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爸爸)
这是美国史斯克兰·吉利兰的一首小诗,从这首温馨的词句里可以了解到 扮演一位为孩子念书的父母,是多么重要而有意义的天职,而孩子又是以拥有为他念故事的父母为骄傲。
人们常说,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而亲子共读,是培养亲子关系最重要的一环。自己的父母富有感情与意义给自己念读故事,在孩子们看来,就是一种幸福,一笔财富,并且为之感到骄傲,这种幸福感将一直滋养孩子的心灵,充满了孩子的整个童年。
从上面的这首小诗,我们可以看到,和孩子一起读书的重要性,我相信,我们的每位家长都有给孩子讲过故事,一起共读过,但也有不少的家长走进了误区, 究竟如何做好亲子共读呢?
一、为什么要读?
✔ 增长孩子的认知学习;
✔ 增进孩子的语言学习;
✔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
通过与孩子一起阅读(读书),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的需求与困难,亲子共读是最好的学习陪伴。
通过共读,孩子与父母共同学习,促进了家庭成员的共同成长;
通过共读,孩子与父母情感交流,促进了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
通过共读,孩子与父母互动沟通,丰富了家庭休闲生活的内涵;
通过亲子共读,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父母进行有益的正面引导,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有利于形成孩子阳光、积极的心态。
“阅读是孩子最珍贵的宝藏。”从小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一生受用无穷,而亲子阅读,就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佳途径。
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 孩子和父母通过书和阅读建立联系,增进沟通,可以共同汲取知识,共同进步,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增加了,感情也会递增,共同收获读书带来的欢笑与共鸣。
亲子读书过程中,因为年龄、出生环境、阅历等的差异,同读一本书,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他们能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享受快乐。
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和父母亲人的关爱,亲子共读,这种家庭的读书氛围是值得我们每个家庭去尝试的。
二、关于阅读,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常见误区
✘家长不陪同 ✘强迫阅读
✘指读训练 ✘阅读单一
✘不适龄 ✘急功近利
✘阅读方式不对 ✘性别差异
✘不能坚持 ✘当作任务
误区1 强迫式、任务式阅读
固定的时间、要求孩子坐到某个地方进行阅读,或者强行将孩子不喜欢的图书让孩子读;
下任务(读多少本)、定时间(多长时间读完);
强迫摘抄、生字查字典,打破阅读的连续性;
阅读后强迫写感悟、背诵;
……
阅读就是身心愉悦的一个过程,强迫式、任务式的阅读,容易造成孩子的极大反感,硬生生地把孩子的阅读兴趣扼杀了。我们与亲子共读的目的是享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的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孩子永远做亲子阅读的主角,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将选书,读书的权利放手给孩子,尤其是思想的驰骋、思维的无限拓展权给孩子,留空白思考的空间给正在阅读的孩子。
误区2 盲目式阅读
亲子阅读就是读故事书,而忽视其他类型书的选择和阅读;
脱离孩子身心发展盲目选书;
……
除了故事书之外,科普类、儿歌类、数学类、艺术类、益智类等多种形式的书籍提供给孩子才是丰富孩子的阅读生活,孩子才会汲取不同的营养。
关于选书,应该是要注意孩子的认知水平、年龄、性别和不同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去选,学龄前孩子儿歌、认知图画书、简单情结故事、绘本、科普益智等,另外通常状况下男孩比较喜欢科普、冒险的故事,女孩比较喜欢温柔、情感方面的故事。 (作为父母,也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异性看的书以弥补他们在性别上的差异,如女孩多提供一些关于车的书,男孩多读一些令人感动的小故事。)
脱离孩子的认知经验而进行的选书策略,一定不会得到孩子的认可,每个孩子成长速度不同(包括生理心理),所以父母选书要有一个度,对孩子身心发展把握的度,度把握好了,才能更好地调动孩子阅读的兴趣。
配合学校,一般学校都会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会给出阅读的书单。
