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保健食品,尤其涉及一种黄芪茶及其制作方法和冲泡方法。
背景技术:
1、黄芪红枣养生茶作为传统中医食疗文化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在健康养生领域备受关注。基于传统中医"补气需健脾"理论和现代营养学研究成果,黄芪与红枣作为中国传统药食同源物质的典型代表,其配伍应用历史可追溯至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在这部中医经典著作中,明确记载了"黄芪建中汤"等将黄芪与红枣配伍使用的方剂,用于治疗"虚劳里急"等症状。历经两千余年的临床实践与经验积累,黄芪红枣组合已成为中医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基础配伍之一,并逐渐发展出简便易行的茶饮形式,融入民众日常生活。
2、随着现代人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亚健康状态的普遍化,具有"治未病"特点的传统养生茶饮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据中国保健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养生茶市场规模已突破800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其中黄芪红枣类产品占据近30%的市场份额。这一现象反映出民众对传统中医药养生文化的认可与需求,同时也对产品的科学性、安全性和功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3、黄芪作为补气药物的代表,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药用历史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谓其"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进一步总结黄芪"甘,微温,无毒",主入脾、肺二经,具有"补虚损五劳羸瘦,止渴,利阴气,去肾间邪气"等功效。在临床应用方面,黄芪被视为"补气诸药之最",尤其擅长治疗气虚下陷和表虚不固两类证候。对于中气下陷所致的内脏下垂(如子宫脱垂、脱肛)、久泻脱肛等症状,黄芪常与升麻、柴胡等升阳举陷药物配伍;而对于表虚自汗、易感风寒者,则多与防风、白术同用,如玉屏风散。
4、红枣,又称大枣,自古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其药用价值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称其"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中医理论认为红枣性味甘温,归脾、胃、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三大功效。在临床应用中,红枣既可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少便溏、乏力倦怠,也常用于妇人脏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更年期综合征或轻度抑郁状态)出现的精神忧郁、哭笑无常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红枣在方剂中还常扮演"调和诸药"的角色,其甘缓之性可减轻某些药物的峻烈之性或毒副作用。
5、现有黄芪红枣养生茶产品在配方设计、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产品功效的充分发挥,这些局限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功效性,具体如下:
6、1.简单拼配,忽视中医"补气需健脾"原则
7、缺陷:市售产品多采用黄芪:红枣=1:1配比,易致气滞、消化不良。
8、原因:
9、未引入小米等健脾成分,无法实现"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整体调理。
10、红枣甘温滋腻,过量配伍可能加重湿热体质者不适。
11、2. 依赖添加糖调味,违背健康理念
12、缺陷:部分产品添加白砂糖改善口感,增加代谢风险。
13、原因:
14、未利用天然甜味成分(如苹果)替代精制糖。
15、忽视中医"甘温助热"的禁忌,可能诱发上火。
16、3.缺乏活性成分标准
17、缺陷:不同产地黄芪甲苷含量差异可达10倍,camp差异8倍。
18、原因:
19、无全国性标准规范关键成分(如黄芪甲苷≥0.4%、camp≥200μg/g)。
20、原料来源不一(如子洲黄芪vs普通黄芪)。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芪茶及其制作方法和冲泡方法,旨在解决现有黄芪红枣养生茶存在的上述问题。
2、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黄芪茶,包括以下质量份的成分:
4、黄芪片 1~5份、小米制成的爆米花 0.5~2份、红枣干片 1~3.5份以及苹果干片0.5~2份;
5、所述黄芪片的原材料来自子洲,所述小米来自米脂,所述红枣干片的原材料自佳县,所述苹果干片的原材料来自榆林。
6、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黄芪茶包括以下质量份的成分:
7、黄芪片 2份、小米制成的爆米花 1份、红枣干片 2份以及苹果干片1份。
8、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黄芪片的厚度为1.5~2.5mm。
9、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红枣干片的厚度为1.5~2.5mm。
10、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苹果干片的厚度为1.5~2.5mm。
1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述黄芪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将黄芪片、小米制成的爆米花、红枣干片以及苹果干片混合均匀即可。
13、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黄芪片由晾晒或烘干后的黄芪进行切片得到,切片后进行再次烘干,烘干温度为50℃~55℃。
14、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黄芪片烘干后采用紫外线进行灭菌处理,灭菌时间为30~50min,黄芪片与紫外线发射灯管之间的距离为0.8~1.5m。
15、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黄芪茶的冲泡方法,将黄芪茶置于茶具里面,然后向其中加入沸腾的水对黄芪茶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重新加入沸腾的水。
16、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清洗黄芪茶的的体积是黄芪茶体积的2~3倍。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8、配伍创新性:突破传统单方或两两配伍模式,首次将黄芪(补气)、红枣片(补血)、小米爆米花(健脾)、苹果干(生津)四味食药材科学配比,形成"气-血-脾-津"四位一体的调理体系。本发明通过科学配比与工艺优化,制成黄芪小米茶,旨在提升其综合保健功效与使用便捷性。
19、原料配比:黄芪、小米爆米花、红枣片、苹果干按1~5: 0.5~2: 1~3.5: 0.5~2的比例科学配伍,确保各成分协同增效。
20、1.补气健脾,增强体质
21、黄芪富含多糖、皂苷,增强免疫力,促进脾虚恢复。
22、小米健脾,含丰富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消化功能。
23、协同效应:黄芪补气+小米健脾,形成“气足则脾运”的中医理论实践,改善疲劳、食欲不振。
24、2.养血安神,改善气血不足
25、红枣补血,含环磷酸腺苷(camp)、铁元素,促进血红蛋白合成。
26、苹果干生津润燥,富含有机酸、多酚类,调节神经系统,缓解焦虑。
27、协同效应:红枣补血+苹果干生津,达到 “气血双补”效果,改善面色萎黄、心悸失眠。
28、3.抗氧化,延缓衰老
29、黄芪 +苹果干清除自由基能力较单一成分提高2倍(orac值测定)。红枣(维生素c):协同增强抗氧化网络,减少皮肤氧化损伤。
30、首创四味药食同源协同配方
31、突破传统两两配伍(如黄芪+红枣、小米+红枣),首次将 黄芪(补气)、小米爆米花(健脾)、红枣片(养血)、苹果干(生津科学组合),形成 “补气-健脾-养血-生津”四位一体的调理体系。
32、解决单一功效局限:传统代茶饮多侧重补气或补血,本发明通过小米爆米花(健脾助运化)+苹果干(生津防燥热),使补而不滞,气血双补的同时兼顾脾胃运化与津液平衡。
33、配伍依据: 中医理论依据
34、黄芪(补气固表):《本草纲目》载黄芪“益元气,壮脾胃”,为本方补气核心;
35、红枣(补血安神) + 小米爆米花(健脾和胃),红枣助黄芪“气能生血”,小米健脾防黄芪壅滞,符合《脾胃论》“补气需先健运”原则;
36、佐使药:苹果干(生津润燥)防红枣滋腻、黄芪温燥,体现“补而不燥”的配伍智慧。
37、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子州黄芪、米脂小米、佳县红枣和榆林山地苹果配制,着相辅相成,制得的黄芪小米茶能够达到增强免疫力、改善体质、健脾养胃、改善皮肤的作用,同时加强了它们各自的药用价值,最大化实现了黄芪的药用效果,口感温润,味道极佳。黄芪茶的配制方法无需以往繁琐的过程,对配料的要求更加精简和严格,生产方法简便易行,同时保证了黄芪原材料的天然性又达到保健养生的效果。
相关知识
一种黄芪茶及其配制方法与流程
一种黄芪茯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黄芪茶及其配制方法.pdf
一种黄芪薄荷红茶菌饮品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黄芪保健茶的炮制方法与流程
黄芪茶的制作方法和功效:如何结合茶叶一起冲泡?
黄芪茶怎么泡 黄芪茶的正确冲泡方法
健康茶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一种黄芪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
黄芪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网址: 一种黄芪茶及其制作方法和冲泡方法与流程 https://m.trfsz.com/newsview1454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