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买了一箱可乐回家,没想到被我妈批评:少喝点甜的,实在想喝,你买那种 0 糖可乐,甜还健康。
我当时就震惊了,没想到连我妈都知道代糖这种东西,并且早已接受并认可代糖的存在。
最近有一种代糖非常火,那就是阿斯巴甜,世卫组织(WTO)已经于今天(7 月 14 日)将阿斯巴甜划为了 2B 级致癌物质,可谓是对其进行了一番重拳出击。
这篇文章就好好聊聊关于代糖的那些迷思与纠葛。
代糖,顾名思义是代替糖类(蔗糖、葡萄糖等)的物质,人类使用代糖的历史悠久。
中国的甘草(甜素)、罗汉果(甜苷),国外的甜叶菊(苷)等等,公元前 200 年就有关于甘草的文字记载,人类使用代糖的历史,早已超过千年。
罗汉果-甘草
众所周知,甜味可以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感觉愉悦,甜味剂(糖和代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只不过罗汉果这种是天然代糖,更容易被接受,阿斯巴甜是人工合成代糖,后者突出一个产能巨大,成本低,加上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 200 倍,还低热量,所以被大规模地广泛使用。
市面上能买到的无糖可口可乐,无糖百事可乐,蒙牛真果粒等等,都添加了阿斯巴甜。
可口可乐 零度
如阿斯巴甜般的代糖,早已入侵我们的生活,其流行和人类的食品工业发展密不可分,背后代表着的商业利益,更是巨大。
具体来说,此次定义阿斯巴甜致癌等级的是世卫组织下属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另一个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则强调了 40mg/kg 体重的可接受每日摄入量。
IARC 定义这些等级的方法,并非如我们所想:有一个具体的实证研究,证明阿斯巴甜会致癌,然后定等级。
而是分析“目前存在的关于阿斯巴甜可能会致癌”的研究,进行判断和整合,然后给出一个致癌等级。
这之间的差别,可以类比为,前者是拿到你和你爸的基因对比,判定你是你爸的子女,后者是拿到血型、样貌对比,判断你是你爸子女的可能性。
IARC 之所以做出这种判断,和之前一篇法国的“涉及到 10 万人的关于代糖的调查研究”密不可分。
该研究横跨 2009-2021 年,样本量有 10 万多人,最后结果显示:和不吃代糖(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的人相比,吃较多代糖的人全癌风险增加了 13%,其中阿斯巴甜增加了 15%,在乳腺癌风险上,阿斯巴甜造成的风险足足有 22%。
可惜的是,该实验的实验方法值得商榷:它让参与者自己在网上报名上传自己的数据,这很难确保数据的是“干净”的。
该研究本质是调查研究,他们只能找到阿斯巴甜和癌症的相关性,阿斯巴甜致癌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
IARC 部分致癌物质归类
更有趣的是,在之前公布的 2B 类致癌物里,大气污染,手机辐射、咖啡、泡菜、汽油等都在其中。
2A 类致癌物里,夜班工作、高温油炸食品、65℃ 以上热饮,红肉等等,也在其中。
1 类明确致癌物我们更熟悉了:咸鱼,酒精、烟草、槟榔、太阳辐射等等。
所有网友笑称:加着班、喝着无糖饮料,再抽根烟,玩玩手机,嚼着槟榔,那你就获得了 5 个致癌 debuff,估计离死亡已然不远(bushi)。
所以,从以上两个角度来看,IARC 的这种定义,只能说仅供参考,有价值,但价值有限。
简单地说:代糖可以吃,但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吃多了肯定不好。
以笔者个人体验来说,之前喝“可口可乐纤维+”的产品,每次喝完必拉肚子,喝了 3 回才意识到是可能是代糖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代糖会参与人体代谢,比如本文所说的阿斯巴甜,其分子式是 C14H18N2O5,在人体内会分解出一种叫苯丙氨酸的物质,有一种叫苯丙酮尿症患者,他们就绝对不能吃含有阿斯巴甜的食物。
此外,阿斯巴甜还会产生甲醇,甲醇在人体内的代谢需要先成为甲醛,再成为甲酸,这都会对肾脏造成负担,也会有一定的风险。
阿斯巴甜分子式
其次,目前已经基本被大家承认的是:代糖会对肠道菌群造成改变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比如这篇“关于代糖影响血糖以及改变人体微生物组”的论文,就找了 4 种代糖来进行测试: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甜叶菊糖。
他们对被试进行了为期两周实验,并且每天吃代糖的量都低于 FDA 允许标准,结果发现,这4种代糖组都出现了各不相同的肠道菌群的改变。
另一篇发表在 Narture上的“赤藓糖醇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论文则直接给出了结论:赤藓糖醇会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的风险。
还有一篇“人造甜味剂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论文则表明,阿斯巴甜会增加 17% 的脑血管疾病风险。
此外,也有研究发现,代糖会改变人类大脑对甜味的感知,可能会造成更多糖分的摄入等等,我们就不做过多展开。
虽然目前有一些初步的证据表明阿斯巴甜可能具有致癌潜力,但对于阿斯巴甜致癌的确凿证据仍然缺乏。
根据世卫组织的说法,每人每天的摄入量小于等于 40mg/kg 体重,都是能接受的,换算成可乐的话,大概一天要喝 9 罐,才会超标。
代糖无法代替真正的糖,它也并不一定比真正的糖健康。
对于糖尿病患者和那些本来就身体肥胖的人来说,用代糖来代替蔗糖等真正的糖,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适量摄取两种糖(不论是代糖或真正的糖),才是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Debras C, Chazelas E, Srour B, et al. 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cancer risk: Results from the NutriNet-Santé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PLoS Med. 2022;19(3):e1003950. Published 2022 Mar 24. doi:10.1371/journal.pmed.1003950
Suez J, Cohen Y, Valdés-Mas R, et al. Personalized microbiome-driven effects of non-nutritive sweeteners on human glucose tolerance. Cell. 2022;185(18):3307-3328.e19. doi:10.1016/j.cell.2022.07.016
Witkowski, M., Nemet, I., Alamri, H. et al. The artificial sweetener erythritol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 risk. Nat Med 29, 710–718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3-02223-9
Debras, Charlotte, et al. "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Results from the prospective NutriNet-Santé cohort." Bmj 378 (2022).
#世卫组织宣布阿斯巴甜可能致癌#
相关知识
了解阿斯巴甜:人造糖的真相
阿斯巴甜致癌吗
人工甜味剂阿巴斯甜或不止致癌...
含有阿斯巴甜的食物还能吃吗?阿斯巴甜属于几类致癌物
阿斯巴甜可致癌?医生建议避免长期过量食用
无糖可乐还能喝吗?世卫组织或将宣布阿斯巴甜可能致癌
从“健康低卡”到“可能致癌”?阿斯巴甜市场格局生变
阿斯巴甜或“致癌”?长轻营养食疗:应当科学健康地摄入糖分
哪些食物含有阿斯巴甜?提醒:吃多了阿斯巴甜对身体有5大危害
WHO或将于下月正式宣布阿斯巴甜致癌,代糖新星阿洛酮糖优势明显
网址: 了解代糖:阿斯巴甜致癌是否真的可信? https://m.trfsz.com/newsview1418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