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当代作家及作品:张爱玲

当代作家及作品:张爱玲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上海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之一。四十年代在上海孤岛成名,其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惊异,而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在当时亦是极为罕见。五十年代初她辗转经香港至美国,在此期间曾经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因其中涉及对大陆当时社会状态的描写而被视为是反动作品。其后作品寥寥。她的主要作品包括有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怨女》、《赤地之恋》、《秧歌》等。张爱玲也曾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写《南北一家亲》等六个剧本,之后也曾从事翻译与考证工作。

生平简介

1920年(一说为1921年),张爱玲出生于上海的麦根路(现在叫太兴路)。张爱玲家世显赫,她的祖母是晚清洋务派领袖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女儿,祖父是清末名臣张佩伦,父亲是典型的遗少,母亲则是留过洋的新女性。她的父母给她取名叫做张瑛。

1922年,张爱玲全家搬家到天津。在那里,张爱玲四岁就进入了私塾学习。

1928年,张家又搬回了上海。

1930年,张瑛被改名为张爱玲,这是为了上中学报名方便。"爱玲"为英文"Eileen"的译音。同年,张爱玲的父母离婚。

1931年开始,张爱玲开始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就读。

1932年在该校的校刊上发表了她的短篇小说处女作《不幸的她》。

1933年又在该校刊发表了她的第一篇散文《迟暮》。

1937年,张爱玲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小说,并在这一年从中学毕业。

1939年,张爱玲考入了香港大学。成绩优异,连获奖学金并有机会赴伦敦大学深造。日战爆发后,不得不中断学业,回沪从事文学创作为生。

1943年,张爱玲发表了她的几篇重要著作,包括有《沉香屑 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心经》等。也是在这一年,她认识了胡兰成。

1944年,二人结婚。

但是她的婚姻并不长久,在1947年,她与胡兰成离婚。

1948年,张爱玲发表了《十八春》(后来改名为《半生缘》)。

1952年张爱玲迁居到香港。到香港美国新闻处做事。

1955年赴美国定居。

1956年,她得到了Edward MacDowell Colony 的写作奖金。这一年她结识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 。开使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小说的故事背景是三反五反。

1957-1964 为香港电影业巨子陆运涛的 电影懋业公司 编写《情场如战场》等剧本。

1967年改编短篇小说金锁记为怨女,又名北地胭脂。

1967年赖雅去世,张爱玲获邀担任美国纽约雷德克里芙学校驻校作家,并且开始将清朝的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翻译成为英文。

1968年,《十八春》的内容经过修改以后重新定名为《半生缘》,在《

皇冠》杂志、香港《星岛晚报》进行连载。

1973年,定居洛杉矶。

1991年,《张爱玲全集典藏版》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逝世于洛杉矶她的

公寓中,享年七十四岁。这一年9月19日,遵照张爱玲遗愿,林式同将她的遗体在洛杉机惠捷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9月13日,张爱玲的生日,林式同与数位文友将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

张爱玲作品

张爱玲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类型包括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张爱玲的作品《怨女》、《流言》、《半生缘》及《张爱玲短篇小说集》于1960、70年代先后由台北皇冠出版社重新出版,且于1980年代畅销海内外。张爱玲小说风格对台湾战后文坛的小说流派影响深远。

张爱玲作品:

一 小说

《牛》,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国光》创刊号,1936年。
《霸王别姬》,《国光》第九期,1937年。
《沉香屑 第一炉香》,上海《紫罗兰》杂志,1943年5月,收入《传奇》。
《沉香屑 第二炉香》,《紫罗兰》,1943年6月,收入《传奇》。
《茉莉香片》,上海《杂志》月刊第11卷4期,1943年7月,收入《传奇》。
《心经》,上海《万象》月刊第2-3期,1943年8月,收入《传奇》。
《倾城之恋》,《杂志》第11卷6-7期,1943年9-10月,收入《传奇》。
《琉璃瓦》,《万象》第5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
《金锁记》,《杂志》第12卷2期,1943年11-12月,收入《传奇》。
《封锁》,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
《连环套》,《万象》7-10期,1944年1-6月,收入《张看》。
《年青的时候》,《杂志》第12卷5期,1944年2月,收入《传奇》。
《花凋》,《杂志》第12卷6期,1944年3月,收入《传奇》。
《红玫瑰与白玫瑰》,《杂志》第13卷2-4期,1944年5-7月,收入《传奇》。
《殷宝滟送花楼会》,《杂志》第14卷2期,1944年11月,收入《惘然记》。
《等》,《杂志》第14卷3期,19944年12月,收入《传奇》。
《桂花蒸 阿小悲秋》,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
《留情》,《杂志》第14卷5期,1945年2月,收入《传奇》。
《创世纪》,《杂志》第14卷6期,第15卷1、3期,1945年3-6月,收入《张看》。
《鸿鸾禧》,发表刊物及年月不详,收入《传奇》。
《多少恨》,上海《大家》月刊第2-3期,1947年5-6月,收入《惘然记》,台湾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
《小艾》,上海《亦报》,1950年连载,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年7月。
《十八春》,上海《亦报》连载,1951年出单行本。
《秧歌》,香港《今日世界》月刊,1954年。
《赤地之恋》,香港《今日世界》,1954年。
《五四遗事》,台北《文学》杂志,1957年,收入《惘然记》。
《怨女》,香港《星岛晚报》连载,1966年,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1968年。
《半生缘》,1968年,先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后改名为《惘然记》,收入《惘然记》。
《相见欢》,收入《惘然记》。
《色·戒》,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1979年,收入《惘然记》。
《浮花浪蕊》,收入《惘然记》,1983年。
(以上三篇约作于1950年,发表时间晚。)

