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豆浆又被热议!医生建议:中老年人喝豆浆前,务必搞清这3个误区

豆浆又被热议!医生建议:中老年人喝豆浆前,务必搞清这3个误区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 杨月欣,葛可佑.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21.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2019.

豆浆,这一传统饮品近期再度成为热议话题。清晨街角飘散的豆香,唤醒了多少人的味蕾记忆。作为中国传统的营养早餐饮品,豆浆以其丰富的植物蛋白和独特的口感,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不过随着健康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关于豆浆的各种说法也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

一位73岁的刘奶奶最近在社区卫生讲座上提出疑问:"听说豆浆不能和药一起喝?我天天服药,是不是就不能喝豆浆了?"这个问题引发了在场众多中老年朋友的共鸣。豆浆虽好,到底该如何科学饮用?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更需谨慎。

实际上,豆浆确实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对改善中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大有裨益。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数据显示,每100克豆浆中约含有3.5克蛋白质,比同等重量的牛奶还要丰富。此外,豆浆还含有对心血管健康有益的大豆异黄酮,被誉为"植物黄金"。

然而,很多人对豆浆的认识存在误区,特别是中老年群体更应当引起重视。如果不当饮用,不但无法获取豆浆的营养价值,反而可能带来健康隐患。

误区一:豆浆是"万能营养液",多喝有益无害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一家之计在于和。"这句古训道出了早餐的重要性。不少中老年人认为豆浆是理想的早餐饮品,能够满足一天所需的营养。

事实是,豆浆虽然营养丰富,但并非完美的营养补充品。从营养学角度看,豆浆虽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但钙含量相对较低,且其中的植酸会影响钙的吸收。一项针对50岁以上人群的调查显示,仅依靠豆浆作为蛋白质来源的老年人,其钙摄入量往往不足推荐量的70%。

而且,市面上很多现成豆浆添加了过多糖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研究表明,市售甜豆浆每100毫升平均含糖量高达5-8克,长期大量饮用可能增加患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

科学的做法是将豆浆作为膳食的一部分,而非唯一主角。建议中老年人每周饮用豆浆3-4次即可,且最好选择无糖或自制豆浆,并搭配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多样化食物,实现营养平衡。

误区二:豆浆可以与任何食物、药物一起食用

"早晨一杯豆浆加个鸡蛋,营养翻倍。"这种说法在老年群体中广为流传。还有人认为豆浆能促进药物吸收,习惯用豆浆送服药物。

医学研究表明,这些观点存在较大误区。豆浆中的蛋白质会与某些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药效。尤其对于服用抗凝血药物、甲状腺药物的中老年患者,豆浆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干扰药物吸收或效果。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专家指出,中老年人服药应间隔饮用豆浆至少2小时,避免直接用豆浆送服药物。此外,豆浆与富含钙的食物同食,如牛奶、海带等,会形成不溶性钙皂,降低营养物质的吸收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胃肠功能减弱的老年人,冷豆浆可能加重肠胃不适。中医理论认为,老年人脾胃多虚弱,冷豆浆会加重脾胃负担。宜将豆浆煮沸后温热饮用,既能破坏抗营养因子,又能保护脾胃功能。

误区三:所有人都适合喝豆浆,无需考虑个体差异

"我家三代人都喝豆浆,祖辈活到九十多岁。"类似的经验之谈让很多人坚信豆浆适合所有人群。然而,豆浆并非人人皆宜,尤其是某些特殊体质的中老年人

专家研究指出,约5-8%的人对大豆蛋白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腹泻等症状。此外,患有痛风、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应当限制豆浆摄入,因为豆浆中的嘌呤含量较高,可能加重病情。

对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大豆中的异黄酮可能干扰甲状腺激素合成。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的临床观察显示,长期大量饮用豆浆的甲减患者,其药物剂量往往需要调整。

前列腺疾病患者也需谨慎。虽然一些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可能对前列腺健康有益,但对于已确诊前列腺癌的老年男性,医学界仍有争议。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科学饮用。

糖尿病患者饮用豆浆时,应选择无糖豆浆,并将其计入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值得注意的是,豆浆虽然升糖指数较低,但并非越低越好,因个体差异,应当根据血糖监测结果灵活调整。

面对这些误区,如何科学饮用豆浆成为关键问题。营养专家给出了几点实用建议:

选择优质大豆自制豆浆是最佳选择。自制豆浆可以控制糖分添加,避免防腐剂等添加剂。购买黄豆时,应选择颗粒饱满、无虫蛀、无霉变的优质黄豆。

制作工艺也很重要。将黄豆充分浸泡8-12小时,能有效降低其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而煮沸加热至少15分钟,则可以充分破坏豆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提高蛋白质利用率。

豆浆温度宜温不宜冷。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弱的中老年人,冷豆浆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温热的豆浆更易消化吸收,且香气更佳。

饮用时间也有讲究。豆浆最好在早餐时饮用,能够提供一天所需的部分能量和蛋白质。如果晚上饮用,应选择淡豆浆,避免添加糖分,以免增加代谢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豆浆中富含的大豆异黄酮对女性更年期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一项针对50-65岁更年期女性的研究显示,每日适量饮用豆浆,可减轻热潮红等不适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针对不同体质人群,豆浆的饮用方式也可灵活调整。脾胃虚寒者可加入少许生姜;血脂偏高者可选择添加黑芝麻的黑豆浆;骨质疏松风险高的老年人则适合添加芝麻糊或核桃提高钙质摄入。

总的来说,豆浆作为一种传统健康饮品,确实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关键在于理性看待,合理饮用。中老年人应当避开上述三大误区,根据自身健康状况科学选择。

在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健康信息时,保持警惕和理性尤为重要。权威医学机构的专业意见永远是最可靠的指导。对于中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既不应盲目排斥传统饮食,也不应过度迷信某一种食物的功效。

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全面的营养搭配、适量的体育锻炼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豆浆只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通过科学认知,合理饮用,豆浆才能真正发挥其营养价值,为中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回到文章开始提到的刘奶奶,在医生的指导下,她现在保持每周饮用3-4次自制无糖豆浆的习惯,特别注意不用豆浆送服药物。她感慨道:"想不到喝了大半辈子的豆浆,还有这么多学问。这次总算搞明白了!"

健康饮食需要科学态度,而非盲从。合理认识豆浆的营养价值与适用人群,打破常见误区,才能真正享受到这一传统饮品带来的健康益处。

相关知识

豆浆泡咖啡有助减肥 四个喝豆浆误区不能犯
豆浆泡咖啡有助减肥 喝豆浆误区不能犯
养生误区:凉豆浆致腹泻?豆浆的4大误解
肾不好,不能喝豆浆?关于豆浆5大常见误区
喝了那么多年豆浆竟然都是错的?营养师:这样喝才养生
打破对豆浆的误解 原来喝豆浆很健康
建议中老年:条件允许,早餐多吃4种食物,比天天早上喝豆浆好
膳食指南为啥建议每天喝豆浆
​喝腻了普通豆浆 试试红枣枸杞豆浆吧
空腹不能喝豆浆?澄清豆浆的5大误解

网址: 豆浆又被热议!医生建议:中老年人喝豆浆前,务必搞清这3个误区 https://m.trfsz.com/newsview1490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