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领域,心血管疾病堪称全球头号健康杀手。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它每年致使约1790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2%。而高血脂,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正悄悄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今天,就来深入了解高血脂防治的那些事儿,从降脂新药,到身体危险信号,再到饮食“胆固醇陷阱”,为大家送上全面健康指南。
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关键因素。LDL-C浓度过高时,会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让血管变窄、变硬,最终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多年来,他汀类药物一直是降脂治疗的主力军,能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降低血脂水平。可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获益。约10%-20%的患者会出现肌肉疼痛、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导致治疗中断;还有部分患者即便用最大剂量他汀类药物,血脂仍无法达标。
为解决这些难题,医学界不断探索,PCSK9抑制剂应运而生。PCSK9是肝脏合成的蛋白质,能与肝脏表面的LDL受体结合,促使LDL受体降解,减少LDL-C的清除。PCSK9抑制剂则通过抑制PCSK9活性,让更多LDL受体发挥作用,加速血液中LDL-C的清除,进而降低血脂。
国产PCSK9抑制剂瑞卡西单抗获批上市,给高血脂患者带来新希望。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它在治疗14天后,就能让患者的LDL-C水平显著下降,并达到稳定降脂效果。和传统他汀类药物相比,它有两大优势:用药频率大幅降低,每2-3个月注射一针,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临床试验中,大部分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多为注射部位局部反应,短时间内可自行缓解。
很多人觉得高血脂是“无声的疾病”,没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才发现。其实,血脂升高时,身体会发出信号,只是容易被忽视。了解这些信号,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1.黄色脂肪瘤:黄色脂肪瘤是高血脂较为典型的体表特征。血脂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时,脂肪会在皮肤下沉积,形成黄色、米粒大小的结节或斑块,常见于头颈部、眼睛周围、关节伸侧等部位。比如眼睑部位出现的黄色瘤,医学上叫睑黄瘤,约50%的睑黄瘤患者存在血脂异常问题。除了黄色脂肪瘤,面部、手部等部位也可能出现黄色斑块。这些斑块质地柔软,边界清晰,大小不一,是脂质在皮肤真皮层沉积导致的。
虽然不疼不痒,但却是血脂异常的重要警示。
2.角膜弓:角膜弓,又称老年环,是黑眼球边缘出现的灰白色圆环或弧形。正常情况下,多见于老年人。但要是40岁以下人群出现,就要高度怀疑血脂异常。研究表明,40岁以下出现角膜弓的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数倍。
3.视力变化:高血脂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引起视网膜供血不足,出现视力模糊、眼前发黑等症状。此外,还可能诱发视网膜血管病变,如视网膜静脉阻塞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失明。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觉得猪肉是导致胆固醇升高的主要食物,其实这并不准确。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每100克猪肉(肥瘦平均)的胆固醇含量约为80-100毫克,虽不算低,但远未达高胆固醇食物标准。真正的“高胆固醇大户”另有其“食”。
1.动物脑类食物:猪脑、牛脑、羊脑等动物脑类食物,胆固醇含量堪称“冠军”。每100克猪脑的胆固醇含量超2000毫克,是猪肉的20倍以上。经常吃动物脑,会让血液中胆固醇水平急剧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2.干制海产品:鱿鱼、墨鱼、章鱼等海产品,新鲜时胆固醇含量相对较低,可经过干制处理后,胆固醇含量会大幅增加。以干鱿鱼为例,每100克干鱿鱼的胆固醇含量可达871毫克,是新鲜鱿鱼的3-4倍。这是因为干制过程中水分大量流失,胆固醇等成分被浓缩了。
3.动物内脏:肝脏、肾脏、心脏等动物内脏,不仅胆固醇含量高,还富含嘌呤,容易诱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比如,每100克猪肝的胆固醇含量约为380毫克,每100克猪腰的胆固醇含量约为400毫克。高血脂患者要严格控制动物内脏的摄入量,每周最好不超过2次,每次不超过50克。
4.老火汤:广东等地流行的老火汤,看似营养丰富,实则暗藏健康隐患。长时间炖煮会使肉类中的胆固醇、嘌呤等物质大量溶解在汤中,导致汤的胆固醇含量升高。而且,高温炖煮会破坏肉类中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大打折扣。建议大家喝汤时,选清淡的汤品,避免长时间炖煮,少喝表层浮油。
高血脂的防治是个长期过程,得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除了合理用药、注意身体信号、控制高胆固醇食物摄入,还得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选择力量训练,比如举重、俯卧撑等。这有助于提高身体代谢率,促进脂肪分解,降低血脂水平。
2.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血脂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把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身体质量指数BMI =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正常范围为18.5-23.9),能有效减少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
3.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脂代谢紊乱,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所以,戒烟限酒是维护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措施。
4.定期检测血脂:建议成年人每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测。对于高危人群,像家族中有高血脂病史、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等疾病的人群,应缩短体检周期,每3-6个月检测一次血脂,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脂虽然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但只要掌握科学防治方法,就能有效控制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从PCSK9抑制剂,到身体危险信号,再到饮食“胆固醇陷阱”,每个环节都关乎健康。希望通过本文科普,能帮大家提高对高血脂的认识,树立正确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远离高血脂困扰,拥有健康心血管系统。
相关知识
我国40.40%成年人血脂异常,避开4种食物,远离高血脂困扰
失眠饮食该吃什么 4种食物助你远离失眠困扰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远离高血压病困扰
早晨是降脂的黄金期!多吃3种早餐,远离高血脂
男人如何远离亚健康困扰
我国血脂异常人数已超4亿,科学调脂不容忽视
高血脂不能吃香菜?医生:若想降血脂,3种菜建议远离
5种低糖饮食持久法:享受美食,远离高血糖
心血管不好的8大信号!做好这几点,远离心血管疾病困扰
学会这4个习惯,让你养成易瘦体质,远离肥胖困扰
网址: 我国40.40%成年人血脂异常,避开4种食物,远离高血脂困扰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78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