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传统远程网络教学和移动视频教学基础上,以移动互联网和即时通信工具为“双重载体”的短视频开始出现在教育教学领域,因视频素材具有便捷性、应用性等特点,受到师生的普遍关注并被广泛接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短视频素材具有较大的运用空间。一方面,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理论还是实操的方法技术,都与短视频教学存在诸多结合点,二者的结合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借助短视频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够让情境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法、理念融入课堂,提升学生的核心心理素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质量达成。为了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本文以基于短视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为主题,探讨了短视频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改革和实践来提高教学效果
短视频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媒介,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短视频具有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特点,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短视频形式多样,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短视频易于传播和分享,可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适应现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短视频可以用于教学资源的创作和分享,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呈现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本文通过对某大学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实践探索,采用基于短视频的教学方法,收集整理和设计了一系列短视频作品,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实践结果显示,基于短视频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学内容方面:结合短视频的特点,优化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视频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教学方法方面:采用短视频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如通过短视频案例分析、短视频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效果。课程评价方面:结合短视频,探索多元化、开放式的课程评价方式,如让学生通过短视频提交作业、参与短视频评论等方式,提高课程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基于短视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短视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娱乐和社交的重要途径。在这种背景下,将短视频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成为教育改革的一种新趋势。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我们寻找相应的对策。
挑战一,短视频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短视频,但质量却良莠不齐。如何在繁杂的短视频资源中挑选出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挑战二,学生对短视频教学的接受程度有限:相较于传统的面对面授课,短视频教学模式在互动性、实时性和个性化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短视频教学的接受程度,是教育改革需要面对的挑战。挑战三,教师在短视频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模糊:在基于短视频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重新定位教师在短视频教学中的角色,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引导、辅导和评价作用,是教育改革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对策一是建立短视频资源库。为了确保短视频教学资源的质量,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短视频资源库,由专业的团队对短视频进行筛选、分类和整理,为教师提供丰富、高质量的短视频教学资源。对策二是提高学生对短视频教学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设置有趣、有挑战的短视频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短视频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互动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对短视频教学的接受程度。对策三是明确教师在短视频教学中的角色。教师在短视频教学中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引导者、辅导者和评价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看、理解和讨论短视频,给予学生必要的辅导和指导,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基于短视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基于短视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整合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类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短视频,形成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实用的教学资源。其次,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结合短视频,采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再次,加强实践环节。通过组织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如心理剧、心理沙龙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应对能力。最后,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改进方向,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应用短视频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本文提出了以下改革方案: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短视频收集、整理、制作和教学能力;二是完善课程设计,将短视频融入到课程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三是创新评估方式,通过短视频作品评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基于短视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优化与创新
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创新。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等。基于短视频的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与创新。其一,以案例为主线,将抽象的心理学知识具体化。通过拍摄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案例,让学生在观看短视频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知识。其二,引入心理学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拍摄心理学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观看短视频的同时,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其三,结合热点话题,关注学生的现实需求。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和学生关心的问题,将其融入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基于短视频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其一,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前观看短视频,了解课程内容,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二,利用互动性强的短视频平台,拓展教学空间。教师可以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布心理健康课程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拓展教学空间。其三,开展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基于短视频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其一,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传统的笔试、论文等形式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二,利用短视频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观看短视频的时间、次数等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本文通过对基于短视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的探讨,发现短视频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短视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基于短视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方法。
【本文系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基于短视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探索”(2308100556073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相关知识
齐鲁理工学院:新医科建设中护理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当“全健康”理念遇上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改革的创新探索
数字赋能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
立德树人理念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索
大学生性及生殖健康素质教育探索及实践.doc
关于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肌肉骨骼运动康复》教学改革与实践问题的研究
对高校公选瑜伽课程教学体系的探索
“导生制”在健康评估技能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说明及教学大纲
网址: 基于短视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探索 https://m.trfsz.com/newsview1489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