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姿多彩的中国书法
书法是中国所特有的艺术珍宝,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出不同的书体。书坛名家辈出,流派纷竞,佳作如林。书法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供我们学习与欣赏。
1、甲骨文
关于汉文字的起源,人们往往要从甲骨文谈起。十九世纪末叶,在河南安阳县小屯村(殷商故都遗址)发掘出许多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文字,这就是甲骨文字。经过考古学家和文字学家研究,证明它是殷朝后期王室占卜记事的文字,即卜辞。(占卜是测算“凶吉”的一种迷信活动。把测算结果记录下来就是卜辞)。这些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笔画单细、挺直,转向时以方折为主。在今天看到的汉字中,甲骨文是最古的文字。
2、钟鼎文
因为古代铜称作金,又称作金文。主要是指商代早期至西周时期,在青铜器上刻或铸的铭文。文字字体凝重,行笔方整,有竖行无横行,如《大盂鼎》。到西周盛世及后期,青铜器制作日益精美,钟鼎文也更加成熟,行笔上变方整为圆匀,结体也更紧密、平正、稳定,且竖有行横有距,如《散氏盘》、《毛公鼎》等。
3、石鼓文
唐朝初年,在陕西凤翔县发现了十个象普通小圆桌那么大的鼓形石墩(现藏故宫博物院),上面刻有文字,人们称它们为石鼓文。每个石鼓上刻有一首四言诗。石鼓上的文字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籀文(籀,zhòu,即大篆)。据考古研究,这些石鼓是春秋末到战国初年秦国的产物。石鼓文,笔画圆劲,大小均称,为秦朝统一文字打下了基础。
4、小篆
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为了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与文化,秦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就是要求“书同文”。把原来六国的文字废除,规定以小篆为全国统一的标准字体。小篆的笔画粗细均匀,字形略长,注重对称,是秦代官方的正式文字。如《泰山刻石》、《琅琊刻石》等,相传是秦朝宰相李斯写的。
5、隶书
在秦代官方篆书盛行的时期,还有一种叫“隶书”的书体在民间流行着。传说秦代有一个叫程邈的狱吏把篆书进一步简化,变圆为方、变曲为直,以加快书写速度,形成一种新的书体。当时书写公文的都是“徒隶”一类的小官吏,因此被称为“隶书”。随着秦代的灭亡,小篆作为官方标准字体也随之结束了它的使
第1页下一页
相关知识
中国书法基本常识
书法讲座(书法知识普及版)
书法微知识
烹饪常识书籍 , 烹饪书籍有推荐吗?
书法的基本知识.pptx
书法基础知识入门
识字笔顺的正确书写方法
老年书法知识讲座.pptx
书法入门入门基础知识
书法知识课堂:关于硬笔书法入门知识,这些是需要你掌握的!
网址: 书法常识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53464.html