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路医生 发布于2020-07-31 09:09 阅读量7224
定义
主动脉壁间血肿是典型主动脉夹层的变异型(图 1)。主动脉壁间血肿定义为局限于主动脉中膜层的血肿,内膜未查见撕裂,但可能存在微小裂口。它们的改变更加局限,但与主动脉夹层类似,可引起容易造成主动脉破裂的主动脉壁穿透或薄弱。
Ⅰ类-经典解剖,分离内膜/中膜和双腔;真假动脉瘤和假性腔内凝块之间有皮瓣。
Ⅱ类-主动脉壁间血肿,内/中膜分离,但影像学上无腔内撕裂或皮瓣。
Ⅲ类-限制内膜撕裂,无血肿和撕裂部位偏心膨出(有限解剖)。
Ⅳ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侵入外膜,周围通常是外膜下血肿。
V类-医源性或创伤性解剖(如,由于心导管)。
发病机制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现已提出了两种机制: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导致破裂,以及自发性破裂。
危险因素
与急性主动脉夹层相比,壁间血肿患者的年龄更大且更常存在主动脉瘤,而较少存在马方综合征。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也是该病与主动脉夹层的不同之处。
但与主动脉夹层一样,主动脉壁间血肿一般都和长期高血压有关。
受累部位
主动脉壁间血肿更常累及降主动脉。在一些患者中,升主动脉病变是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阶段。主动脉壁间血肿可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前期病变。有8%-16%的主动脉壁间血肿会进展为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征
主动脉壁间血肿也时常引起疼痛,但此类患者比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更有可能发生B型主动脉病变,因此背部或腰部疼痛更加常见。数项研究发现,急性壁间血肿的破裂风险高于急性主动脉夹层(26% vs 8%)。
诊断
不同类型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无法根据临床表现区分,只有影像学检查才能确定其类型、病变部位和范围并确定有无解剖学并发症。
CT血管造影是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的首选诊断性影像学检查。该法为主动脉病变成像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检查范围应包括整个主动脉,含髂血管和股血管。其中,无内膜撕裂瓣是影像学诊断主动脉壁间血肿的必要条件。
治疗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内科治疗的一般原则类似,包括镇痛和心率控制,其目的是降低病变的进展速度。在没有低血压的情况下,所有患者都应开始内科治疗,但患者有立即行主动脉修复的指征时,不应为内科治疗而耽误手术。
10%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经内科治疗效果良好,主动脉异常会逐渐恢复。
8%-16%的B型壁间血肿患者在充分内科治疗后仍然进展(定义为主动脉破裂、血肿扩大或出现夹层),预测进展的因素包括CT影像中最大主动脉直径≥40mm、最大主动脉厚度≥10mm、年龄>70岁、存在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溃疡。
穿透性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合并主动脉壁间血肿或持续性疼痛的患者中,可采用早期腔内干预作为治疗这些病变并防止并发症的微创疗法。
即使进行手术治疗,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死亡率依然较高。在一项IRAD回顾性研究中,急性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壁间血肿的院内死亡率分别为24%和21%。
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家可以咨询血管外科专家,根据您的情况给您最适当的治疗方案。
(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UptoDate或网络,仅作交流使用,不做商业应用)
相关知识
如何预防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生
主动脉夹层ct影像学表现
怎样预防主动脉夹层
怎么预防主动脉夹层
颈动脉夹层如何诊治?看看最新推荐 AHA 2024
主动脉夹层的健康宣教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型手术存活率高吗
老年人主动脉夹层分离饮食指南
孕妇合并腹主动脉夹层,多学科团队上演“拆弹”行动保母婴平安
迎难而上 挽救生命 | 北京医院血管外科与心血管外科联合成功开展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
网址: 急性主动脉夹层综合征之主动脉壁间血肿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14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