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炉的馒头千万不能吃,因为这个时候馒头的酵母还没有完全消失!”
“馒头得放两个小时,馒头的温度下降,酵母停止发酵才能吃!不然会致癌!”
李大姐周末早上蒸了一锅大白馒头,正在美美的品尝,刚好在手机上刷到了一个短视频,里面的博主说“刚出炉的馒头中有酵母,会致癌”。
看到这里,吓得李大姐赶紧把嘴里的馒头吐了出来,还把这个视频转发到了家庭群里,问问家人怎么看?
丈夫:“现在的添加剂都有害,还是不用酵母比较好!”
姐姐:“咱们家都用老面发酵,馒头更香,用得还放心。”
母亲:“没事,我用酵母几十年了,方便,蒸出的包子又白又暄软。”
家庭群里为这件事情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反对的也有认可的,李大姐一时间犯了难,不知道应该信谁的,那么,用酵母制作的馒头到底能不能吃?会不会真的像视频里说的那样,吃了会致癌?
酵母菌发酵原理是在有氧的情况下,它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且酵母菌生长较快。在缺氧的情况下,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从而使面粉膨胀。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腊肠形、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或5~20微米。
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有的还具有微体。
医生表示:不要轻信,纯属谣言。
酵母本身属于微生物的一种,主要在发面阶段起作用,在生活中蒸馒头、烤面包时温度往往会达到100℃以下,而酵母只有在39℃以上的温度就会失去活性而死亡。
所以“刚出炉的馒头中有酵母,吃了会致癌”这种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来支撑,不要轻易相信。
——吃含有酵母的食物会导致胃病?
网络上有人说“馒头、面包在刚蒸烤好的时候不要立刻吃,不然会得胃病“,这种说法出现的主要矛盾是对准了酵母发酵后产生的二氧化碳。
酵母作为一种生物膨松剂,在馒头、面包的发酵过程中的确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酵母的发酵和产气能力受到温度、面团组成的成分、PH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如果温度超过60摄氏度,酵母就无法继续存活,从而失去活性,这时的酵母就不能发酵产气了,在蒸馒头、烤面包的过程中,加热温度明显高于60摄氏度,有的甚至可以达到二、三百度。
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蒸烤出来的馒头、面包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简而言之,就算其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也不会给身体带来太大的伤害。
有些人对酵母有偏见,不会选择用酵母制作馒头,而是选择用老面来发酵蒸馒头,这样的做法真的是健康的吗?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许多家庭习惯使用“老面”发酵,这也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发酵方法,但是,近来有研究说这种蒸馒头的做法从健康角度考虑则不太科学。
因为“老面”经过比较长时间的放置,很容易被细菌感染,在和入新面发酵的过程中,细菌会滋生,并污染新面,这样蒸出来的馒头,人吃了可能会致病。
另外,加入“老面”发酵的面,通常会因为发酵过度而产生强烈的酸味,蒸出的馒头十分不好吃。一些人为了中和面中的酸味,往往又会往面中加碱,这样尽管保证了口感,但是碱却会破坏面中的B族维生素,造成营养的流失。
因此,蒸馒头不宜用老面发酵,还是以鲜酵母发面为宜,并且不要放碱,以免造成更多的营养流失。
类似于馒头之类的食物,不可能经常做,一些家庭购置酵母菌,可能存放了很久才拿出来使用,这种放置了很久的酵母菌会对身体有害吗?
酵母粉是普通益生菌的一种技术,放置时间长了以后也会导致酵母菌死亡,死亡的酵母菌同样不会给人体带来损伤,充其量会令其失去膨胀、发酵的作用,因此购买酵母菌需要存放在阴暗、避光、干燥的地方,适当延长酵母菌的活性。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和酵母菌有着类似功能的泡打粉,其中含有一定量的铝元素,如果放置时间太长,铝元素与氧气发生反应形成氧化铝,食用后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大家平时一定要分清楚。
泡打粉也不能存放时间太长,过期的泡打粉不能继续使用,需要立刻丢掉。
1、温度
想要酵母发酵完美,温度需要格外注意,低温没效果,高温又容易烫死。酵母发酵最合适的温度是30—36度。
2、用温水溶解酵母
添加酵母时,不能直接将酵母投放到面粉中,需要先用适量的温水(35度左右)溶解酵母,再分两到三次加入面粉中搅拌均匀,揉成面团后,醒面到两倍大小,这时面团醒发的效果是最好的。
3、宜加糖,不宜加盐
酵母喜糖不喜盐。食盐会抑制酵母发酵时间,而白糖与之相反,可以加快酵母发酵的速度,适量加点糖,可以节省发酵时间,也可以改善面粉的口感,香甜可口。但糖量也不应过多,量多也会影响酵母的发酵效果。
结语:总体而言,制作面食是使用酵母,不仅简单方便,也更符合现代人们的营养需求,用酵母不仅不会致癌,而且它属于是健康的食物,大家平时只要合理使用,就不用担心会给身体健康带来损伤。#爱乐养生指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