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8月1日至7日,我们迎来了第33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为“支持母乳喂养,共建生育友好”。在这一特殊时期,我们聚焦于母乳喂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婴儿出生后的最初六个月。世卫组织强烈推荐,产后一小时内即应开始母乳喂养,以确保婴儿能得到纯母乳喂养,从而为其最佳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奠定坚实基础。在婴儿满6个月后,除了继续母乳喂养外,还应引入营养充足且安全的辅食,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营养需求。同时,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应尽可能长,甚至达到两年或更长。
母乳喂养不仅为婴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还有助于增强母婴之间的情感联系。它被证明能降低婴儿患上许多疾病的风险,如感染、过敏和慢性疾病。此外,母乳喂养还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有益,有助于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和降低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因此,支持母乳喂养,共建生育友好环境,对我们每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母乳喂养需要一定的学习,新妈妈们在初次尝试时常常会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她们可能会疑惑:宝宝应该吃多少奶?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已经吃饱?六个月后,母乳的营养价值是否会降低?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误区一:初乳没营养要挤掉?
初乳,作为母乳喂养的起点,其实蕴含着丰富的营养。泌乳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而初乳,即泌乳一期,是妈妈体内激素影响下的珍贵产物,不仅量少,而且持续时间短,仅在孕中期就开始酝酿,产后2-4天达到高峰。尽管妈妈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可能导致初乳颜色各异,如黄色、白色或灰色,但这都是大自然赐予宝宝的最佳礼物,为他们的免疫系统提供了坚实的保护。
误区二:哺乳时宝宝含住乳头即可?
哺乳时,仅仅让宝宝含住乳头是远远不够的。乳房疼痛是哺乳期妈妈常遇到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乳头皲裂。这往往是由于哺乳姿势不当造成的。为了预防这一问题,妈妈们需要确保宝宝能够“深含乳”,即不仅含住乳头,还要充分包裹乳晕及其下方的组织。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妈妈的疼痛感,还能确保宝宝能够有效地吸吮到母乳。
哺乳时,需确保宝宝的头、脊椎与臀部保持一条直线,以避免宝宝因扭头含乳而造成“浅含乳”,进而引发乳头皲裂和泌乳摄入不足等问题。在哺乳过程中,应由宝宝主导,妈妈则轻托乳房以刺激宝宝的上唇(或鼻尖、人中),从而引发宝宝的自主寻乳行为。
误区新生儿黄疸与母乳喂养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现象,生理性黄疸在足月新生儿中尤为普遍。这种黄疸通常无需特殊处理,而母乳喂养对宝宝的“退黄”过程具有显著帮助。妈妈们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并频繁哺乳,以刺激宝宝的肠蠕动,促进排便,从而加速胆红素的排出。
在天气适宜的情况下,让宝宝适当接受阳光照射也有助于减轻黄疸症状。但请注意,应遮挡宝宝的面部和生殖器部位,以确保安全。
误区母乳喂养与宝宝腹泻
宝宝腹泻的原因多样,不可简单归咎于母乳喂养。事实上,母乳过多的情况下,宝宝可能因主要摄入富含乳糖的前奶而出现类似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如腹泻、胀气等。此外,乳汁流速过快也可能导致宝宝吞咽过多气体,引发不适。
对于这类情况,妈妈们可以在每次哺乳前用手挤奶的方式减少部分乳汁量,确保宝宝能够摄取到脂肪含量更高的后奶,从而减少乳糖摄入。同时,尝试采用半躺式哺乳姿势,以减缓乳汁流速,降低宝宝吞咽气体的可能。此外,在专业指导下尝试单侧哺乳法,即每隔3-4小时仅用一侧乳房哺乳,然后交替使用另一侧,夜间则按需哺乳,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改善宝宝的排便情况。
若出现对侧乳房过度充盈的情况,妈妈可以尝试轻轻晃动或抖动乳房,使乳汁自然滴落,或稍微挤出一些乳汁。这样的操作持续24至48小时后,奶量通常会逐渐减少。一旦奶量达到供需平衡的状态,即可恢复常规的按需哺乳。
相关知识
母乳喂养知识全面解析,助你成为母乳喂养专家!
【婴儿母乳喂养】婴儿母乳喂养时间,婴儿母乳喂养知识,婴儿母乳喂养姿势
[喂养知识]母乳喂养知识
母乳喂养,婴儿喂养,新生儿喂养知识
如何正确的哺育婴儿 为何专家提倡母乳喂养
5·20活动来啦丨专家免费讲解母乳喂养、育儿技巧
推荐多本育儿书籍,助你成为育儿专家!
《母乳喂养健康知识》
母乳喂养应知应会知识
【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姿势,母乳喂养技巧,母乳喂养方法,大便,注意事项
网址: 母乳喂养知识全面解析,助你成为育儿专家!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03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