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糖甲科普:血糖监测

糖甲科普:血糖监测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疾病,而科学的血糖监测是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核心策略。通过规律监测,糖友不仅能及时掌握身体状况,还能与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下面糖甲大院李医生从血糖监测的重要性、方法、误区到紧急应对,为您全面解析糖尿病血糖监测的要点!

一、监测为何如此重要?

许多糖尿病患者误以为“没有症状就无需监测”,但血糖的悄然波动可能已在损伤血管和神经。研究证实,坚持规律血糖监测的患者,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大血管并发症如心梗、中风的风险显著降低,死亡率也明显下降。

血糖监测的三大核心作用:

实时捕捉血糖变化:了解饮食、运动、药物对血糖的影响,避免盲目调整治疗方案。

预警危险信号:及时发现低血糖如心慌、出汗或无症状高血糖,防止糖尿病急性事件。

综合管理指标:结合血压、血脂等数据,全面控制代谢异常,延缓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二、居家血糖监测

居家监测是糖友的每日必修课,血糖监测要灵活但不可随意!

1. 不同治疗方案的血糖监测频率:

基础胰岛素:重点监测空腹血糖。

预混胰岛素:需兼顾空腹与晚餐前血糖。

强化治疗(每日多针):每日监测4-7次,覆盖餐前、餐后及睡前。

口服降糖药:每周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

胰岛素治疗:必须覆盖的“七点血糖”:空腹、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仅测空腹可能遗漏餐后高血糖风险。

2. 操作细节决定准确性

采血技巧:

用75%酒精消毒手指侧面,待酒精挥发后采血,避免挤压(组织液混入会干扰结果)。

轮换采血部位,减少局部皮肤硬化。

试纸与仪器管理:

试纸需密封避光保存,标注开封日期,过期后严禁使用。

定期校准血糖仪编码,避免误差。

3. 记录与分析:监测的价值所在

制作监测日记:记录血糖值、饮食内容、运动量、用药情况,甚至情绪变化。

复诊时携带记录:帮助医生快速识别问题,调整药物或生活方式建议。

三、定期医院检查

居家血糖监测虽然重要,但定期的医院的专业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更全面评估糖尿病病情。

每季度必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

年度项目: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目标是<7%。

血脂四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

尿微量白蛋白: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眼底检查:筛查视网膜病变。

四、避开四大误区

血糖监测一定要避开四大常见误区!

误区:只测空腹,忽视餐后

真相:餐后血糖升高与心血管风险直接相关,需同等重视。

误区:凭感觉判断血糖

真相:高血糖可能无症状,规律监测才能防微杜渐。

误区:监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对策:设定手机提醒,将监测融入日常生活(如固定早晨测空腹)。

误区:只关注血糖,忽略血压、体重

提醒:合并高血压的糖友应每日测血压,目标<130/80 mmHg。

五、紧急情况,立即就医

糖友出现这些症状,需立即就医!糖尿病并发症常悄然而至,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测血糖并就诊:

急性高血糖:视力模糊、极度口渴、尿频、呼吸有烂苹果味(警惕酮症酸中毒)。

慢性并发症信号:

下肢麻木、刺痛或伤口不愈(提示

神经病

变或血管病变)。

尿液泡沫增多(可能为蛋白尿)。

皮肤反复感染或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糖尿病综合管理是一场需要耐心与科学的持久战。通过规律血糖监测、精准记录和医患协作,糖尿病患者不仅能减少并发症风险,还能提升生活质量。

最后,糖友们记住三句口诀:
自我监测须规律,七点血糖要牢记;
记录完善管理细,医患合作稳控糖!

END

相关知识

【健康科普】血糖监测,“糖友”要做好这几点
【垂医科普】内分泌科:动态血糖监测助糖友轻松控糖
血糖监测日常
「健康科普」糖尿病血糖监测及饮食原则!
监测血糖五个办法
选“好”血糖监测系统!
血糖监测是什么
Nature:糖尿病监测和治疗贴片可准确、非侵入性监测血糖
日常监测血糖的方法
了解血糖监测

网址: 糖甲科普:血糖监测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43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