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捂秋冻”,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养生之道。在春季,随着气温逐渐回暖,人们开始脱下厚重的冬衣,迎接春天的到来。然而,春季气温多变,乍暖还寒,如果过早脱掉厚衣服,可能会使身体受寒,诱发疾病。因此,春捂是非常必要的。
春捂的目的是保护身体的阳气,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需要。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看,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开始逐渐旺盛。如果此时过早脱掉厚衣服,会使身体的阳气受损,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咳嗽等疾病。因此,春捂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衣着方面,饮食上的“春捂”也很重要。春季适宜进食一些辛温升散的食品,如豆豉、韭菜、葱、香菜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身体发散寒气,提高身体的温度,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同时,生冷之物应少食,早春饮茶应饮用一些性质温和的茶类,如红茶和黑茶,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春捂应该怎么“捂”呢?其实,“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如果“捂”时不觉得咽干舌燥,身体也不出汗,即便气温稍高,也不必急着减衣。如果觉得“捂”后身体出汗,则要早点换装,不然捂出了汗反而容易受风着凉。
春捂要捂好哪里呢?其实,春捂并不是简单的“多穿衣服”,“捂”的位置也很重要。首先要捂好颈项部,因为颈项部有风池穴和风府穴,是容易中风邪的地方。保护好颈项部,可以避免风邪侵袭,建议根据温度戴好围巾、帽子。其次要捂好腹部,主要是捂肚脐,肚脐又叫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肚脐部位的保暖。最后要捂好膝足部,因为“寒从脚下生”,所以膝足部的保暖也尤为重要。春捂穿衣可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秋裤先别着急脱。
那么,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呢?一般来说,当昼夜温差大于8℃以上时,需要“捂”。当气温连续几天保持在15℃以上时,就不需要“捂”了。这是因为春季气温逐渐回暖,昼夜温差逐渐减小,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说明春天已经真正到来了,此时可以适当减少衣物,让身体逐渐适应温度。
需要注意的是,春捂的原则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一般来说,春捂更多适用于平时体质虚弱的年轻人、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久病之人以及儿童。对于青壮年,尤其是体质偏燥热、阴虚或者湿热的人,春捂就不一定适合了。因此,在春捂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气温情况来灵活调整。
总之,春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养生之道,对于保护身体阳气、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春季,我们应该注意衣着保暖、饮食调理、适当锻炼等方面,做到“春捂”得当,让身体更健康、更舒适地迎接春天的到来。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气温情况来灵活调整,不要盲目跟风,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相关知识
春捂“就是多穿点?怎么“捂“?春天里的健康穿衣学问大揭秘!
每天学点健康:怎样做好春捂秋冻中的“春捂”
「春捂」不是捂全身!这两个部位捂太热,反而易生病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捂”该怎么“捂”?“捂”到啥时候?
春季男人如何养生 要做好这6点
【健康】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除了会捂,还要养护脾脏
春捂好4个位置能防病保健
这个早春,我们要穿出健康!
春季养生有5个误区 赶紧点进来了解下
春捂防寒邪 重点关注的部位
网址: “春捂”就是多穿点?错!做好这5点,让你少生病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53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