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1期 作者: 王莲莲
[导读] 幼儿园教师应该注重保护幼儿的安全和幼儿的身体健康,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建立一日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幼儿阶段是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的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所以应该在这个时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儿应在指导下,不偏食、不挑食。
内蒙古卾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幼儿园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幼儿园教师应该注重保护幼儿的安全和幼儿的身体健康,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建立一日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幼儿阶段是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的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所以应该在这个时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儿应在指导下,不偏食、不挑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愿意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这就需要家长和幼儿教师共同配合,一起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每天坚持饮食规律,科学合理、健康营养的良好饮食习惯有益于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干扰。相反,如果饮食不规律,吃一些不健康的食物,身体就会越来越差,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而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就餐环境,制定合理的进餐常规
1.家长应该在幼儿就餐时营造一个轻松安静的环境。不要看电视和大声谈话。一家人要围坐在餐桌前一起吃饭,营造出就餐的气氛,这样也会增强幼儿的食欲,反之,幼儿独自吃饭会减弱幼儿的食欲。家长不要刻意提醒幼儿应该怎么做,避免在进餐时训斥幼儿,要让孩子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用餐。
家长应该严格的要求幼儿在进餐时的一些常规,做到饭前饭后洗手,合理固定的就餐时间等。这就需要家长做饭时间规律,每一天都在特定的时间吃饭,这样不仅给家长省去很多麻烦,而且有利于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2.幼儿园具有良好的进餐氛围。幼儿园一天三顿饭都在特定的时间,我在幼儿园实习期间发现,教师会在吃饭前搅拌饭菜,防止幼儿挑出自己不喜欢的食物,还会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使幼儿保持安静。幼儿园也应该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吃饭期间教师不应该严厉的大声催促,采取命令的口吻要求幼儿,这样会影响幼儿的食欲和进餐情绪。
家庭和幼儿园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就餐环境后,幼儿也会慢慢的习惯这种规律,吃饭时放音乐就自觉的不说话了,也不和其他小朋友打闹了,吃饭的速度会大大提高,再到后来即使不放音乐幼儿也能安静的吃饭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相关知识
家园共育促进小班幼儿良好饮食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家园合作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
家园互动促进幼儿良好饮食习惯与行为养成研究 论文.docx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重视幼儿园新生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习惯论
家园共育构建幼儿健康饮食行为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模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含反思 幼儿园免费教案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好习惯,共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网址: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79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