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了70年汉堡的世界第二大快餐连锁品牌,巅峰时期开店数仅为肯德基的六分之一。为何进入中国20年的汉堡王始终水土不服,连快餐赛道前5名都挤不进去?
年初,汉堡王品牌方不惜花费11.5亿分手费,提前与原中国代理商结束合作,为中国汉堡王寻觅新的操盘手。汉堡王在中国还能重振旗鼓吗?
从诞生时间看,汉堡王与肯德基、麦当劳相近。但在中国市场的认知度上,汉堡王比肯德基、麦当劳晚了一代人。1987年,肯德基进入北京;1990年,麦当劳落户深圳,它们是改革开放后首批进入中国的国际快餐品牌。
那时,下沉市场有德克士扎根,许多来自小城的90后,人生第一口洋快餐便是德克士。相比之下,汉堡王直到2005年才进入中国。当时,肯德基已开出1758家餐厅,麦当劳有666家店,德克士为中国第三,有500家。除了这些正宗洋快餐,当时中国市场还有大量山寨品牌,从“麦当基”到“麦肯基”,从“AFC”到“DFC”,这些山寨品牌的模仿反倒无形中巩固了正统品牌的地位。肯德基和麦当劳牢牢占据着消费者对洋快餐的认知。
在没有精准算法推送广告的时代,汉堡王作为陌生品牌,要想登上中国市场的舞台,唯有多开店,提高曝光率。汉堡王最初进入上海时,原计划一年内在上海开10家直营店,待在上海站稳脚跟后,再开放加盟,迅速扩张。
然而,汉堡王的计划未能实现。进入中国的前8年,一共只开了68家店,分布在12个城市,与同时期开了3500家店的肯德基相比,实在相形见绌。汉堡王原本的扩张计划是开300家门店,结果连四分之一都没达到。
汉堡王进入中国的第一仗打得很难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中国汉堡王受远在海外、不接地气的母公司遥控管理。作为分支,中国汉堡王跟随美国市场的单品上新和营销节奏。一些在美国人眼中象征健康的特色,如火烤工艺、酸黄瓜、生洋葱,都原封不动地被移植到中国汉堡王的菜单里。
中国汉堡王连产品定价权都没有,一个汉堡卖35块,竟是直接从美元价格换算成人民币得来的。汉堡王对中国业务的管理也不够本土化。汉堡王从澳大利亚调来一位总经理管理中国业务,开拓店面的总监是印度人。在上海优质商城的黄金店面被肯德基、必胜客占据,汉堡王宁愿等待其他店铺退租,也不愿接受商场提供的负一楼位置。
管理中国业务的亚太区总裁虽有麦当劳大中华区的工作经历,但相比于上海,更愿意待在新加坡,因为在澳大利亚、日本、印尼加大业务投入,能给这位职业经理人带来更丰厚的升职加薪回报。
第二个原因是,汉堡王母公司受到金融危机打击,陷入经营困境。肯德基和麦当劳母公司的股权结构非常稳定,而汉堡王的母公司几经易主,每换一次金主,就会有一轮新的人事变动和战略调整。
在动荡的收购、改革、人事变动中,团队很难安心工作。汉堡王刚进入中国时,正处在被第六任“爸爸”德州太平洋集团收购后的安稳期,一年后上市,意气风发。但没几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资本纷纷撤资。汉堡王在2010年选择退市,还背负了7.5亿美元债务。
汉堡王历史上已被转卖过5次,此时又被巴西投资公司3G资本盯上并收购。3G资本对汉堡王进行了全方位改革,包括菜单优化、供应链重组、对管理层裁员。但更关键的是,3G资本打算通过财务技巧提高净利润率。具体做法是,通过改变经营模式降低成本,留下美国的52家直营门店,其余全部卖给特许经营商经营。
这样一来,汉堡王12000家门店,包括中国市场的68家门店的运营管理成本,都将不再计入母公司财报。正因如此,2012年,中国汉堡王被卖给了TOP公司。这家公司是汉堡王在土耳其的主特许经营商,在土耳其运营600多家汉堡王门店,规模比中国市场大得多,势必会分散TOP的精力和资源。
土耳其公司成为中国汉堡王真正的老板后,裁掉了此前的中国管理团队,希望给汉堡王一个全新开始,将中国市场分封给操盘手,从以直营模式为主转变为加盟模式。此后,中国汉堡王终于在2012年后开始快速扩张,以平均每年170家的速度开店。