二 散文

《迟暮》,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3年刊。
《秋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6年刊。
书评四篇,《国光》第1、6期,1936-1937年。
《论卡通画之前途》,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刊。
《牧羊者素描》,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刊。
《心愿》,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刊。
《天才梦》,西风出版社征文,1939年,收入《张看》。
《到底是上海人》,《杂志》第11卷5期,1943年8月,收入《流言》。
《洋人看京戏及其它》,上海《古今》半月刊第33期,1943年《更衣记》,《古今》第34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
《公寓生活记趣》,《天地》第3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
《道路以目》,《天地》第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
《必也正名乎》,《杂志》第12卷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
《烬余录》,《天地》第5期,1944年2月,收入《流言》。
《谈女人》,《天地》第6期,1944年3月,收入《流言》。
《小品三则》(包括《走!走到楼上去》、《有女同车》、《爱》),《杂志》第13卷1期,1944年4月,收入《流言》。
《论写作》,《杂志》第13卷1期,1944年4月,收入《张看》。
《童言无忌》,《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收入《流言》。
《造人》,《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收入《流言》。
《打人》,《天地》第9期,1944年6月,收入《流言》。
《说胡萝卜》,《杂志》第13卷4期,1944年7月,收入《流言》。
《私语》,《天地》第10期,1944年7月,收入《流言》。
《中国人的宗教》,《天地》第11-13期,1944年8-10月。
《诗与胡说》,《杂志》第13卷5期,1944年8月,收入《流言》。
《写什么》,《杂志》第13卷5期,1944年8月,收入《流言》。
《〈传奇〉再版序》,1944年9月。
《炎樱语录》,上海《小天地》第1期,1944年9月,收入《流言》。
《散戏》,《小天地》第1期,1944年9月。
《忘不了的画》,《杂志》第13卷6期,1944年9月,收入《流言》。
《谈跳舞》,《天地》第14期,1944年11月,收入《流言》。
《谈音乐》,《苦竹》第1期,1944年11月,收入《流言》。
《自己的文章》,《苦竹》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流言》。
《夜营的喇叭》
《借银灯》
《银宫就学记》
《存稿》
《雨伞下》
《谈画》
(以上均收入《流言》中,发表刊物及年月不详)
《气短情长及其它》,《小天地》第4期,1945年1月。
《〈卷首玉照〉及其它》,《天地》第17期,1945年2月。
《双声》,《天地》第18期,1945年3月。
《吉利》,《杂志》第15卷1期,1945年4月。
《我看苏青》,《天地》第19期,1945年4月。
《姑姑语录》,《杂志》第15卷2期,1945年5月,收入《张看》。
《中国的日夜》,收入《传奇》增订本,1947年。
《华丽缘》,上海《大家》月刊创刊号,1947年4月,收入《惘然记》。
《有几句话同读者说》,收入《传奇》增订本。
《〈太太万岁〉题记》,上海《大公报、戏剧与电影》1947年12月3日。
《张爱玲短篇小说集·自序》,1954年7月。
《〈爱默森文选〉译者序》1964年。
《忆胡适之》,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收入《张看》,1976年。
《谈看书》,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收入《张看》,1976年。
《谈看书后记》,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收入《张看》,1976年。
《〈红楼梦魇〉自序》,台湾皇冠出版社,1976年。
《〈张看〉自序》,台湾皇冠出版社,1976年5月。
《〈惘然记〉序》,台湾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
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1983年10月1日、2日台北《联合报》副刊。
《〈海上花〉的几个问题》(英译本序),1984年1月3日台北《联合报》副刊。
《表姨细姨及其他》,台湾皇冠出版社,1988年。
《谈吃与画饼充饥》,台湾皇冠出版社,1988年。
《"嗄?"?》,1989年9月25日台北《联合报》副刊。
《草炉饼》,1990年2月9日台北《联合报》副刊。

三 电影剧本

《未了情》,1947年。
《太太万岁》1947年。
《情场如戏场》(改编),1956年摄制,收入《惘然记》。

四 学术论著

《红楼梦魇》,台湾皇冠出版社,1976年。
《〈海上花列传〉评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1981年。

五 译文

《海上花列传》(汉译英)。
《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与人合译,英译汉)。

相关知识

张爱玲作品半生缘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鉴赏》教学大纲
重磅官宣!国民女神鞠婧祎成雪玲妃品牌代言人
张玲:从“心”启航,呵护女性心理健康
现当代中国医疗题材文学作品述评
关于健康知识普及行动——2024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黑龙江赛区)优秀作品名单的公示
首届宁波当代艺术名家作品拍卖会周末开拍
玲珑瘦血橙饮副作用 玲珑瘦血橙饮的注意事项
减重一斤赢4316万元?贾玲暴瘦背后,作为老板的诚意
玲珑茶制作技艺

网址: 当代作家及作品:张爱玲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56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