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第十章

第十章

第十章__情绪压力与健康

第十章 情绪、压力与健康 本章结构 第一节 情绪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 (一)情绪的含义  情绪(emotion)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或者说,情绪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林崇德,2003)。 (二)情绪的生理机制 1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大脑皮层(cerebral cortex)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中枢,是皮层下中枢及整个有机体的最高调节器。 2 、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情绪发生时,总伴随一系列生理变化。主要源于人体内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颉颃作用。 情绪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外分泌系统以及脑电、皮电反应等的一系列变化。 表10-1 各种情绪状态下的皮电反应 (三)情绪的心理机制 1 、对客观刺激的预期 预期是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习惯对客观事物做出的一种事前的估量,人的绝大多数行为都伴有预期。 2 、对客观现实的认知评价 个体的认知评价受到知识经验、思维方式、信念、价值观等的影响。 (四)情绪的功能 1 、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2 、调节功能 情绪的调节功能是情绪对个体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组织或妨碍的效能。 3 、信号功能 情绪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二)心境 心境(mood)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感体验都感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 心境的特点 : 1 、缓和而又微弱。 2 、持续时间较长 。 3 、非定向性和弥散性 。 二、情绪状态 (一)情调 人的情绪总是伴随一定的认识过程而产生。有些感觉使人愉快,有些感觉使人烦闷,这种伴随感知觉过程产生的情绪体验称为感觉的情绪色调或情调(sentiment) (黄希庭,2007)。 (三)激情 激情(intensive emotion)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四)应激 应激(stress)指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三、沙赫特—辛格的激活归因情绪理论 激活-归因情绪理论中对于特定的情绪,有两个因素必不可少: 1、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心出汗、呼吸急促等。 2 、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四、阿诺德―拉扎鲁斯认知评价情绪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M.B. Arnold)提出了情绪的评估-兴奋学说,强调了情绪中的认知作用。其主要观点如下: 1、在情绪发生之前要对刺激做出解释或估价。 2、伴随对刺激的评估产生一定的生理模式。 拉扎鲁斯进一步把阿诺德的评价扩展为初评、次评和再评价过程。 初级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 次评价是指对压力事件与应对压力事件的资源的匹配程度的评价。 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第二节 情绪与压力 一、压力与压力源 (一)什么是压力 “压力”(stress)最初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指某种外力作用于物体而产生的反应。心理学领域中的压力也称为应激。 1、刺激说 压力即环境中客观存在的某种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 2、反应说 压力即某种具有威胁性的刺激引起的有机体的反应。 3 、个体-环境互动说 压力是个体对环境要求与个体能力之间关系的反映,由个体对环境中威胁性刺激的性质的认知而引发。 目前对“什么是压力?”,存在以下几点基本的认识: (1)压力是由一定的刺激情境引起; (2)压力的产生与个体对刺激的认知与评价密切相关; (3)压力产生后个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或行为上的反应。 (二)生活中的压力源 1、重大应激事件 重大应激事件,指个人日常生活秩序上发生的重大改变。 2、低强度的持续的应激事件 低强度持续的应激事件,指平日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繁琐小事。也有人将之称为“慢性压力”。 二、情绪与应对方式 (一)什么是应对 应对(coping)是个体为了应付压力(超出个体资源的、来自外部和内部的特定要求)而持续地

相关知识

第十一章
生物第十二章 人体自我调节
第十二章 功能性食品 PPT课件
第十章 残疾人的心理康复
第十二章 代谢调控.doc
第十章 健康评估记录幻灯
第十章 女性心理与成功
第十章情绪、压力与健康.ppt
第5章
《酶与健康》第十二章半断食

网址: 第十章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93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