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你的肠道健康,全靠这群“大树菌”

你的肠道健康,全靠这群“大树菌”

一个“跷跷板”上的微观战争,决定了你身体的健康走向

2024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团队在《细胞》期刊发表突破性研究,首次揭示人体肠道内存在两组核心菌群——“基石功能群”与“病生功能群”。它们构成的“跷跷板”模型,彻底改变了科学界对肠道健康的认知。

其中,被形象比喻为“大树菌”的基石功能群,不仅成为评估肠道健康的新标准,更可能为糖尿病、肥胖、甚至癌症的防治提供全新路径。

一、什么是“大树菌”?肠道里的森林守护者

“大树菌”并非单一菌种,而是由15种不同细菌组成的生态功能群。它们在肠道中占据生态优势后,能有效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如同森林中的参天大树,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支撑。赵立平教授将这一类比具象化:“只有‘大树菌’占据主导时,肠道微生态系统才能像茂密森林般稳定。”

核心特性:安全的健康工程师

大树菌具有三大关键生物学特征:

短链脂肪酸工厂:通过发酵膳食纤维(如果蔬、全谷物中的复杂碳水化合物),产生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这些分子不仅是肠道细胞的能量来源,更是调节免疫和神经信号的关键物质。

无“武装”的和平主义者:几乎不携带抗药性基因或致病毒力因子,对人体安全无害。

环境改造专家:其代谢活动可酸化肠道环境(降低pH值),而多数致病菌(如阴沟肠杆菌)无法在酸性条件下存活,从而实现“不战而胜”。

二、肠道“跷跷板”:大树菌如何主导健康战场

赵立平团队分析跨越5个国家、涵盖7类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精神分裂症等)的肠道菌群数据后,发现一个普适规律:所有人体内都存在一个由284株细菌构成的“跷跷板”网络。

跷跷板左侧:基石功能群(大树菌)优势时对应健康状态,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增强肠屏障功能。

跷跷板右侧:病生功能群优势时产生内毒素、吲哚等有害物,与肥胖、肠漏、慢性病恶化直接相关。

三、大树菌的三大健康守卫机制

► 压制致病菌的“三维攻势”
当大树菌在肠道定植后,它们通过三重机制清剿以阴沟肠杆菌为代表的致胖菌和病原体:

化学武器:短链脂肪酸直接杀灭不耐酸的有害菌;

环境改造:酸化肠道环境,剥夺致病菌生存空间;

资源争夺:抢占肠黏膜附着位点及营养物质,饿死对手。

► 修复肠屏障:从“破篱笆”到“铜墙铁壁”
大树菌产生的丁酸是肠道上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源,可:

加速受损上皮细胞修复

增强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

降低肠道通透性,阻止毒素入血这一机制直接缓解“肠漏综合征”,减少全身性炎症。

► 预警疾病:比症状更早的“菌群哨兵”
研究发现,大树菌与病生菌的比例失衡,常早于疾病临床症状出现。例如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大树菌的减少比血糖升高更早被检测到。这使得菌群检测有望成为预测肥胖、自身免疫病甚至癌症风险的新工具。

四、喂养你的“大树菌”:从科学到实践

精准营养:给大树菌的“专属食谱”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可主动扶持大树菌生长:

高纤维饮食:全谷物、豆类、蔬果(如燕麦、木耳、芹菜)提供益生元,为大树菌提供发酵底物;

发酵食品:酸奶、泡菜中的活性益生菌可协同大树菌增效;

减少“敌菌燃料”:控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避免喂养病生功能菌。

五、未来应用:从疾病预测到治疗革命

赵立平团队正将“跷跷板模型”转化为临床工具:

免疫疗法导航仪:在黑色素瘤、淋巴瘤等11项免疫治疗试验中,该模型预测疗效准确率达临床应用水平;

个性化干预靶点:以大树菌为靶标开发检测试剂盒及菌群调节剂,用于肥胖、糖尿病、肠炎的精准防治;

健康管理新标准:家用化菌群检测设备或将成为未来“肠道健康指数”监测仪。

当森林失去大树,荒野便会蔓延

核心菌群的科学发现,这一成果完成了从传统“菌株代谢”分析到“核心菌群功能动态”研究的跨越,是微生物组理论的重大突破。

当我们选择一碗燕麦粥或一盘凉拌木耳时,不仅是在满足口腹之欲,更是在喂养肠道里那片隐形的“森林”。守护大树菌,便是守护健康最微观也最坚实的防线。

相关知识

你所不知道的肠道菌群
调节肠道菌群,这样吃才健康
人体内的“树林”:肠道菌群,关乎体内生态平衡
肠道菌群
健康的肠道和肠道菌群是什么样子的?
肠道菌群影响肺部健康:肠肺轴
肠道菌群平衡 肠道才健康
肠道菌群平衡
肠道菌群与健康息息相关!肠道菌群失调怎么养菌?
狗的健康肠道菌群:提示和营养

网址: 你的肠道健康,全靠这群“大树菌”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11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