况,如发现崩稀屎、泡沫便或绿色大便等症状有所改善,可继续维持当前调整。

此外,尝试单侧哺乳法也是一种选择。即白天每隔34小时仅使用一侧乳房哺乳,然后在下一个34小时周期内换用另一侧,夜间则按需哺乳。若出现对侧乳房过度充盈的情况,可轻轻晃动或抖动乳房以促进乳汁自然滴出,或适量挤出部分乳汁。一般持续24~48小时后,奶量将逐渐趋于平衡,届时即可恢复常规的按需哺乳。

相关知识

母乳喂养的常见问题与解答
母乳喂养:技巧与常见问题解答
关于母乳喂养的 5 个常见问题的解答
世界母乳喂养周,答疑10个常见的母乳喂养问题!
母乳喂养常见存在问题
母乳喂养常见问题
母乳喂养常见的7大问题全解析
母乳喂养常见问题与对策
新手爸妈必看!母乳喂养的七大好处与常见问题解答
母乳喂养宝典:轻松解决母乳喂养问题

网址: 母乳喂养周专题:全面了解母乳喂养的益处与常见问题解答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4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