中国汉堡王的新团队意识到,进入中国多年,在国民度上根本无法与肯德基、麦当劳相比。汉堡王中国团队希望品牌形象与肯德基、麦当劳形成差异,抢占精品汉堡市场,走中产路线。就像哈根达斯在美国消费者心中只是普通冰淇淋球,但到中国后,利用当时中国人普遍的“外国品牌滤镜”,在明亮宽敞、座椅柔软舒适的店铺中,售卖客单价高昂的冰淇淋火锅、冰淇淋铁板烧,成功实现高端化。汉堡王中国新官上任烧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是重新设计门店装修,让汉堡王看起来更像咖啡馆、西餐厅。第二把火是提价,售卖高价汉堡。汉堡王把菜单分成三个系列:至尊、经典和超值。经典系列售卖汉堡王历史最悠久的产品,价位30元;至尊系列售卖6 - 7款,价位40元的安格斯牛堡;超值系列售卖15到20元的鸡腿堡、脆鸡堡。这三个系列里,只有超值系列对标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定价,至尊和经典系列都比竞争对手贵不少。
当时,中国汉堡王和中国麦当劳产品的差价,换算后达到1.5美元,比美国市场还高。第三把火是努力尝试本土化,比如把辣味添加剂换成中国本土种植的辣椒,把原版鸡肉汉堡使用的鸡胸肉饼换成鸡腿肉。汉堡王虽收获了一批忠实于“蜀霸王”和牛肉汉堡的粉丝,但始终没能推出类似老北京鸡肉卷、嫩牛五方、麦乐鸡、麦旋风这样的爆火单品,也没有发起过“疯狂星期四”“1 + 1穷鬼套餐”这类出圈的营销活动。这三把火都没能提升汉堡王的国民度。
2012 - 2015年,中国汉堡王终于开进32个城市,但八成以上店铺开在一二线城市,只能服务全中国大概四成的人口。就在汉堡王以为日子慢慢步入正轨时,市场发生了变化。下沉成了餐饮的关键词,人均19元的华莱士开了2万家门店,成为中国密度最高的汉堡店;中式汉堡塔斯汀开店数超过麦当劳,成为中国第三。汉堡王的定位十分尴尬,动辄三五百万的加盟费与肯德基、麦当劳相近,但品牌知名度却不及这两家。而风头正盛的华莱士和塔斯汀,加盟费只要50到80万。
面对本土品牌的挤压,汉堡王终于加入价格战。2024年8月,汉堡王推出9.9元套餐,通过第三方平台买团购券还能更便宜。但低价引流策略若不能带动正价商品销量上升,就等同于自杀。15年前,汉堡王在美国推出过1美元双层芝士汉堡,虽客流增加,但季度销售额却下降了17%,加盟商纷纷抱怨,认为这是牺牲他们的利益来取悦消费者。
中国汉堡王没有吸取前车之鉴。据媒体报道,很多中国加盟商对9.9元套餐极为不满,认为该套餐拉低了门店销售额,且卖得越多,赔得越多。2024年11月,汉堡王福建加盟商不堪亏损,连关10家门店。在下沉市场,由于汉堡王加盟费高昂,频繁的促销活动让一线城市的加盟商回本更加遥遥无期。汉堡王在四五线城市的关店率高达29%和61%。2024年全年,中国汉堡王一年关店300家,并且新建门店12个月存活率降到93%左右,陷入一边开店一边倒闭的困境。
按国际惯例,品牌方可以在合同中就开店速度对特许经营商提出要求。1996年,汉堡王母公司就曾以开店速度未完成合同约定为由,试图终止澳大利亚主特许经营商Hungry的经营权,双方官司一直打到新南威尔士州最高法院。2024年2月,汉堡王母公司的CEO曾在财报电话会上表达对中国汉堡王开店速度不及预期的不满。2025年,媒体报道,汉堡王母公司向汉堡王中国的主特许经营商发出终止通知,提前8年收回特许经营权,双方和平分手。
水土不服的汉堡王还在为自己寻找新的中国操盘手,然而,2025年的中国餐饮市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残酷,留给汉堡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相关知识
汉堡王中国:一场“大换血”下的自救之路
从辍学到国外当服务生变汉堡大亨:王京海与牛约堡的奋进征程
汉堡中国高层换血背后:国际快餐巨头打响本土化反击战
汉堡王在中国市场的挑战与变革路径
汉堡变身爆款“健康餐”?汉堡王如何用跨界抓住更多年轻人
汉堡进入9.9元时代,麦当劳讨好中国年轻人,大搞促销、门店开到乡镇
喜欢拉踩同行的汉堡王,快被同行干翻了
“汉堡王疯狂扩张:麦当劳是否感到压力?”
营养师认为汉堡王三层芝士牛肉堡是最不健康的快餐汉堡
汉堡王0元皇堡免费领取时间、入口及规则2024
网址: 为何进入中国20年的汉堡王始终水土不服?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53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