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市场现状与挑战
在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健康生活”与“品质生活”已成为主流理念,益生菌市场也因此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尽管国内益生菌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不容小觑,尤其是成人益生菌市场,更是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细分领域的母婴益生菌市场也在不断进步,尽管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由于相关法规和执行标准的缺失,该市场存在产品品类定位模糊、监管难度大等问题。尤其是母婴益生菌的适用年龄范围不够明确,部分产品甚至未进行明确标注,这导致一些标有婴幼儿益生菌的产品可能含有不适宜婴幼儿食用的成分,存在潜在风险。因此,母婴益生菌市场迫切需要规范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可食用菌株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发布了关于莱茵衣藻等36种“三新食品”的公告,其中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B536已被批准可用于婴幼儿食品。该菌种不仅被列入我国《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还得到了欧洲食品安全局资格认定(QPS)名单的推荐以及国际乳品联合会公报的认可。此外,该菌株已在美国、日本等国家获得批准,用于婴幼儿食品。
02母婴益生菌市场发展
◆ 产品审批与创新
截至目前,我国国家卫健委已批准的益生菌菌种中,适用于婴幼儿食品的已增至14种。这些菌种包括瑞士乳杆菌R0052、婴儿双歧杆菌R0033、两歧双歧杆菌R0071、嗜酸乳杆菌(NCFM)、动物双歧杆菌(Bb-12)、乳双歧杆菌(HN019)、乳双歧杆菌(Bi-07)、鼠李糖乳杆菌(LGG)、鼠李糖乳杆菌(HN001)、罗伊氏乳杆菌(DSM17938)、发酵乳杆菌(CECT5716)、短双歧杆菌(M-16V)、鼠李糖乳杆菌MP108以及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B536。值得注意的是,嗜酸乳杆菌(NCFM)仅限用于1岁以上幼儿的食品。
随着可食用婴幼儿益生菌品种的增加,婴幼儿益生菌市场得以蓬勃发展,同时,这一市场也拥有了更多的创新空间。
◆ 产品形式与选择
由于国家对于婴幼儿益生菌的安全评估非常严格,要求从菌株来源、临床证据、疾病研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因此,只有经过批准的菌种才能用于婴幼儿食品。对于那些未经国家批准的菌种,其短期和长期安全风险尚不明确,因此不建议给婴幼儿食用。
益生菌产品形式多样,粉剂、片剂、滴剂等各具特点。在市场上,粉剂型益生菌经过低温冷冻干燥技术处理,能够更好地保留益生菌的活性。然而,尽管粉剂型益生菌方便携带,但冲泡时对水温有严格要求。
03益生菌市场标准完善
◆ 产品效果与标准缺失
益生菌的效果一直备受争议。要全面评估益生菌产品,需要综合考虑生产技术、菌种种类以及菌种活性等多个因素。仅仅因为市场上某些产品未能达到理想效果,并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所有益生菌产品都无效。
019年3月,某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对11款主流益生菌产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汉臣氏益生菌粉(四联菌)、童年时光益生菌牛初乳粉、昂立超级益生菌粉的活菌数分别仅为宣称值的6%、26%、44%。
这揭示了一个现象:许多产品所标注的活菌数与实际食用时的活菌数存在显著差异,甚至连一半都达不到。此前,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内容官马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由于益生菌研发的复杂性,国内外目前尚无明确的标准来规范益生菌产品的种类和活菌数量。
◆ 标准更新与未来方向
原卫生部曾颁布《益生菌类保健食品评审规定》,其中明确规定了活菌类益生菌保健食品在保质期内的活菌数不得低于100万CFU/ml(g),即每单位含量需达到百万级别。然而,时至今日,针对普通益生菌食品的活菌标准仍是一片空白。
今年11月8日,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业发酵分技术委员会又发布了《食品用菌种制剂》行业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该标准首次对“益生菌”进行了明确界定,并针对不同种属的微生物制定了相应的活菌总数计数规则和方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益生菌市场的标准建设正在逐步完善。随着市场规模和需求的迅猛增长,统一和完善益生菌标准显得愈发迫切。只有更为严格的标准,才能确保益生菌市场的有序竞争和企业的研发热情。
相关知识
益生菌市场崛起:成人与母婴市场新机遇与挑战
中药茶饮市场崛起:年轻人的养生新选择,是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
养乐多等益生菌:市场机遇与转化难题:6078亿市场
中国保健品软糖市场崛起:增长趋势与未来挑战
小蓝中康|2025保健食品市场需求大起底:增长、机遇与挑战都在哪?
减肥药市场的革命:传统巨头的挑战与新兴力量的崛起
女性健康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保健品市场调查:机遇与挑战并存
保健食品市场迎来新机遇与挑战:发展、竞争与未来趋势
健康之路IPO:港股市场新趋势的崛起与挑战
网址: 益生菌市场崛起:成人与母婴市场新机遇与挑战 https://m.trfsz.com/newsview1477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