误区3 功利性阅读
不少家长,让孩子读书,总是抱着很强的功利目的:为了提高做阅读题的正确率,为了提升写作水平,总之,希望通过多读书,马上提高考试成绩。
而孩子的性格、语言能力有时候是有一定天赋的,但是表达不好不代表其他语言能力不好,例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所以不能仅以孩子此时的表现就判定孩子的亲子阅读没有效果。
家长一定要打消“立竿见影”的想法。阅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慢慢熏染和浸濡。不要指望读了几本书,就马上成为阅读高手和写作高手。认真读了,用心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会见出功效。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就像小树长成参天大树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在这段时间当中需要父母给他施肥浇水,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要耐心地等待。
误区4 放羊式阅读
认为阅读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完全忽视父母的陪伴,不注意培养和引导孩子的阅读兴趣,把孩子不喜欢阅读归结于天性。
我们希望,经过几年亲子共读的努力,把孩子送上自主阅读的道路,作为家长,是主要的引路人,不要看到人家孩子喜欢阅读就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样,要先从自身找原因,看自己做到了没有,让孩子从内心真正的喜欢上阅读,我们不但要付出真心去陪伴,更需要父母去学习。除了阅读经验之外,一些阅读技能也需要父母好好学习,在引导和培养孩子阅读的路上,一定需要一些技能,如声情并茂、选书适龄、兴趣点切入正确等。
任何习惯都是经过无数次操练才演变而来的,所以只要父母不放弃,坚持做,就一定能实现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愿望。
并不是每一个亲子阅读的家庭都是全职妈妈,大部分妈妈都上班,所以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每天争取时间与孩子共读,哪怕只要十分钟,天长日久孩子也会养成良好的习惯的。 为了孩子,不找借口。
三、怎样共读
奥维尔·普瑞斯科特在《给孩子读书的父亲》中提到,“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的奇妙世界。”我们家长要主动去做这位引路人。
首先,通过引导让孩子产生兴趣;
然后,通过陪伴让孩子能够沉浸在书籍中去享受读书的乐趣;
最后,让孩子分享他所读到的东西,孩子就有了成就感。
这三个步骤做好了,就会产生一种良性循环,孩子就会爱上阅读。
如何有效引导孩子读
为孩子提供一个自在、有趣而且内容丰富的阅读环境,用孩子接受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读;
在孩子年龄较小、识字不多的情情况下,我们可以从画书或者绘本开始,可以先由家长读给孩子听,慢慢加大孩子自己读的比重;可以从短篇到长篇,从趣味性到知识性,从间断发展到习惯;
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家长自己先去读,然后再引导孩子去读,与孩子共同分享读名著的乐趣,也是引导孩子非常有效的方法。
如何有效陪伴孩子读
在陪孩子读的过程中,帮助孩子观察,理解故事内容,用平等的态度和孩子讨论,让孩子提出问题,家长不要急下结论,启发孩子思考、想象假设,鼓励表达不同的看法,想象书的另一种结局,在孩子不明白的时候才进行讲解。
如何鼓励孩子分享
读完以后交流至关重要,可以与孩子一起回忆主要人物和情节,一起分享觉得有趣的场景、喜欢的内容,也可以将所读知识,通过演、画、唱、做的形式来表达,体验一起阅读带来的乐趣。鼓励孩子把书推荐给同学看,增强孩子阅读的成就感。
每个人的读书方法都是独特的,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自己的读书习惯。在读书方法方面,没有一个可以适用所有人的读书方法,对于孩子也是一样。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可以去直接利用,只要孩子喜欢读,读的时候能够理解书中的内容就可以。如果我们想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自己多读书,积累读书的方法,然后带着孩子去找到一个适合他的读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那些有教养、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 是的,为了让孩子有知识、有品德、有修养,与孩子一起读书应该成为一个家庭的好习惯,成为家庭活动的高级形式,并以此打造书香家庭的氛围。
来源:以上内容来源于英德家庭教育促进会,原文未标注作者;文章及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果内容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